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约束机制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约束机制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约束机制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建设论文,约束机制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性任务,不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而且应该重视构建约束机制。

一、构筑精神文明建设约束机制的实践意义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科学教育文化落后,社会主义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素质不够高的现实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做到见效快,效果好,就必须重视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约束机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约束机制的构建,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法制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不仅要把物质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建立约束机制,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用社会主义法制和约束机制的权威性一体遵守的效力来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完整地体出社会主义法制的意义。此外,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规范化、法律化的实践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难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或放在次要位置,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一手硬、一手软”达到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的约束机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以社会主义法制来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把一些精神文明方针、政策和原则等主要内容上升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规范。只有构筑起精神文明建设的约束机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才利于操作,便于落实,变无形为有形。

第二,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约束机制,使其制度化、法律化,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法律来保障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地、持久地进行,减少以“搞运动”、“搞活动”为主的精神文明教育引导方式。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形式还是运动式教育方式。比如经常在教育中搞“某某月”、“某某周”,在活动期间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时间一过,“一年一度”的活动内容也就结束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制度,缺少约束力和法制的权威性。因此,以法律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避免“运动式”、“阵雨式”的方式,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期、稳定地进行。

第三,只有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约束机制,使其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象物质文明建设一样不停顿地,可持续性地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是人类衣食住行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前提,生活经验和趋利的本能告诉我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加强物质文明的生产创造和建设,增加物质财富。离开物质生产人类就一天不能生存,而精神文明对人类来说,虽然也十分重要,但是其作用却没有物质文明对人类那样直接和显而易见。这也是人们忽视、冷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做到象抓物质文明一样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约束机制。

第四,构筑精神文明建设约束机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和法律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克服和减少人为因素和感情色彩的影响,以法律保障精神文明建设连续性规范化地进行,从而有效地防止因领导人认识不同而导致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制度化和法律化,可以使人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减少个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解上的差异和随意性,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权威性、严肃性,以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缩短见效期,提高有效性。

构建精神文明建设约束机制具有迫切的实践意义,要使精神文明约束机制法律化、制度化,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性、有效性的问题,就应该构建一套完整的全方位的约束机制。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约束机制的构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约束机制的构建也应该是“软”与“硬”的结合,“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是全方位的、系统的。

第一,构建道德约束与法制约束相结合的机制。道德规范作为维护公共生活和调节人们之间普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言行起着不可替代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以道德来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就是要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精神,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之中,道德约束要抓主要矛盾,尤其是要把个人利益约束在国家和集体利益之内,把局部利益约束在整体利益之内,把眼前利益约束在长远利益之中。但是仅有这些道德约束还不够,还要以法律约束来为道德约束提供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对消极腐败现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诈行为,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以及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治活动等等现象,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法制约束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精神文明的道德约束也只有借助法制环境的强化才会更好地实现其有效性。

第二,构建教育约束与体制约束相结合的机制。教育既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又是默化一定社会意识形态,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形成有利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以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长蔓延。为此要把教育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避免“假、大、空”,既要以灌输教育的方式切入,把道理讲透;又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采用多种形式使社会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默化受教育者,以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潜移默化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然而,仅有教育约束也是不够的,还应该形成制度化约束,正如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那样,“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应该从体制上解决约束力的强度,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权力制衡与监督的运作机制,投入保障体制以及有关管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要从体制创新的高度防止和约束不文明现象的滋生与蔓延。

第三,构建自我约束与社会约束相结合的机制,每个社会成员都要在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受教育、做贡献。特别是人人都要从我做起,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觉地树立和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自觉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大力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批评,自觉接受他人监督的风气。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组织监督、群众监督乃至新闻监督,发挥其在规范人们言行中的积极作用,把自我约束与社会约束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律与他律,动力与压力互动互振的合力约束机制。

第四,构建普遍性约束与特殊性约束相结合的机制。除了建立全社会必须共同遵守的约束规范外,还应根据行业特征、地区特点、工作岗位的性质、年龄结构等,分门别类形成一些特殊性的约束规范和管理制度,直到敬业爱岗,恪尽职守成为一种自觉习惯。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处着眼,从每个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小处着手,使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接受陶冶,规范行为,形成普遍约束与特殊性约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运作机制。

第五,构建广泛性约束与先进性约束相结合的机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约束机制具有层次性。例如,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是道德约束的最高层次,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和提倡,但我们不能把约束先进分子的规范用来约束普遍群众。所以,一定要把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提到的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对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则必须以共产主义道德来约束自己并接受党纪的约束和社会监督,不折不扣地实践《决议》中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各项要求,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党内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要把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约束和严格监督放在突出地位,从而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性转变。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目标任务,只有建设昌盛发达的经济,完备健全的民主政治,繁荣灿烂的文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才能成功地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约束机制,目的在于加速这一进程,使精神文明更有效地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更好地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标签:;  ;  ;  ;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重视约束机制建设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