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陈书先

陈书先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析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10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未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研究组110例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结果: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分娩过程中会阴疼痛程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受损等盆底功能受损情况发生概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可以起到分娩镇痛效果,且不会使产后盆底肌功能发生损伤风险,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有利,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椎管内阻滞麻醉;阴道分娩;盆底肌功能

椎管内阻滞麻醉可以使分娩疼痛得到消除或减轻,使分娩期间镇痛得到保障,良好镇痛可以使母体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使新生儿更加安全,对母婴均有利[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指的是盆底组织损伤而导致的盆腔器官功能异常,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受损等症状为主,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妊娠与分娩[2]。基于此,本文探析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所选产妇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所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10例产妇中,年龄最大为33岁,最小为20岁,年龄均值为(25.9±5.3)岁,孕周最多为40周,最少为37周,孕周均值为(38.6±2.1)周;研究组110例产妇中,年龄最大为34岁,最小为21岁,年龄均值为(25.8±5.4)岁,孕周最多为40周,最少为38周,孕周均值为(38.7±2.2)周;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未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研究组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实施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在L2-L3行硬膜外穿刺,向硬膜外腔穿刺进入之后,对针口转向头侧,置入导管,置入长度为4cm,行负压抽吸,观察无脑脊液及回血,对导管进行固定,将3ml利多卡因(2%)注入其中作为试验,观察5分钟,如果并未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症状、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注入3-5ml利多卡因(1.5%),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当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在3分及以上时启用镇痛泵,经由硬膜外腔将芬太尼(2μg/ml)、罗哌卡因(0.05%)混合液泵入,直至宫口开全时停止用药。选择仰卧截石位,指导产妇对盆底肌进行收缩,将阴道测压探头置于阴道中,并与肌肉刺激治疗仪连接,对产妇盆底肌功能进行评估。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分娩过程中产妇的产程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通过数字评价量表对两组产妇会阴疼痛程度进行评估,7-10分代表重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1-3分代表轻度疼痛;0分代表无痛。并观察两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受损等盆底功能受损情况发生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指的是因盆底损伤而引起,盆底损伤可能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产后盆底肌力大小、动态压力以及疲劳程度均为盆底基础性电生理指标,因此盆底受损会表现出盆底肌力下降、盆底动态压力下降以及疲劳度下降等症状[3]。

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可作为有效麻醉方式之一。其镇痛液可选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混合液。在较低浓度时,罗哌卡因可产生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阻滞分离现象,同时浓度为0.05%的溶液可以防止对运动神经产生阻滞作用,不会影响平滑肌,所以对子宫收缩或宫颈扩张不会产生影响,在产科镇痛或阻滞中适用[4]。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可使产程缩短,同时促进的产程进展,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量。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与自然裂伤均会损伤盆底肌纤维及神经,降低肌张力,增加神经传导时间,降低盆底收缩能力,使盆底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发生盆底部分功能障碍。同时会阴侧切无法缩短产程,还会使产后出血量增加,增加产后疼痛及感染[5]。对于此,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可以使产妇会阴侧切率降低,同时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可以减小会阴撕裂伤,使盆底部结构得到有效保护,避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出现,椎管内阻滞分娩麻醉可以使产妇更加放松,同时也使会阴部肌肉更加放松,进而改善会阴伸展度,因此使盆底功能得到保护,降低对盆底功能的影响[6]。

结语:

在经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椎管内阻滞麻醉可以起到分娩镇痛效果,且不会使产后盆底肌功能发生损伤风险,对盆底肌功能恢复有利,有显著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曹芳.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7,25(02):116-119.

[2]余雪梅.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01(06):00105-00105.

[3]罗月华.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02(12):78-80.

[4]何浪驰,叶明,黄柳,等.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7(04):360-362.

[5]麻睿骏,叶秋玉,章玲斌,等.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16,25(12):109-111.

[6]李琴,黄素珍,区少心,等.椎管内麻醉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4):1663-1665.

论文作者:陈书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椎管内阻滞麻醉对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论文_陈书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