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宛峰
(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77)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加强学习和交流,本人根据多年从事建筑技术工作的经验,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房屋施工的特点,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在施工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处理
房地产业的兴起对城市的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的房屋建设,大多朝着大空间结构的方向发展,这无疑对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也看到,目前仍然没有哪一种结构技术可以完全替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独特优势。因此,就房屋建筑而言,研究钢筋混凝土技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视角去简要分析其施工技术。
1.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优势及主要的施工特点
1.1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优势
钢筋混凝土建筑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可塑性强、便于施工等优点,是房屋建筑结构中的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其钢筋可加工成各种形状,安装方便,质量稳定,尤其是机械连接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安装速度。而混凝土则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耐蚀性优良的特点,预拌混凝土的普及,也很好的改善了混凝土质量波动的问题。钢筋混凝土房屋正是这刚与柔的完美结合,是建筑人不懈努力探索的伟大成果。
1.2 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主要施工特点
根据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钢筋混凝土在施工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为现场浇筑法施工,另一种为预制安装法施工。现场浇筑不受场地限制,施工方便,适应各种结构形状,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大型起重设备的辅助,但此方法模板工作量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施工周期较长。相反,预制安装虽然有工业化生产和安装速度快的特点,但由于其必须有足够的预制场地以及大型吊装设备等辅助条件,使其在城市房屋建设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2.质量控制要点
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房屋结构也不例外。由于钢筋已基本实现工业化生产,性能稳定,故施工中只要重点控制其品种、规格、位置和数量即可。而混凝土的原材料需就地取材,施工过程受外界干扰大,质量易波动,故本文重点从混凝土的角度简要分析其质量控制要点。
2.1 正确选择水泥,严格控制配合比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水泥是通用硅酸盐水泥,它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这里需特别关注的是由于硅酸盐水泥水化热大不适宜大体积混凝土,火山灰和粉煤灰水泥不宜用于干燥环境,而矿渣水泥具有抗渗性较差的特点。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施工不当,导致混凝土的配合比的波动,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配合比的设计、调整、试制、检测等各个环节的控制也十分重要。
2.2 恰当引入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的应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
这里特别介绍一种性能优良的外加剂——引气剂,引气剂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能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稳定而密封的微小气泡,既能减少拌合物泌水离析、改善和易性,同时又具有提高抗冻耐久性的优点。其中,以松香热聚物的效果最好,应用最广。但要特别注意其掺量,一般仅为水泥用量的0.05‰~0.15‰之间。由于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掺量过多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故不宜在预应力和混凝土中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适量掺加矿物掺合料,降低工程成本
为了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水泥、调节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混凝土拌合时添加天然的或人工矿物材料是一个有效途径。在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该项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常用的磨细的石英砂、石灰石、粉煤灰、硅灰、沸石粉等都是重要的掺合料,其中尤以粉煤灰应用最为广泛。
3.钢筋混凝土房屋施工前技术要点分析
施工与设计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本文将从设计的视角分析设计对施工技术的一些影响。
3.1混凝土结构建筑地基的选择
地基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工程投资,更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对于一些沿海带软弱地基以及地震多发带的房屋建设可谓十分困难,再加上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很多还停留在经验阶段,勘察资料的不准确也是导致后期施工质量事故的因素之一。因此,施工信息的及时反馈,设计的及时调整也是保证建设质量的重要措施。
3.2加强节点设计,关注节点施工质量
汶川地震导致了不计其数的房屋倒塌,而大部分房屋塌是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建筑节点的破裂导致的。因此,建筑工程师一定要注意节点设计对施工的影响。目前,施工现场常出现的节点钢筋过度密集,间距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发生,这将导致后期施工中混凝土的石子无法正常灌入,出现“砂浆”节点或强度不足的节点,设计强而施工弱已成为埋下质量隐患的又一诱因。惨痛的教训提醒着建筑工程师要关注施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4.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材料质量、工艺选择及外部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各类施工问题时有发生。它们可能导致各种质量缺陷,如蜂窝、露筋、裂缝、钢筋规格位置错误等。也可能埋下各种安全隐患,如楼体倒塌、结构件断裂及人员的意外伤害等。本文仅从常见的施工缝留设和处理、钢筋常见问题控制进行简要分析。
4.1 施工缝的留设和处理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一个结合面。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缝是不可避免的,处理不当,常常使其成为结构件的薄弱点。因此,正确留设和妥善处理显得更加重要。
4.1.1 严格按规范位置留置施工缝
长期以来,有一种声音认为施工缝是由于意外施工间歇导致的,其实这一理解并不全面。更加准确的理解应该是施工缝是根据施工部署有计划的留设,非正常施工间歇仅是导致施工缝的特例。因此,施工缝应按照规范规定有计划的留设,不宜随意改变。当然,施工现场千变万化,条条框框未必完全适用。所以,还需要我们把握其原则——留设在受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位置。
4.1.2 施工缝的常见处理方法
4.1.2.1混凝土未达到初凝时间的处理方法:初凝时间一般可根据实验确定,也可根据经验确定(一般为两小时以内)。此时,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在新混凝土盖满已浇好的混凝土后,再用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五到十厘米,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4.1.2.2混凝土已经超过初凝时间时的处理方法:当混凝土已超过初凝时间,这时候我们不能急于浇筑,要等到已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经验数据一般为大于1.2Mpa。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后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器对已初凝的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当间歇时间过长时,我们一般要将已浇混凝土表面清除干净,将钢筋上的锈斑刷净。也可进行凿毛处理,以清除表面浮石和加大接触面面积。浇筑前还要注意保持已浇筑面的湿润,并铺一层水泥浆,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接续面的粘结强度。
4.2钢筋常见问题的控制:这里我们仅就钢筋施工中常出现的钢筋错位问题进行探讨。钢筋错位的主要成因是钢筋加工有误、浇筑时碰撞未纠正、保护层尺寸和安装位置不准确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常用的措施是严格按设计和现场翻样尺寸加工,钢筋帮扎焊接牢固,严禁砸压踩踏和顶撬钢筋,浇筑时派专人检查校正,采用成品保护层定位卡,沿主筋正确留设;当然,该问题的主因还是人的因素,加强管理才是正途;
5.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我国现在乃至未来的建筑业发展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为了保证房屋建造的质量,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就必须要注重原材料质量控制、加强设计与施工的联系、妥善处理各类施工问题。当然,该项技术的探索与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每一位建筑工程师来说都是任重道远的。
参考文献:
[1]梁卡茜.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 (21):769- 769
[2]何琴.建筑混凝土结构中模板施工技术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35):215-215
论文作者:张宛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房屋论文; 节点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7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