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工程地质勘查期间,应当对水文地质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水位上升与地下水位下降问题的情况,利用科学方式获取正确的数据信息,提高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文中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对策
1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要性
1.1水文地质问题评价的重要性分析
工程建筑企业在对水文地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会对工程勘察资料进行分析,能够根据当前岩土的实际特点与危害等,制定完善的建筑工程基础结构设计方案,明确自身工作原则与要求,逐渐提高工作效率。在评价期间,可以针对水文地质问题,重点测评其对于岩土的危害,明确建筑物受到的影响,判断是否会因为各类问题出现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并利用科学方式对其进行防治,结合当前基础结构施工设计要点等,对其进行处理。施工企业还可以根据水文地质的相关资料,对地下水的实际状态与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人为影响因素,利用科学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在全面分析工程建设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建筑工程可能受到的影响,着重开展各方面评价活动。在实际评价期间,能够通过地下水数据信息,明确建筑工程混凝土与钢筋等可能出现的腐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问题。在评价期间,能够及时发现岩土松散现象,预测可能出现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在评价工作中,同规格合理方式对承压含水层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渗透与富水等实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1.2岩土水理性测试的重要性分析
1.2.1强结合水的分析
此类方式又被人们称为吸湿水,就是在实际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分子方式将水吸附在岩土颗粒的周围,形成水膜,使其形成强度较高的吸附力,达到一定的建设要求。在强压的影响之下,密度是普通水密度的2倍,有利于提高岩土的抗剪切能力,达到预期的处理目的。在实际分析工作中,还可以通过弱结合水的分析方式,对各类问题进行处理,利用静水压力传递形式,建立专门的物理力学分析体系,减少强力束缚问题,拓宽活动范围,减少对于岩土的影响。
1.2.2毛细管水的分析
此类水属于岩土毛细管缝隙中的地下水成分,可以将其划分成为孤立类型、悬挂类型等水资源,具有一定的重力作用。在毛细管水重力较高的时候,水位就会逐渐上升。
1.2.3重力水的分析
就是在重力的影响之下,能够在岩土结构缝隙中运动的水资源,不会受到相关分子的影响,可以更好的对静水压力进行传递,在人为或是天然因素的影响之下,还具有一定的活力,能够提高其使用价值。
1.2.4水理性测试措施
在实际测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软化、透水、胀缩等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具体为以下几点:在软化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对岩土进行水分处理,根据力学强度特点等,建立专门的软化系数结构,利用科学方式对其软化特点进行分析;在透水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利用水的重力方式,对岩土的透水性能进行分析,明确结构空隙规格,对其连贯性进行勘察,然后利用抽水试验的方式,明确岩土的实际透水情况,建立先进的实验机制,提高透水测试工作准确性与可靠性;崩解分析措施,在对其崩解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采取湿化处理方式,明确相关测试要求,提高测试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
2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
2.1地下水带来的岩土性危害
2.1.1水位上升
导致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地质、人为、水文气象因素,或者是几个因素综合引起。潜水面上升之后,将给岩土工程带来非常多的危害,比如土壤产生盐碱化沼泽化,从而加速了地下水给岩土工程带来的腐蚀;岩土体产生崩塌,内部特性也会产生崩溃,从而造成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地下洞室也慢慢的被水淹没,基础物逐渐上涨,从而直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水位下降
一般来说,地下水位降低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社会建设生活工作过程中的人类大面积的抽取地下水;或者采矿过程中抽取地下水来处理矿床。这些活动都将造成地下水位快速降低的问题,导致地面崩裂、塌陷和沉降,甚至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出现枯竭,严重的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对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生命带来安全隐患。
2.2地下水动水压力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我们都了解地下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地下水会跟随着自然环境进行水循环以及转移。天然环境作用下,地下水动水压力基本上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中,地下水变化十分缓慢,地下水动水压力也始终维持着稳定,不会出现骤然变化情况,也并不会给岩土和建筑工程带来非常大的损坏。可是人的活动一旦影响到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产生变化,那么将破坏动水压力平衡,如果这个平衡破坏过分严重,将给周围岩土性质带来更大的破坏,从而将降低建筑物质量。
2.3潜水位的上升
潜水位上涨,容易导致水文地质灾害。有些情况中,因为降水量过大以及人工排水系统泄漏原因,容易导致周围的河流水位上涨。潜水位上涨与地下水位上涨有些相似之处,都将给土壤带来一定的侵蚀,从而导致土壤软化,从而导致土基稳定性产生变化,甚至产生下落变形的现象,这样出现性质变化的土基,直接威胁着建筑物的安全性。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应对策略
3.1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视
一是制度层面,完善有关工程地质勘察的制度,建立常态化机制。尤其是对水文地质这一薄弱环节的监管与规范,确保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无死角、无遗漏,提高勘察效果,使水文地质勘察成为工程地质勘察的常态;二是勘察人员方面,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人员的认识。勘察人员在对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务必重视水文地质的勘察,不能让工作疏忽造成工程的隐患。
3.2深入调查地下水状态
对地下水状态的调查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一环,只要真真正正地了解了地下水状态,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因此,深入调查地下水状态要从三方面考虑:一是,做好地下水调研工作,根据数据做好调查标准、调查方向以及调查中会遇到的问题;二是,需要全面掌握地下水的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确定地下水位情况,将地下水位情况分类详细记录,同时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走势、变动情况、目前状态以及地下水腐蚀性等进行详细调查并做好记录,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察提高可靠数据;三是,工程地质勘察人员根据地下水的调查情况能够做可靠预估,如对基坑深度控制多少才能降低水压力与承压水位能够使底基隔水层在标准范围内,不会因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和波动造成浸泡腐蚀和地裂等情况。
3.3加强水文地质技术革新
对水文地质勘察仅仅依靠勘察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对水文地质技术的更新改造是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必要环节。只有使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在勘察过程中精准的发现问题从而切实的解决问题。对于水文地质设备的选材要精益求精,必须符合建设施工的标准。同时,还要加大对先进勘察设备以及先进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强硬的技术手段保障工程安全性能。
3.4确保地下水及潜水位在标准范围内
地下水水位的升降以及波动与人为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为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对工业排污、引水渠、地下给排水管道的修建等的监督力度。同时安排好专门人员,对地下水渗漏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修复。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在勘察水文地质时,对发现的问题要有效合理的解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危害不但可以对工程正常施工运行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影响,所以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水文地质勘察,按照地质勘察结果制定与之对应的预防对策,确保建筑物总体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超然.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4):8.
[2]武裕旻.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探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7,29(04):15~16+18.
[3]温陈坤.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危害及对策[J].现代矿业,2017,33(03):235~236.
论文作者:李建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岩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水位论文; 水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