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教育产业化_教育论文

论企业教育产业化_教育论文

试论企业教育的产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企业教育应该产业化

这里所讲的企业教育是狭义的,只是指按照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进行的各类适应性和开发性的教育培训。这样界定的用意在于,如果承认这样的企业教育产业化了的积极意义,那么,企业办的其他教育如各类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等教育实体的产业化的积极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反对企业教育产业化的理由大都有这样四个方面:一、企业教育是企业行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部分,不能也不应该分离出去;二、企业教育是个性化程度较高的教育,本企业之外的教育实体不可能代替,必须企业自主进行;三、经济效益较好、对教育培训有投资保证的企业,它的教育用不着产业化,也不该产业化;四、企业教育产业化就是以赚钱为目的,必定走偏路,造成企业教育不应有的损失。

我们认为,这些反对企业教育产业化的理由,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很难站住脚的。

1.企业教育产业化与企业教育是不是企业行为不是完全对立的,不是“有你无我”的关系。企业教育产业化的核心就是让企业教育走进市场,用经营企业的方式来经营教育。所谓企业行为无非就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采取相应的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为之进行无偿和无限投资。那么,产业化的企业教育是不是就不具有满足企业需求的功能了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而且,产业化的企业教育满足企业需求的针对性应该更强。因为产业化的企业教育是“自谋生路”,必须以企业需求的满足为主,否则,就不会有生路,这是市场法则所决定的。满足企业需求、因满足需求而获得生路,这就会刺激企业教育的市场化发展日趋完善。至于对作为企业行为的企业教育的无偿和无限投资,那只是一种片面看法。实质上,无偿和无限正是有偿和有限投资的另一种表现。因为企业教育使员工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其本身就是投资的回报,企业不可能在无回报的情况下依旧保持无偿和无限投资。多年来的企业教育机构改革和变动,正是我们所说的“日见萎缩”,它表明企业教育始终是以“实际、实用、实效”为改革轴心的。企业自身要办的教育在产业化的企业教育中能办得更好,而为什么不能用产业化的企业教育来办,这样,还有必要坚持“企业行为”的企业教育吗?

2.产业化的企业教育完全可以代替企业对教育的个性化要求。事实上,原先可以满足企业教育个性化要求的教育资源,并不会因企业教育产业化而消失,完全可以被带到企业教育市场当中去。在“自谋生路”决定下,原有的教育资源会得以充分利用,或者根据需要再生新的教育资源。为了满足企业的教育需求,他们可以深入企业,充分调查企业,把握企业的第一手材料,这又怎么不能代替企业对教育的个性化要求呢?

随着企业国际一体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专业化。处于同一行业的人才会适应同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的需求,这就为企业教育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国外许多大企业集团自己搞教育培训,那说明他们自身的教育培训需求量已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独立地解决问题。而处于起步中的中国企业,不可能也没必要因需要高科技人才而自己成立一个高科技人才培训园地。现实中,我们企业需要的高科技人才大都是靠引进,或与有关高校联合开发,或送出去深造。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职工素质和技能不适于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也只能靠企业自身进行教育培训,这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当处于企业倒闭、破产或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原有的企业教育“模式”必定被淘汰,这足以证明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企业教育产业化的必然性。产业化的企业教育必须在很好地满足企业对教育个性化要求的情况下才有发展的可能。有人说,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只有企业自身的教育培训才能解决本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这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企业文化的形成不只是企业教育的结果,它与企业传统、环境、管理、决策种种方面都有必然联系。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产业化的企业教育能不能代替的问题。

3.即便是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也不该“养”教育。不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对重视企业教育的评价依据是:保证投资,设施先进,人员齐备。实际上,这样的评价依据已经陈旧,不足以说明企业教育效果必定好。现实情况使我们产生这样一种看法,这样的企业教育基本上是跟在企业经营需求之后跑,也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会有什么引导性的突破。由于它总是处在一个纵向运作中,没有横向比较,所以在效果上没有“养”与“不养”的差异。在计划经济条件之下,企业用不着市场化,不市场化的企业照样可以“发展”得很平稳,大家都有饭吃,虽然这饭吃得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想把饭吃得好一些,那么市场化就是必要的。养起来的企业教育亦是同理。如果要使原先“平稳”的企业教育产生活力,那就要置之于竞争之中,给之以责、权、利相统一的压力,否则,只能养出惰性,顶多是一个“服从者”。这必然促成由效益好而掩盖企业教育发挥应有潜能的弊端。而我们已经看到,市场化的企业不可能让教育总在那里吃“皇粮”,改革是必然的。

4.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教育并没有走偏路的必然性。明确地说,产业化了的企业教育就应该追求利润。我们的企业基本上是市场化的,有些职业技术学校是市场化的,它们都在讲求利润,都没有走偏路。恰恰相反,那些“取财有道”的企业或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占领市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那些走偏路的却是昙花一现。这一对比说明,问题不在于是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在于采取怎样的赚钱手段。企业教育是要投入的,有投入就要有产出,也该有回报,追求利润理所当然。企业教育要获得更大的利润,要有更大的发展,那就必须讲求质量、效率和服务,否则,那更大的利润就难以实现。在同样的几个培训实体面前,需求者必定要选择那个“物美价廉”的,这种选择也必定促进产业化的企业教育更加优化。

也有人说,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教育必然忽略那些因利润低而该干的工作,这种担心也是多余的。原先在“皇粮”保护下的企业教育按部就班,其实里面的水分很大。一个是职工参训有被动性,不花钱就轻易得到的东西不会令人珍惜,许多培训是在浪费人财物;另一个是由用人机制决定,学不学得会没多大差别,因而求学动力不大。如果企业的用人机制市场化,以能力为聘用、待遇的主要依据,那么,即便是求学需要投入,求学者也会为提高能力而加大投入。动力一大,原来没有表现出来的求学潜能也会因之发挥出来。由此而言,产业化的企业教育不会影响企业教育发展。

企业教育产业化的现实必然性

1.原有的企业教育模式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沉重负担。处于转机建制、攻坚脱困的企业已无力再加大或保持对企业教育的投入。原有的企业教育机构、人员已无法再“坐、等、靠、要”,只有走出企业,面向社会,产业化已成为必然的选择。许多产业化的企业教育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既可以满足原属企业的教育培训需求,还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面向社会,靠创收弥补自身经费的不足。这样一来,企业既减轻了负担,企业教育人员也有了自我创造和发展的机会。如果作为企业负担的企业教育不走产业化之路,那么,原有的企业教育模式就会伴随衰亡的企业一起消失,或者被甩到企业大门之外。

2.落后的企业教育体制已无法满足企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市场化的企业,特别是国际化的企业,其技术革新的速度非常之快,跨度非常之大。企业原有的培训模式无法适应需要,难以解决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训问题,而又不可能全部引进国际先进的培训设施。因此,这就必然淘汰原有的企业教育,到企业之外去寻求需要的满足。那么,这些用不上的企业教育资源要发展的话,出路只有市场化。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有些大企业如上海的宝钢还在继续加大企业教育培训中心的投资和建设。但是,他们在一方面加大对培训中心投资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不断通过国外培训机构来解决自身对高科技人才需求的不足问题。由此,我们也想到,他们存在的加大投资的培训中心之利用率和对外培训延伸两方面的矛盾问题。外求培训资源、对外培训延伸,这都是企业教育产业化的另一种新表现。

3.企业教育发展的专业化趋势需要企业教育产业化。传统的企业教育模式是大而全、小而全。当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齐步走的时候,这种教育模式不会显出有什么不适应。但是,当市场化的企业需要全心投入市场竞争研究和开发的时候,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就会成为一种束缚。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是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搞经营。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很难再投入较大的人财物成立一种机构,去搞自己的企业教育。但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反而会加大。这样一来,企业教育需求在市场中的份额就会增大。因而,企业教育就会形成专业化,并得以进一步发展。专业化的企业教育不会受企业决策的干预,不会受企业横向的影响,不会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不会受企业决策人认识水平的限制,可以独立而深入地研究和开发企业教育,更有效地促进企业教育的发展。

标签:;  ;  

论企业教育产业化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