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试论论文,课程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2)03-0099-03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九五”期间,成人教育所涌动的学历教育潮在跨入新世纪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还能持续多久,普通高校应如何应对;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成为人们获得新知识、培养新能力、取得新发展、做出新贡献的充满生机的办学体,这是普通高校在发展教育中必须予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成人教育服务对象和内容的变化趋势
由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出的2005年主要目标之一,即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增加到16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而在此同期,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教育相对较为发达的省市,发展速度和毛入学率的目标,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上海市,18-22岁年龄段的毛入学率将为50%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50%-70%);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将增至14年,为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并由此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可以预计,因受生源、教育资源、就业、教育质量、教育投入等因素的制约,规模的增长会减缓,内涵的变革将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随着近两年和今后几年普通本专科、高职(职前)的持续扩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来自应届高中和“三校生”的生源必将急剧减少;已持续多年的成人学历教育潮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历史上因各种原因未能圆学历梦的求学群体的企盼。在考察这一变化趋势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另一个正在发生的变化趋势,即一个比传统观念更有力量的市场,正在动摇长期以来以学历、文凭决定人的身分地位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相对说来较为发达的深圳市,2000年12月,其大专以上学历登记失业人数为2869人。但到了2001年5月9日总数达到3157人,占失业人员总数的12.34%。这些数字还未包括那些没有在劳动部门登记失业、自己正在找工作又长时间未找到的“隐性失业者”。在一个人才尚嫌不足的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中,高学历人群由于课程和教学内容不对号等诸原因造成的失业增多说明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日趋成熟,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正在逐步被扬弃。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中作为热点的面广量大的学历教育需求将逐步降温。那么,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未来的变化趋势又将会怎样?这一趋势关系到它当前的定位,当然,它的定位还与学校的普通本专科教育的关系及本地区成人教育网络构成状况有关。
与普通本专科教育相比,成人教育确有众多弱势。然而,投资少、针对性强、教学方式灵活、办学层次多、教学内容更新快、能面对人才需求以“短、平、快”的培养模式予以应对,这是其比较优势所在,也是形成其办学特色的基本要素。在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要形成上述优势,需着力进行“三个转变”。这就是:在思想观念上,要从长期轻视成人教育向确立成人教育是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新型教育制度这一观念转变;在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教学运作机制上,要从沿袭普通本专科教育的体系向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经济特色、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新体系转变;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要从与普通本专科教育“争”、“挤”向“合理、和谐、共享”转变。
二、构建型式多样的大专后课程教育教学体系
进一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变化,根据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将知识更新、拓展提高、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这是上海这样一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教育较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对成人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以课程教育为主导,构建型式多样化的大专后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是普通高校应对上述要求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这一体系主要应包括本科层次(以专升本为主)的学历教育、高级职业证书教育和高级研修课程教育。三者通过课程的链接关系如图所示。
这一方案的主要特点是:
1.可以通过实行完全学分制将三种类型的大专后教育“搭桥”。
2.本科学历课程教育的构成已与普通本、专科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专项课程模块组成在满足一定学分数的前提下,可由属于学科专业的高级证书课程组合或为各用人单位特别设计的该学科专业的短期课程组合,也可由等级不同的几个同类短期课程组合并成的长期培训课程。学历课程体系中的学科基础课程组合和公共基础课组合将以支撑专项课程教育为主,课程的系统性应服从此前提。由此,本科教育中的课程模块组可“拆零”供学生选读,也可全套提供,这样增加了教育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以高级职业证书课程组合等来取代本科教育中的专业课教育,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
基于上述方案的基本思路,可形成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在本专科国际合作办学中,引进由若干门课程组成的课程模块,通过学分的相互承认,让在国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且有条件自费留学者,去国外再修读若干门该学科专业的相异课程,在国外获得第二张学历证书,这种与国外高校“联姻”的拓展、增强型“学历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又如对一些工艺性或技能性强的专业人才培养,可采用与具有培训、认证资格的单位或部门联办并采用专业教育与上岗证书培训并行的“双轨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大学近几年来开设的大专后教育的课程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工业党委和市经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学校自1997年初至2001年下半年,共连续举办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班10期,参训学员达2400余人;培训班精选12门课程(包括若干门讲座课程)每周2天上课,教学全程为40周。学员们学后普通反映收获很大,赞誉它为“小MBA”教学,不少学员已将所学知识用于调整营销策略、开拓市场、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改制、产品发展定位等方面并取得实效。
三、用创新的精神来改善和加强课程教育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课程教育为主导的成人高等教育不应仅仅机械地着眼于单门课程的作用,也不应将一个课程模块的作用认为是其成员——各门课程的作用机械相加的结果,而是面对服务对象的教育需求,借助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去实现一个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课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块的设置原则一是要注重科学性,即它是一个能按一定学科专业并兼顾行业需求的有序教学体;二是强调时代性,即在本模块教材涵盖的知识或技能中要尽可能吸纳反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内容;三是突出探索性,即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能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能力;四是要求经济性,即以不多的学分数构成的教学模块所提供的是一种知识含量或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一种为教育对象所认可的优质低价的服务,一种灵活的服务。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基础课程、专项课程、讲座课程、实验实习课程等模块分门别类地以“教育超市”的形式向社会和校内普通本专科、高职学生开放,提供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服务。
构建普通高校成人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些获得成功的课程班在这方面所提供的经验是:(1)在本校、兄弟院校或企事业单位挑选好的教师、专家和教授,甚至吸收承担引进课程教学的外籍教师,组成一支比较稳定的师资队伍;(2)安排任课教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国内和国外),下企业去诊断、咨询和项目开发研究工作,努力在实践中提高教师水平;(3)强化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增强教师也包括教学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4)适度聘请本地区的一流专家、教授开设讲座课程或作专题报告。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积极推进课程教育是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近几年所取得的实绩和今后发展趋势中,从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的历程中已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预期:以课程教育为主导的成人高等教育,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