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中中医院 急诊科 211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心电监护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年内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0例(2012年4月~2015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好转情况与焦虑、抑郁状况。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1.67±7.26)分、(33.12±8.27)分,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护理前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90.00%),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30.00%),对比护理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危重症,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常伴随心律失常[1]。本次主要是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效果,如下:
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方法
1.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
将我院3年收治的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2年4月~2015年5月),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确诊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患者均有心律失常症状。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男性占6例,女性占4例,年龄(59~71)岁,平均年龄(65.03±2.19)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加强心电监护,对患者实施严密的心电监护,主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如发现病情恶化需及时进行救治,预防患者猝死,心内科护理人员要具备对心律失常诊断指标与症状的观察能力,对心电监护操作方法及心律失常图形表现要熟练的掌握,监护仪器安装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根据监护仪提供标记确定电极放置位置,需避开胸骨右缘与心前区位置,防止影响紧急电复律,每2天对电极片进行更换,对患者皮肤有无过敏反应进行观察,为减少仪器的干扰,对室内温度及湿度进行控制。
所有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如下:
1.2.1常规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要进行严密的监测,保持患者所处环境舒适、安静,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保证患者营养均衡,嘱咐患者戒烟戒酒。
1.2.2抗心律失常护理干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生时,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卧位,谨遵医嘱对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用药前后的心率及心律变化要及时的进行监测。
1.2.3心理护理:患者发病急,发病时常伴随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心律失常发病时还会有胸闷、乏力、心悸的发生,所以患者会产生恐惧、焦躁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要及时的进行心理沟通,帮助患者解除疾病的疑惑,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的SDS、SAS的情况,以此评价心理状况。SDS与SAS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观察所有患者心悸、乏力、胸痛、胸闷、房早、室、心动过速等情况的发生,并以此评价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进行核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用(??±s)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患者之间,对比心理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
对比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况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31.67±7.26)分、(33.12±8.27)分;与护理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比较,对比所有患者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s)
注:所有患者护理后心理状况评分与护理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患者护理前心悸2例、乏力3例、胸痛1例、胸闷1例、心动过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了(90.00%),护理后心悸1例,胸闷1例、心动过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30.00%),所有患者护理前后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0.05)。
3讨论
临床上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死亡率极高[2],患者发病如不及时的进行救治,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3]。其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突发性的心肌供血中断,心率增快并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
文中采用优质护理并加强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4],不但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要进行严密的监测;护理人员还要在患者心律失常发病时及时的进行护理,并谨遵医嘱对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护理,对患者产生恐惧、焦躁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效果。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后SDS评分(31.67±7.26)分与SAS评分(33.12±8.27)分与护理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别,研究组的数据较对照组更胜一筹,P值小于0.05;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30.00%),与护理前进行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
总而言之:使用优质护理并加强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情况,对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有缓解作用,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文静.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9):154-154.
[2]卞玉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150-151.
[3]屈海宏.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56例的心电监护观察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85-486.
[4]孙树珍.5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1):2720-2722.
[5]方燕云.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及护理[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1,32(3):176-177.
论文作者:甘崇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发生率论文; 心电论文; 心理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