宣汉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6150
【摘 要】目的 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定向分析患者生化、抗体、血清学、肝穿刺病理学等临床资料,就患者临床诊断特征作系统研究。同时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甲泼尼龙药物联用方案治疗,观察组应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患者各项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相应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定向给予患者临床综合诊断后,再予以对应治疗举措,可有效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特征;诊断;治疗要点;效果
本研究针对性纳入了由于本院2013年2月以来所收治的7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了临床综合诊断及治疗举措,因原发性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及重叠综合征诊断患者较少,故未纳入研究,现将研究结论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以患者均经生化、抗体、血清学、肝穿刺病理学确诊,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24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6.2±7.8)岁,其中AIH患者19例,PBC患者17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45.2±7.9)岁,其中AIH患者19例,PBC患者1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实施抗凝处理,作血浆离心分离,于零下21℃保存备用。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操作过程严格遵循试剂说明书展开。于B超引导之下实施肝组织穿刺,组织样本采用10%中性甲醛固定,实施常规石蜡包埋,予以染色之后交由临床病理室作综合诊断,预后分析患者生化、抗体、肝穿刺病理学、血清免疫学检测结果。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熊去氧胆酸软胶囊,每次2粒,3 次/d,持续用药3个月,其后调整服药剂量为250 mg/ 次,2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针,每日1.8g,静脉滴注给药,持续治疗1个月。对照组患者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及注射用甲波尼龙。每日给予75mg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7d后予以减量为50mg/d,最终减为维持剂量10mg/d至治疗终点;甲泼尼龙静脉注射,每次40~80mg,每日1次,如重症患者可适当上调给药剂量至30mg/kg,匀速滴注,以免造成心律不齐情况,若患者病情出现缓解可逐步减量为5~10mg/d,或采取隔日维持。
1.4 疗效评价
临床治疗后,对本研究所有患者实施为期半年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参考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作综合疗效评价。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降低超过90%,且半年内免疫球蛋白(I g G)、总胆红素(T B i l)、谷草转氨酶(ALT)等指标水平恢复正常,免疫应答维持半年以上。好转: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降低超过70%,免疫应答维持超过半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效:各项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降低超过50%,免疫应答维持半年以上;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7.0 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LT水平为(185.2±76.3)U/L、T B i L水平(158.7±87.2)μ m o l/L,I g G水平(20.4±6.2)g/L;治疗依次改善为:ALT水平(40.2±11.6)U/L,T B i L水平(57.4±24.6)μ m o l/L,I g G水平(16.8±4.1)g/L。相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前,ALT水平为(187.5±76.9)U/L、T B i L水平(159.8±88.1)μ m o l/L,I g G水平(21.4±6.5)g/L;治疗依次改善为:ALT水平(59.9±13.9)U/L,T B i L水平(72.3±27.8)μ m o l/L,I g G水平(19.7±4.5)g/L。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综合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可知,观察组治愈患者13例(36.11%)、好转患者12例(33.33%),进步患者8例(22.22%),无效患者3例(8.34%);相比对照组治愈患者7例(19.44%)、好转患者14例(38.88%),进步患者7例(19.44%),无效患者8例(22.22%),观察组患者91.66%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7.88%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患者自身免疫反应为基础,以高抗核抗体、高抗平滑肌抗体、高免疫球蛋白为主诉特征的炎性病变,临床治疗难度相应较大,且患者易发展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情况,从而产生患者机体的严重危害,有待临床综合治疗优化。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选用的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是一类由人类细胞自然合成的三肽物质,富含-SH,,由半胱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药物成分构成,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治疗范畴可有效调节患者生理功能,因为肝脏病症病理基础自由基损害,而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作用于过氧化物酶,就患者机体内超氧基团作出分解,从而降低自由基产生的肝脏损害。而熊去氧胆酸为一类亲水胆酸,药物成分能够有效促进强化患者胆汁酸排泄,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PBC、PSC患者治疗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也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低,由此也即进一步证实熊去氧胆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治疗的良好效果,可有效减少激素应用率,助推患者预后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金花.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4(20):19-20.
[2] 陈阳.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病理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7-8.
[3] 张明霞.自身免疫性肝病29例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4,(30):83-84.
[4] 张敏.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IgG4水平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4):96-97.
论文作者:李建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2
标签:患者论文; 免疫性论文; 肝病论文; 体征论文; 对照组论文; 水平论文; 胆酸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