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园林是陶冶人的情操、放松人的紧张情绪的最好场所,而在园林设计中完美地应用创新意识则可以使园林的文化品位与艺术境界得到极大的升华。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创新意识一般是源于传统园林设计基础之上的,这样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创新。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创新
前言
当代风景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的创新,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不仅要善于借鉴世界优秀园林艺术,还应把握中国传统,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能做到有特色。本文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问题
1、设计形式千篇一律
目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同建筑设计实践相同,多数设计工作人员为图省心照搬其他园林设计作品,规划设计缺乏创新性,有些设计人员的创新手段十分肤浅,创作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多样性及地方特色,创新时太过注重形式及外表,缺乏内涵。有些仅仅关注技术创新,例如,建筑材料、结构或物理性能的创新,认为只有技术科学具有创新空间,而轻视设计中的人文、艺术及社会属性。
2、对于地域性及地方性文化缺乏尊重
由于不少设计人员喜欢采用国际化设计风格,同时,结合工业化设计语言,因而导致同当地文化及地域自然属性相互脱离,造成现代化风景园林缺乏地域性变化。从广州到长春,从昆明到济南根本看不出地域特色,这不得不说是现如今现代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最大硬伤。
3、过分注重于视觉设计感
目前,多数风景园林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一味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性,希望为观赏者带来更多新鲜感而非内涵和韵味。这样的风景园林虽然能够吸引目光,但很难保持持久,人们往往看过之后很快便遗忘了。因此,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先考虑到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意境,而非强烈的视觉冲突感,将设计重心放在表达内心情感方面,有了情感表达的园林艺术作品方可带来长久的感染力。除此以外,风景园林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在规划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季节对于园林风景所带来的影响。
4、理论与设计割裂
由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理论与设计之间的相互独立,因而导致现如今园林风景同建筑设计间的割裂性。当前,社会普遍将建筑师作为主导,而风景园林设计人员只能充当建筑师的配角,这就导致本应为一整体的部分被割裂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这无论对于风景园林还是建筑而言均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将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注重二者的融合,这样才能设计出一款新颖、别致的作品。
二、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因素分析
1、自然与诗意
一直以来,居住在极富诗意的大自然都是每个国人的梦想,不管是老子和庄子的自然之道,还是以彰显自然美为目的的山水田园诗、画及风景园林的逐步发展,其中均贯穿了一种和谐理念,即人与自然相互融合。此理念对我国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创造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其更加注重“天趣自然”,并极力反对采用人工雕凿的方式来造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不仅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更表达了他们“尊重自然”的哲学理念,这对于如今浮躁的园林规划设计领域而言无疑是一剂清泉,为中国特色风景园林的建设与创新指明了方向。
2、民族与地方特色文化
我国每个民族和地区均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艺术及哲学风格,这些鲜活的文化特色也为各地区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与创新提供了灵感来源。中华民族融合了56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因而对于自然的理解也最为透彻。我国祖先在长期同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来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山水观念,并将各种山水赋予了人类的情怀,将山水同神明和人的意志相融合,或游目骋怀于广阔的山水空间,或疾风驰骋与茫茫绿草原野之中,这些山水、原野已经成为充分抒发其情感的对象。由此可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所谓的“掇山理水”不仅是在进行景观园林空间构架的组建,更是在为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氛围打下基调。
3、功能及情感需求
此外,我国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还会考虑到园林的功能及欣赏者的情感需求。在我国不少传统风景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建设过程中,常常将情感及意境策划置于一个相当的高度上来,即使风景园林面积不大,但何时、何地,该表达什么样一种意境都经过了十分系统的规划,这也是为何一些私家园林能够格外精彩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注重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及生产需求。
三、大众参与规划设计
对于城市风景园林而言,其规划设计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否合理应由大众来判断。但是,由于目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中,设计人员、决策人员同大众间仍存在着深深的狭隙,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跨越此狭隙,无论是设计工作人员,还是决策人员,都必须倾听人民群众的期许,以更好地满足受众人群的需要。通过大众来对这两者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风景园林设计决策体系,经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平衡,尽可能满足各方需求,克服各种片面性,同时,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风景园林建设的理解,对于提高大众素质、加强监督、防止暗箱操作、推动园林建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
风景园林设计需要从人们精神上、物质需求上、园林设计和服务意识的互动上,通过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创造,提高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和创造源泉。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需要从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去关注自然,建设属于人类的美好环境。保护物种的生存环境,有节制的开采和影响大自然,实现和谐环境。还要应用生态学原理,创造稳定的生态系统,应用生态位原则,将生态位特征考虑到位,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互惠共生的友好型社会。还应注意到现在的科学世界是相容相通的,也就是风景园林设计并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行为学、心理学、美学等有关科学都应结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继续更快更好发展中国风景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曾晓阳.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生态廊道研究――以成都市绿色生态健康廊道为例[J].中国园林,2014(4).
[2]刘彦君.现代小区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5).
[3]周竹梅.结合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现状谈其未来的创新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14(10).
[4]黄太艳.园林景观设计中园路铺设方法的分析与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作者简介:
韦二雄(1986-),男,陕西西安人,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韦二雄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风景园林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园林设计论文; 园林论文; 过程中论文; 风景论文; 自然论文; 《建筑模拟》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