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井小学校 张方林
一、课题研究背景
预习作业对于农村学生具有重要的辅助教学作用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家长的素质普遍不高,并且还有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学生的学习环境差,自学能力低下,课堂教学 困难重重。所以如何落实学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预习作 业的设计就成为了一个突破点。设计出有效的预习作业,是提高学 生质量的关键。
预习作业每个老师都在布置,在教学新课文之前让学生预习已 经成了老师们雷打不动的习惯。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会扫除 一些生字、新词上的障碍,对新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在阅 读中产生疑问,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又使教师的课堂 教学有了一定的课前“铺垫”,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目前预习作业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
(1)预习作业设计缺乏目标意识。很多老师把预习作业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任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布置的预习作业基本上以 读读课文,标标自然段,学习生字新词这样的作业为主,而很少设 计符合学生年龄实际、能力实际、课文实际的作业。在以往的研究 中我们发现预习作业呈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我们常说课 堂教学要有目标意识,那么布置作业同样应该具有目标意识。小学 三个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各有不同,我们设计的预习 作业也应该契合各个学段学生的培养目标。
(2)预习作业设计缺乏整体意识。预习作业其实是课堂的前 奏,它的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部分,并不能脱离我们的课堂教学任 意为之。就一篇课文而言,从课前的预习到课中的教学再到课后的 巩固这是一个整体,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从一组课文来说,根据 每组课文单元主题,需要研究单元学习重点,设计预习作业也就有 连续的针对性和承接性,也形成了一个整体。大到一册教材、一个 年段、一个学段,道理亦如此。
(3)预习作业设计缺失检测标准。预习作业不像课堂作业及 其他配套的作业练习本,有规定的内容,有批改的规范。我们的教材也没有对预习有明确的指导和书面的落实,它是老师自行设计安 排的,所以相应的检测也缺乏规范的制约。预习作业出现难检测, 甚至不检测的现象。久而久之,有的老师对预习作业的检测流于形 式,或放任自流;学生对完成预习作业出现应付了事,蜻蜓点水式 的态度,收效甚微。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先进的经验
在“减负”呼声越来越重的今天,如何有效地设计、布置作业, 是语文老师们都关注的问题。我校的预习作业设计思路是从“生本 课堂”的前置性学习改良衍生而来,前置性学习是“生本课堂”的 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合作交流前的准 备,是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前置性学习重视从学生实际出 发,对课堂教学有指导性,他不仅仅是课前的任务,也应该积极的 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教学内容来定预习作业内容,使得两者和谐 兼容。
二、研究的目标、任务
(一)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学习、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及检测策略。
2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施,促进全校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3 .通过课题研究实施,促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4 .通过课题的研究实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任务
本课题将立足于学校现状和学生实际,将语文预习作业作为研 究内容,在分析当前预习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研究预习 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及检测的方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预设完成以下任务:
1. 设计各个学段课文的预习作业 (尝试根据不同体裁的课文来设计,同时一定程度上兼顾学生的差异)
2. 择取典型单元设计出单元课预习作业单
3. 研究相关的预习作业检测方法
三、研究思路
1.调查我校各个学段学生预习作业现状,其中包括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的常规做法,学生做预习作业的态度、效果、所需时间等, 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
2.尝试从预习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检测等方面进行理性思 考并进行实践;
3.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总结提炼出各年段预习作业单。
四、研究方法
1 .调查法,通过调查各个年段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预习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2 .文献研究法。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了解他人研究预习 作业的论著。继续学习“生本课堂”相关书籍和研究心得。
3 .行动研究法。根据各个班级学生语文基础、认知水平、阅 读能力及课文特点开展设计预习作业的实践活动,应用于日常教学 中。
4 .案例分析法。通过每周一次的语文教研,每个班级的语文 教师以典型课例设计预习作业,并由全体教师共同研究完善预习设 计,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展开分析研究,探讨预习作业布置是否有 效。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拟定课题方案,确定研究年段和课题组成员。
2.进行学生预习作业现状调查,并汇总相关情况。
3.课题组成员工作分工。 4.搜集相关理论资料进行课题的相关培训。
(二)实施阶段
1.研究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布置预习作业中的侧重点有何不 同,并设计具体的预习作业及检测办法;
2.研究不同体裁的文章在布置预习作业时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并设计具体的预习作业及检测办法;
3.通过课前设计预习单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来研究预习作业是 否体现服务课堂教学的本质;
以上几项内容课题组成员将进行合理分工,既有合作,又有独 立的钻研。研究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搜集资料进行理论学 习——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践,设计有效的预习作业及检测方法 ——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进行观察、反思、检测,调整相关预习 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力求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之提升,预习作业的检测也能持之以恒,最终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三)总结交流阶段( 2016.9—2017.9)
1.材料整理:
(1)教师设计的各课预习作业单汇总整理
(2)教师设计的各单元预习作业单汇总整理
(3)教师为检测预习实效开设的公开课教案等
(4)学生预习作业本等
(5)相关理论学习资料等
2.教师撰写有关论文
课题组成员根据自身研究的角度,撰写相关研究论文。
3. 撰写课题报告,交主管部门审阅验收
论文作者:张方林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作业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课题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