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逐渐确定、定型的阶段。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应注重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性教学
一、要筑牢学生的语文基础。
语文教学应当突出工具性。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功底,这是对学生的现在负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也是对祖国文化的传承负责。新课改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以学生为本、自主学习,这是很有必要的,但教师不能因此而忽视学生语文功底的培养。《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要让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首要之举就是课堂训练要扎实有效。传统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功底,追求字词句段的理解,学习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无裨益。但无论什么时候,语文教学始终不能抛弃的是它的本质,要突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语文课堂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训练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并合理的开发,语文教学本身的魅力才会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诠释!追求朴实、真实、扎实的语文课堂,少几分作秀和预设,还语文教学自然的面貌!
二、教师要树立灵活的变通理念
语文教学是一种灵活性的教学,也如我们常说的“教无定法”,任何的教学内容都没有一套死的教学规则,任意一节课,不同的教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任意一个教师也不会只有一套固定的教学结构。记得有一段时间,学校特别流行折“千纸鹤”,那时候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说明文方面的,说明文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更不用说作文也是要求写一篇关于学校介绍方面的说明文,题目一下,学生们都怨声载道,感觉比登天还难。有的人干脆拿出纸来又开始折“千纸鹤”了,我灵机一动:既然他们对“千纸鹤”这么感兴趣,那不如就写一篇关于“千纸鹤”的作文吧,于是我对大家说:那这样吧,既然大家都喜欢折“千纸鹤”,那就写一篇介绍如何折千纸鹤的作文吧。这么一说,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一节作文课就这样完成了。
三、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这与他长期对各种昆虫的观察研究是分不开的。同时,笔者还介绍了观察的要求和作法,又举了习作中不善观察不作思考而闹出的种种笑话。这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笔者一般是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四、合作学习的组织
1、师生的思想认识要到位。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应充分利用画廊、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平台,让师生都能认识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建立要科学。
如何构建科学的小组合作平台?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评价的公正、公平。
3、小组活动的组织要讲求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千篇一律,为活动而活动,而要注重实效。把小组活动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可以是预习课文、查阅词典,也可以是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的课前预习有所不同的是,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学习方法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要求。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
教师督促学生知识的落实巩固。知识在多次反复的过程中才能落实巩固。初中学生的思想是比较活跃的,他们往往接受知识快,也往往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这要求我们教师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在讲授新知识时有机的穿插一些旧知识,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落实巩固。例如我在讲古汉语词类活用时,就采用这种方式。“船载以入”、“斗折蛇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孔子东游府”这类句子时,名词都作句中的状语,表示比喻时怎样处理,表示方位怎样处理,表示工具时怎样处理,都有一定的规律。
名词作状语表示工具时,译时加“用”字;表示作方位时作状语,译时加介词“从”、“向”;表示比喻时作状语,译时加“像”。除在讲解课文时落实巩固知识外,在复习过程中,必须要有计划性,系统性,目的性,针对性。教师能将知识梳成“辫子”,理出头绪,有的放矢。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知识条理化,概念明晰化,考试才能得心应手,这样才算知识落实巩固。
论文作者:张龙刚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工具论文; 说明文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