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_毛泽东论文

论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_毛泽东论文

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03)01-0010(04)

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近现代史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明确了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导向,构建了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原则方针和战略步骤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后人继续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遗产,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一、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制度选择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在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有三种基本的制度选择:一是企图在保存旧制度的基础上,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搞现代化。这是旧中国当权统治阶级的主张,其理论基础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主要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三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使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更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强盛。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幼稚的梦的幻灭,正是中国富强的起点”[1](P1080)。在毛泽东看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把中国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国家,才能使中国在现代化中获得新生。毛泽东这一思想在其《新民主主义论》中已见端倪。《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在回答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条件下提倡发展它的原因时说,因为这种发展“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1](P1060)。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毛泽东进一步把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体制,使他的这一思想更加明确和深化。他提出的“四面八方”政策,其要义和目标指向仍然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保护劳动,限制资本。这样一个明显的倾斜政策,既从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角度考虑到了建设物质基础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还对建设这一物质基础的手段的社会主义性质进行了规范。1953年底,经毛泽东审改的《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总路线的表述,同最初表述相比,重要变更之一就是在工业化之前加上了“社会主义”这一限定词,以突出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性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有许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是不清楚的。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2](P214)他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除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允许中国成为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原因外,另一重要原因便是当时世界已处于资本主义日趋没落、社会主义日趋生长的新时代。社会主义能够使中国的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全面开展,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人和物的潜力,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也能够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建国后,毛泽东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口号,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同时并举以及其他方针、政策,几乎都体现着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追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并通过这一优越的社会制度实现现代化的宏观目标,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建设最佳模式,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

二、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设计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标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现代化标准。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工业现代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转变过程。

早在1944年,毛泽东就认为:“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3](P237)1945年,他又说:“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P1081)建国后的1952年,毛泽东把“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个基本内容。1953年,他在谈到过渡时期总路线时,再次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革命胜利后,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通过毛泽东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毛泽东设计现代化的主要目标。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根据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议,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他说:“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4](P132)周恩来的这段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制定的现代化目标,开始从“社会主义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转变,说明我们党和毛泽东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提出了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讲话中,毛泽东认为“现代科学文化”可以推动我国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没有科学文化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这说明毛泽东对“现代科学文化”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时候,又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原来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3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四个现代化思想,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完整地表述了“四个现代化”,第一次将“农业现代化”放在“四个现代化”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在分析我国国情,在总结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结论,说明毛泽东已充分认识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地位。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次全国人大会议上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4](P439)至此,毛泽东所建构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已经形成。四个现代化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毛泽东为我们设计的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工业现代化是主导,科学技术现代化是源动力,国防现代化是保障,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从工业现代化目标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转变,表明了毛泽东对我国现代化目标认识的深化和完善。

三、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在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原则问题上,毛泽东强调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即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物力,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从事发展,但也不能排除向外国学习。这是毛泽东同志积累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的一个基本思想。

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5](P1132)社会主义不允许西欧式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而苏联那种通过过多损害农业和农民利益的方法来实现的经济积累,也是毛泽东所不能同意的。在他看来,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靠剥削本国和外国人民的血汗来进行积累,而主要应靠自身的积累,同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还要兼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原则只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的现代化起步晚、起点低,再加上建国之初不利的国际环境,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只能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主义,埋葬教条主义。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关于向外国学习问题,毛泽东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中国是落后的国家,所以我们非常需要外国的投资;在中国,工业化只能在通过自由企业和外国资本的帮助下才能做到。建国后,毛泽东及时提出向外国学习,他告诫我们不仅要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也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东西,“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2](P43)。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原则,那就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2](P41)这些原则方针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四、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方针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工业化的最初进程实际上是由农业来推动的,工业化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函数。毛泽东对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视,早在1944年8月,他在与谢伟思谈话时就指出:中国农民问题对于中国的前途来说是一个基本农业问题。不解决农业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就不能成功。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90%左右,这是“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5](P1430)。

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所以通过走工业化道路来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向现代化冲击是十分必要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我国与前苏联有相同的制度背景和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成就,我国也是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以重工业为建设重点。同时,毛泽东出于对苏联出现的问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提出了不同于苏联的特殊的工业化道路,即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他论证道:“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2](P241)“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2](P200)基于对农业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毛泽东提出: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既要工业又要农业。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把处理农轻重的关系放在首位,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1957年,他把这个思想进一步概括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他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2](P240-241)要求农、轻、重三者在国民经济中协调发展,互相促进。这时毛泽东已充分认识到所谓工业化道路决不只是工业本身的问题。1957年10月,他在《关于农业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过去我们经常讲把我国建成一个工业国,其实也包括了农业的现代化。”[2](P310)不久,他再一次明确指出了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开创了一条既搞工业,又发展农业,使农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工业化道路,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和马克思主义扩大再生产原理的具体运用及发展。

五、关于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

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必须团结全国人民,必须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在这里毛泽东已经有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萌芽。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P23)。毛泽东还指出,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要实行这个方针。针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要求以苏联经验为鉴,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关系。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就必须有强大的建设力量,而在这些力量中,“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他们是依靠力量,同时也要争取中间势力。对反动势力,毛泽东采取了一种积极争取其转变的态度,指出:“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2](P23)

六、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

1954年,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毛泽东给我们设计了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表。他说: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需要3个五年计划,15年左右的时间,打下一个基础。我们要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要经过50年即10个五年计划。1955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又指出:我们可能要经过3个五年计划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但要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就需要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比如说,要有50年时间,即本世纪的整个下半世纪。通过毛泽东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设想是要经过两步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一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实现国家工业化,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建设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设想用10年时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工业化,打下社会主义的稳固基础;再用40年至50年时间,或者60年时间继续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两步走的战略,总的来看基本上是可行的,如果能按毛泽东的设想,一步步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预期的时间里是大体可以达到或接近的。但1957年至1958年,毛泽东改变了原来的设想,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超英赶美”计划,设想3年基本上超过英国,10年超过美国,这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就变成了眼前的具体目标,大大缩短了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造成了不应有的巨大经济损失。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速度与效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总之,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期间建设起来的,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工作经验,相当多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毛泽东通过积极探索而形成的现代化思想,虽然在某些方面还欠成熟,有些内容甚至还存在明显偏差和失误,但总体上看,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历史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

收稿日期:2002-08-09

标签:;  ;  ;  ;  ;  ;  ;  ;  

论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_毛泽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