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如何与WTO规则接轨_农业论文

中国农业:如何与WTO规则接轨_农业论文

中国农业:如何与“世贸规则”接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贸论文,中国农业论文,规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意味着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向国外开放,直接面对国际农产品的竞争,这对于正处于结构调整中的我国农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贸易现状

(一)主要农产品优劣势分析及贸易趋势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棉、油、肉、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等9种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肉、蛋、水产品等8种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稀缺,土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产品数量大,商品率较低,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份额仅占3%(1997年),出口竞争能力差,这使得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局面。按照农产品的质量、价格,以及优劣势,我国农产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缺乏竞争力,受进口冲击较大的产品——粮油产品

受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我国的粮油等大宗产品生产成本上升较快,已失去了价格优势,约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40%,而且优质品种较少。专用硬质小麦仅十余个品种,产量不足总产的8%,用作饼干的软质小麦基本上依靠进口。玉米含水量高,大豆蛋白质含量、油含量、单产偏低,油菜籽的芥酸、硫代物含量均高于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籼稻米是粮油产品中唯一有价格优势的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10%。

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将出现缺口,油料供需缺口加大,小麦、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增加将是必然趋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粮食价格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容易打入我国市场。大米在粮食消费中占的比重相对下降,国内生产能力富余,有出口优势。

第二类,劳动密集型,有出口潜力的产品——园艺、水产品

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作物具有劳动和资本相对密集、单位面积产出价值较高的特点。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并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从长期看,蔬菜、花卉生产将保持相对优势,出口也会进一步增加。水果中苹果在价格上有一定竞争力,有扩大出口的潜力。由于水产品的养殖饲料转化率高,近年来出口增长较快,出口贸易额30多亿美元,大约占世界的12%。今后还有较大的出口空间。

第三类,有价格竞争优势,但出口有较大阻力产品——畜产品

我国猪牛禽等肉类产品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有竞争优势。但产品质量及卫生检疫上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出口量较小,活猪出口占出栏0.5%,禽肉出口不足产量的4%。乳制品价格虽低于国际市场,但在品种和质量上缺乏竞争力,且国内需求不足。国产羊毛强度、均匀度较差,成毛率低,从质量上不能满足国内毛纺业的要求,因而2/3的纺织用毛需从国外进口。

另外,棉花、食糖生产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出口机会较难把握,主要立足于国内消费。

(二)国家对农业支持的政策

按照WTO农业协议的有关规则,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免予削减的支持措施,即“绿箱”措施;二是要限制的支持措施,即“黄箱”措施;三是属于“黄箱”,但不计入“综合支持量”(AMS)的“蓝箱”措施。

1.我国目前的“绿箱”措施

“绿箱”措施是指那些对农产品全球自由贸易影响很小的政府支持农业措施,包括12项。我国现用绿箱政策6项,分别是政府的一般服务支出、食物安全储备、国内食物援助、自然灾害救助支付、环境计划下的支付和地区援助计划下的支付。1996年—1998年年均支出约1500亿元。另外,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不挂钩的收入支持,政府参与的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以及通过对生产者退休计划、通过资源停用计划、通过投资援助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等6项措施现尚未使用。

2.“黄箱”措施

所谓“黄箱”措施,是指那些妨碍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以及农产品营销贷款贴息等。我国农业补贴中的“黄箱”支出,主要是价格支持措施,即粮棉保护价收购,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补贴,1996年—1998年平均每年为290亿元(约折合35亿美元),为同期农业产值1.4%。

此外,农业协议6.5条款规定,对一些与限制生产计划相关的不计入综合支持量(AMS)“黄箱”补贴,不进行削减,即“蓝箱”措施。主要是按固定面积或产量、按牲畜的固定头数提供的补贴等,我国现在还没有实施这类政策。

从总体上看,近年国家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农业很大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农业投入与实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农产品流通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农业生产、流通、加工、外贸等环节,存在部门分割、相互扯皮的现象,这将对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

(一)我国在农业协议方面做出承诺

我国在农业协议方面做出承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市场准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2002年农产品平均关税由18.8%降至15.87%。二是对粮食、棉花、食糖、羊毛等重要农产品实行关税配额管理。2002年市场准入量分别为:粮食1830.8万吨、食用植物油579.7万吨,食糖176.4万吨、棉花81.85万吨、羊毛33.7万吨。此后每年市场准入量按比例逐年提高。三是逐步放开粮、植物油、糖、棉等农产品的国营贸易垄断经营,提高非国营贸易配额的比例。2.对受约束的综合支持量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3.承诺不使用任何农产品出口补贴。4.履行WTO动植物检疫标准。同意美国农业部批准的工厂向我国出口肉类,同时保留对美工厂抽查的权利;解除对美加州等四州柑桔输华的禁令;解除美国西北七州小麦输华的禁令,接受每50克样本不超过3万个TCK孢子的美国小麦,对等于或低于此允许量的小麦不采取任何特殊措施,包括影响及时卸货和改变目的地的措施。

(二)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1.改善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环境。首先,我国能够享受WTO所有成员国提供的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使农产品贸易免受其他国家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歧视。其次,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可以化解国际农产品贸易摩擦。第三,我国能够掌握参与制订国际农业贸易新规则的主动权和决策权,维护我国的利益。

2.进一步推动中国农业的对外开放。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国际规则,为国外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透明、稳定的投资环境,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与其他成员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农业新技术引进,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自然资源短缺,尤其是水土等资源不足,农产品生产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加入WTO后,通过增加资源型的基本农产品进口,可以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促进国内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土地资源短缺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

4.有利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消除国营垄断。按照承诺,我国政府将允许私营部门进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领域,这将加速实现国内农产品商品化和经营组织多元化,形成一个竞争的国内农产品市场。

5.加入世贸后,由于国外优势产品进口量增加,食品价格将有所下降,使消费者从中受益。

但是,加入WTO给我国农业也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部分农产品生产萎缩,影响农民收入。随着关税降低,农产品进口将有所增加。而由于生产成本和质量等原因,我国农产品出口在短期内难以扩大,有可能造成小麦、大豆、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生产萎缩,供给能力下降,农民收入受到影响。

2.限制和约束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空间。目前,我国对玉米、大米实行出口补贴、以保护价收购粮食、对国有企业营销贷款给予贴息,这些政策都在WTO规则禁止之列,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政府对国内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余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3.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增加了解决农村社会经济矛盾的难度。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约4.6亿人,在种植业生产上的用工量约为400亿个工日。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速趋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随着农产品进口增加,农村隐性失业还会增加,粮食主产区就业压力更大。

4.对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的冲击。我国开放农林产品市场,政府长期采取的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措施将逐步丧失,过去受到高关税保护生产企业将陷于困境。

同时,随着我国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开,将会有更多的国际粮食、棉花、食油等农林产品贸易商和经营机构直接进入我国农林产品市场流通中来,这些企业经营规模大、组织严密、管理先进、手段灵活,无疑会对目前还比较脆弱的我国农产品流通和经营企业形成强大的压力和威胁。

三、适应“世贸规则”的农业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

一是在行业选择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我国农业既有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与产品,也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与产品。要在分析我国农业内部所有行业与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有重点地保护一些行业与产品,有目的地支持一些行业与产品,将农业内部的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

二是在区域布局上,坚持统一市场、专业化生产的战略。我国农业发展存在非常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大市场的同时,要从全球角度科学分析各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对优劣势,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整国内产品结构和农业生产布局,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在主体培育上,坚持组织化、企业化的战略。我国农业的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是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努力改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况,以企业、市场为龙头,按相对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应对入世挑战,提高生存和竞争能力,需要重点引导并加快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是在政策支持上,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战略。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关键在于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贡献率,通过先进科学技术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单产、提高加工水平的最终目的。各项农业扶持政策,应围绕这一目标以取得最大的效益。

(一)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农业结构与区域布局调整

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增加优质农产品生产。粮食生产要增加适销对路的硬质小麦、优质水稻和高淀粉、高蛋白类的专用玉米以及小杂粮豆生产;油料要积极推广“双低”油菜籽;水果要提高果品质量,调整熟期;蔬菜要增加品种,增强市场均衡供应能力;畜牧业要突出发展食草型、节粮型畜禽;奶类产品要积极扶持一批技术起点高、上规模的乳制品加工企业,提高乳制品加工水平,丰富乳制品品种;水产业要大力发展高档水产品生产。要实施品牌战略,创造出一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名牌农产品,占领市场,走出国门。

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区域间适度分工,建立互利的经济协作关系,推进我国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二)利用WTO的“绿箱”、“黄箱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

国家要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培训、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建设、救灾扶贫等项支出。同时研究WTO“绿箱”政策中我国尚未使用的“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不挂钩的收入支持”、“通过资源停用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通过投资援助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等6项支持措施,补贴粮农储粮、限产、转产;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等投入:按照资源条件对不适宜地区的作物进行结构调整给予的补助等。扩大财政的支持范围,不仅支持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对农民、个体、私营等经济主体也要一视同仁。

要加大动植物良种工程的投入力度,选育优良品种,改善品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要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市场信息、质量检测、仓储设施等服务。同时,要尽快调整农业资金使用方向,国家应安排一部分资金建设一批符合国际卫生检疫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支持茶叶、蔬菜、花卉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把进口产品带来的冲击减少到最低程度。

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国家投资集中用于基础研究和公益性较强项目,特别是动植物品种资源保护和转基因工程研究,以保证农业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在抓好科研“国家队”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对省级科研院所的投入,改善省级科研院所科研条件,研制地方名特优品种,促进结构调整。

由于“黄箱”补贴政策对提高农业竞争力有直接的作用,应在允许的规模(比例)内用足“黄箱”补贴政策。可以考虑将流通领域的补贴转到生产性投入和公共服务支持。一方面直接补贴粮农;一方面对农用柴油、农用电、化肥、农药、农膜等实行优惠政策,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好处。同时对农业生产继续给予政策性优惠贷款。要研究试用“蓝箱”措施。 (三)建立健全动植物检疫、质量标准体系,运用技术手段保护国内农业

对外要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要尽快完善农产品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现有商品检验标准,主动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要提高动植检疫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口岸速检设备和检测试剂的引进,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把住入境口岸关。新闻媒体要加大动植物检疫的宣传力度,增强国民自觉保护国内农业生产的意识。要加强国内外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疫病报告制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鼓励农民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范围,促进重点产品行业协会的组建,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制定优惠的信贷、税收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积极鼓励发展“订单农业”,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实体。龙头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农产品出口。

(五)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有效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

要加快小城镇发展,围绕小城镇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和支持农村非农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允许部分农民离土离乡,真正实现农转非。乡镇企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在巩固美、欧、日、东南亚等传统出口市场的前提下,开拓非洲、拉美、东欧和独联体等潜在市场。同时推动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转移有比较优势的长线加工生产能力,带动劳务出口。

(六)加快粮棉流通体制改革

要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要加强国家对粮棉等农产品的宏观调控,鼓励粮食主销区和棉纺企业到粮棉产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要确立合理的粮棉糖储备规模和储备品种。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消费偏好,调整储备品种结构。要发挥国家储备的蓄水池作用,把进出口与储备的转换吞吐结合起来,主动、灵活地利用国际市场,避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建立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增加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给农民以更多的市场信息。

标签:;  ;  ;  ;  ;  ;  ;  ;  ;  

中国农业:如何与WTO规则接轨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