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
顾名思义,妊娠期高血压就是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的高血压,时间集中在孕20周至产后2周,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在国内,将该疾病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为9.4%,且近些年发病率不断提高。该疾病发生后,孕妇会出现抽搐、水肿、心肾功能衰竭等现象,胎儿会生长受限,严重者威胁母婴生命安全。明确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及时采取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2.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阶段和病因
(1)发病阶段。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一般归纳为两个阶段:①胎盘形成不良。在胎盘形成早期,滋养细胞侵蚀子宫内膜,导致胎盘内的血流量减少。因胎盘缺血、缺氧、释放炎性因子,就会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的形成,进而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发生。②胎盘氧化应激。炎性因子进入母体血液系统后,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胎盘、外周血液中,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水平明显增高,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2)病因。①滋养细胞侵袭,导致胎盘着床浅,胎盘的血流灌注量减少,出现缺氧、缺血现象。②免疫功能异常,胎儿作为母体的异物,母体会产生耐受,出现过度炎症免疫反应。③血管内皮损伤,产生扩血管物质,出现氧化应激,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促使血液呈高凝状态。④遗传因素,母亲有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女儿发病率为20%-40%,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⑤营养因素,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大多缺乏营养物质,出现低钙、低镁、低硒、低蛋白、低维生素C等现象。⑥胰岛素抵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改变了血液流变学。
3.妊娠期高血压的预测和诊断
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但是无法提供早期预测功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则是结合临床表现,采用分子生物学,对疾病进行早期预测和诊断,实现尽早干预的目标。
(1)初步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自觉症状,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劳动后,易出现头晕、头痛症状。随着血压进一步升高,会出现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悸等征象,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伴随着病情进展,会损害患者的肾脏,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更加明显。进入子痫阶段,患者会出现抽搐,伴有面部充血、吐白沫、昏迷、呼吸停止等。
(2)检查确诊。要想确诊,主要采取多种检查手段,例如:①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胎心监测,通过彩超了解胎儿、胎盘和羊水情况等。②如果进入子痫前期或子痫阶段,还要开展以下检查:眼底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电解质、动脉血色分析、心脏彩超、脐动脉血流指数、子宫动脉血流变化,经彩超了解内部脏器的损害情况。
(3)明确分期。①妊娠期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在140/90mmHg以上,尿蛋白呈阴性。②子痫前期,轻度患者在孕20周后,血压增高,24h蛋白尿在0.3g以上,或随机尿蛋白为(+)及以上。重度患者的血压持续增高,24h蛋白尿在2.0g以上,或随机尿蛋白为(++)及以上;血肌酐超过1.2mg/dL;血小板低于100×109/L;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出现上腹部疼痛、头痛、视觉障碍等征象。③子痫,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抽搐。④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高血压在孕20周后确诊,并持续到产后12周。⑤慢性高血压,孕20周的高血压孕妇,24h蛋白尿超过300mg;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4.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后,患者可居家治疗,也可住院治疗。注意多休息,选择侧卧位;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减少食盐摄入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必要时可服用地西泮。
(2)降压治疗。降压治疗的目的,是避免发生胎盘早剥、心脑血管意外,治疗要点包括:①器官功能未发生损害,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55mmHg,舒张压控制在80-105mmHg;发生器官损害,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39mmHg,舒张压控制在80-89mmHg。②降压时要平稳降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降压幅度控制在平均动脉压的10%-25%。③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硝苯地平、拉贝洛尔、酚妥拉明。在妊娠中晚期,不能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间的特有疾病,不仅发病原因复杂,而且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严重。文中阐述了该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要点,希望提高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帮助备孕和怀孕的女性朋友远离妊娠期高血压,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论文作者:杨艳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