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同音词正负迁移初探_韩语论文

中韩同形词正负迁移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负论文,中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0)01-0046-05

一、韩国人学汉语

韩中两国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又紧密相邻。纵观五千年两国关系史就可知道,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尤其在文化方面更为密切。中国作为韩国的最大邻国,其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早在韩国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之前,韩国人就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的语言。十五世纪,在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的倡导和主持下,一批学者创造了韩国的文字——《训民正音》(注:1443年,世宗大王在“集贤殿”学者的帮助下创造的韩国文字。由17个子音,11个母音组成。)韩国这才有了自己的文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需要指出的是,在韩国文字产生以后,汉字依旧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目前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和文学作品里汉字词(注:以汉字为基础构成的读音是韩国语读音的汉源韩字。)的使用频率仍旧很高。虽然有一段时期韩国政府提倡只用韩语(HANGEUL),汉字和汉字词却还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汉字词在现代韩语词汇中占的比例很大,约有60~70%。因此,韩语中普遍存在着固有词和汉字词的双重现象。例如:

自从韩国借用汉字以来,曾经有过不少的韩国留学生被派往中国学汉语。三国时代(7、8世纪)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都往中国派遣过留学生,不少留学生还参加了中国的科举考试。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在传播汉字和汉文化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到了高丽时代(10世纪),韩国国内的汉学和汉语学研究开展得很广泛。当时韩国将中国的儒家经书引进国内作教材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的学习。到了朝鲜时代(15世纪),朝鲜很重视汉语,采取了许多措施培养汉语人才。例如在科举考试中设立了译科,译科的汉语考试临文《四书》,背讲《老乞大》、《朴通事》。这些书都是朝鲜时代韩国人用来学汉语的比较普及的会话课本。1992年中韩两国缔结了正式外交关系,大批的韩国留学生蜂拥而至,来华学汉语。据统计,目前在华留学的韩国留学生数量位居第二,仅次于日本,可见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

二、《汉语教程》里的中韩同形词

中韩两国语言虽属不同语系,但是两种语言的关系很密切。韩语中的许多常用词来源于古代汉语,而且其所占比例也相当高,由此看来,韩国人学汉语有很多有利条件,也就是说,韩国人学汉语比别的国家的人学汉语要容易得多。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韩语里的许多常用中韩同形词在汉语里也被广泛地使用,其形式和意义也非常相似,这些条件也给韩国人学汉语提供了不少方便。《速成汉语初级教程》、《中、高级汉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分别于1996、1987年由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并于1990年将中、高级再版,由《速成汉语初级教程》(综合课本)1、2、3、4,《中级汉语教程》上、下册,《中级汉语——听和说》、《高级汉语教程》上、中、下十册组成。因其编写科学,许多韩国学生都使用这套教材。

《教程》里的中韩同形词为数不少,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也都很高,这些中韩同形词对韩国人学汉语起着巨大的帮助作用。《教程》里的大部分同形词在形式、意义和运用方法上都一样,学生学起来很容易。但却有一部分词在形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意义稍有不同,这大概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中韩同形词在词义、语体色彩、义项等方面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的缘故,如义项的减少、语体色彩的变化、词义缩小和词义转移等。

《教程》词汇表里共收有8626个词,其中中韩同形词1762个,约占20%。下面,就这1762个中韩同形词从类型和意义两个方面探讨一下。中韩同形词大体可分为两类,即同义同形词和异义同形词。

2.1 同义同形词有1677个,约占95%。其中:

(1)动词有410个。如爱慕、保护、报复、承认、憧憬、踌躇、出动、代替、点缀、动员、杜绝、发泄、反抗、吩咐、分配、封锁、服从、告别、决断、肯定等,这些词在汉语和韩语里的形态和意义都相同。在韩语中这些词一般在该词后附加词尾

反抗侵略。(动词作谓语)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词在汉语里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也就是兼类词,在韩语里也是如此。如:

③劳动保护

宾语+谓语”;汉语的句子结构与此不同,是“主语+谓语+宾语”。上例中的名词“展览会”的位置和汉语不同,但其语法功能相同。

(4)副词有48个。如或、毕竟、独自、纷纷、故意、始终、随时、至今、唯一、比较、到处、特别、永远、大约、十分、相当、大概、到底、忽然、确实、渐渐、同时等。副词的语法功能中韩基本相同。副词在句中基本上作状语。例如:

(7)成语有11个。如百发百中、不亦乐乎、反复无常、千差万别、后生可畏、苦尽甘来、三从四德、先见之明、轻举妄动、朝三暮四、起死回生。大量的成语涌入韩半岛,为韩国人所借用、吸收。韩国人借用成语的历史已久,但其意义未变,仍起着使语义简洁明快的作用。掌握的成语数量是文化水平高低的象征,常为知识分子所用。

如上所述,中韩同形词几乎涉及所有的词类,不但形式和意义完全相同,用法也大致相同,只是在结构上存在一些固有的不同。因此这类同义同形词,韩国人在记忆和理解上负担较轻,学起来很容易,用在会话和作文中也不成问题。

2.2 异义同形词。中韩异义同形词可分为两类,即意义部分相同的同形词和意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意义部分相同的同形词大部分是词义从单义向多义发展的结果。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语言中的单义词也不是绝对的,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某些单义词有可能发展为多义词。出现这样的发展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决定于人们的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翻译”、“编辑”、“裁判”、“保管”这类词是用借代法来造的词。

编辑:1)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2)做编辑工作的人。

翻译:1)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2)做翻译工作的人。

它们的原义是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后来把施事这种动作行为的人称为“翻译”、“编辑”、“裁判”、“保管”,这就是在突出原义作用的基础上,在两种密切相关的事物之间,用借代的方法产生新义。

除了借代造词以外,还有引申造词法、比喻造词法和特指造词法。中韩意义部分相同的同形词一般都是用其中之一的方法多义化的,例如“负担”。

负担:1)承当,担当:负担任务,负担责任。

2)担当的责任,任务:学生的负担太重。

3)压力,包袱:思想负担太重。

“负担”的第一个义项是原义,第二个义项是用引申法联想而来的,第三个义项则是用比喻法比喻而成的。类似这样的词还有收拾、掌握等。这些词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词的原义跟它的派生义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仔细思考,其意义很容易理顺出来。最大的问题是意义完全不同的异义同形词,虽然它的数量不算太多,却颇让韩国学生感到费解。中韩异义同形词有85个,约占5%。

(1)动词有34个。如辞退、失职、讲究、交代、放置、谋事、算数、斟酌、方便、工作、结束、表达、放心、告诉、考试、生气、小心、出口、打算、感受、告辞、留念、登记、表现、检讨、就职、配合等。

(2)形容词有8个。如多事、结实、恍惚、利善、谨慎、投机、矜持。

(3)名词有36个。如工夫、觉悟、手艺、下手、质量、点心、破绽、名堂、东西、阶段、经理、礼物、汽车、食堂、先生、学院、作业、爱人、馒头、水平、新闻、颜色、丈夫、足球、春秋、合同、人间、书记、音响等。

(4)副词有7个。如着实、保险、分别、肯定等。

这类词虽然其形式完全相同,但其意义不同,大体上是因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其不同如下。

(1)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在词的一个意义范围之内出现的变化情况。它的特点是:词义的外延由大变小了,然而在内涵方面却变得丰富起来。事实上这就是一个词的词义由表示类概念变为表示种概念的演变和发展。如“手艺”、“礼物”、“食堂”、“先生”、“学院”等词就是例子。“手艺”,在汉语里是泛指“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如“这位师傅的手艺好”、“手艺高”等。但是在韩语里“手艺”只有“刺绣”的意思,

(他们交换了戒指做信物)。在韩语里,“先生”是指“教师”,“学院”是指“私人办的培训班”。类似这样的词还有表示、考试、感受、登记、表现、阶段、经理、人间等。

(2)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也是在词的一个意义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演变和发展。它的特点是:词义指称的范围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词义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更换。在词的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词所表示的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完全代替了原来的旧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词义转移以后,该词就不再指称原来的旧事物,不再表示原来的旧概念了。中韩异义同形词绝大多数属于这一类。如失职、讲究、算数、斟酌、方便、结束、放心、生气、小心、告辞、就职、配合、多事、结实、恍惚、利害、谨慎、矜持、工夫、觉悟、下手、质量、点心、破绽、名堂、东西、汽车、作业、爱人、馒头、新闻、颜色、足球、合同、着实。如:

失职:汉语指“没有尽到职责”,韩语指“被人解雇”。

算数:汉语指“承认有效力”,韩语指“算术”。

结束:汉语指“完毕”,韩语指“捆”。

工夫:汉语指“时间”,韩语指“学习”。

小心:汉语指“注意、留神、谨慎”,韩语指“胆小”。

配合:汉语指“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韩语指“把各种东西混合在一起”。

(3)义项的减少。义项的减少也是词义在一个词的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演变和发展。它是指在一个词表示的几个义项当中,有的义项从这个词的意义范围内消失了。如交代、告诉、出口、春秋、检讨、投机、水平、丈夫等词。“丈夫”汉语有“成年男子”和“男女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两个义项,韩语只有“成年男子”一个义项。又如“水平”,汉语有“跟水平面平行的”和“水准”两个义项,韩国只有“跟水平面平行的”一个义项。

(4)语体色彩变化。语体色彩是指词的某种倾向、态度和情调等。“发觉”、“工作”、“谋事”、“放置”、“操作”、“指令”、“收拾”、“陷落”之类的词,在汉语里常常作为中性词使用。“发觉”是“开始知道”的意思,如“火扑灭了以后,才发觉自己受了伤”。但在韩语里,“发觉”经常作贬义词使用,指“犯罪行为被人揭穿”之义,

(他的罪行暴露了)。“工作”是“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意思,也泛指“机器、工具受人操纵而发挥生产作用”,还有“职业”、“业务”等义。但是韩语里“工作”这个词,除了“制造”之义外,还有“为了某种目的,事先策划阴谋”之义,而后者更为常用,明显带有贬义色彩,如“地下工作”、“特殊工作”等。

三、结束语

中韩语言虽属两个不同语系,但是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使两国语言产生了很多相同点,中韩同形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尤其是同义同形词,它们在形式、意义和运用方面基本一致,这些词,学生学起来很容易。问题是有一些地方同中不同,引起学生不少的困难。就像中韩异义同形词那样,它的“似是而非”颇让韩国学生感到头痛,说话造句难免产生病句。中韩语言毕竟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加上语言是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产生变化的,因此韩国学生学习这类同形词,应该注意两国语言上的异同点,正确地掌握和使用。吕叔湘先生说,“迁移”有三种情况:“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积极影响而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或‘迁称’;反之,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而起干扰作用的,称为‘负迁移’或‘干扰’;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不发生任何影响的称为‘零迁移’。”在这次研究中发现,韩国人先行学习的韩国语中的汉字词和中韩同形词,除了少数中韩异义同形词产生干扰外,大部分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程》里的中韩同形词,绝大部分产生了“正迁移”效果,是学汉语的韩国学生的优势。

标签:;  ;  ;  

中韩同音词正负迁移初探_韩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