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之我见
欧慧敏1黄蓉2
1.湖南麻阳黄桑小学 湖南麻阳 419412;2.湖南麻阳和平溪中学 湖南麻阳 419411
[摘 要] 当今,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尤其在口语交际训练、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对高数学学习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1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去思考。”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人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1]。
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让同学们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观看由故事片《七七事变》等影视资料和有关图片编成的课件。当看到日寇在我国领土上耀武扬威,趾高气扬和卢沟桥正在遭受日军铁蹄肆虐践踏时,同学们情绪激愤,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是从这里开始的,对于日军的侵略,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应当拿起武器,奋起还击,保卫家园。”有的说,“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至此,同学们的爱国激情已被激起,学习兴趣已被激发。这时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观点,同时紧扣“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一课文重点进行讲述后,让学生再次观看多媒体课件。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作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它的显著特点是什么?”这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全身心地倾注到对于问题的钻研与解答之中。
灰白色细砂岩,棕红色、棕黄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砂岩钙质胶结,泥岩呈块状。细砂岩主要为灰白色,较致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结构密实,孔隙接触式胶结,富水性较强。该地层据测井解释成果反映,共有28层砂岩,砂岩总厚度为34.3 m,砂厚比为7.81%,单层厚度最大为4.1 m,最薄为0.6 m。泥岩为棕红色、棕褐色、棕黄色泥岩,呈块状,坚硬断面含有蓝色物质,吸水,可塑性强。细砂岩主要为灰白色,较致密,成分为石英、长石;结构密实,孔隙接触式胶结,富水性较强,含少量蓝灰色砾石。
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机智地寻找学生兴趣的诱发点,通过运用多媒体,巧导激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兴趣盎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人以鱼不如授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必竟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只要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到比在课堂上还要多的知识,而且这将使他们一生都受用不尽。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更大的帮助和可能性[2]。
2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老区中可有新领域,如松辽盆地已发现的油田其油源(生烃层)和储层几乎全都部位于陆相的白垩系,它们可归属老区老领域;而在其深部侏罗系、特别是上古生界找油气则属新领域的开拓。广而言之,当已探明油气田几乎都在浅、中层时,深层(3500~4500m)特别是超深层(>4500m)则可被视为新领域。换言之,在老油区当某一新层系在地表发现油苗、在浅中层发现油气显示和油田时,埋藏于盆地深处的相应地层便成为勘探者首要的开拓对象、长期关注的战略目标。如陆上和海域几大盆地深部古生界为主体(一些地方上可包括三叠系、下可延至中、新元古界)的海相层系。
感情朗读有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加速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因此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感情朗读的指导,把握好时机,巧妙地穿插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图像,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能更投入地朗读课文,朗读就能取得更佳效果[3]。
3 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当学生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后,按老师要求纷纷划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并且边读边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对诸葛亮做事胸有成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学习用联系法来研究问题,真正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设计了“回读课文,研究体验”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前两次阅读的基础上,我运用多媒体演示了“雾中借箭”的这一部分动画内容其中伴有朗读。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演示结束,学生静静读书,划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不时点拨。然后学生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多媒体技术地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激发读书兴趣
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文章,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想象力,进而达到提高语言感受力的目的。电化教学就是为了这一目的服务的。因此,我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感受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观潮》一课时,紧扣作者思路,把握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读。然后,闭上眼睛想象,通过感受语言文字进行景象再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头脑中想象到的景象。即:通过读、想、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从潮来到潮退,从形状到声音。享受这一幅幅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图像,品味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充分体验后,再适时地播放录像。此时,一部分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文字,头脑中想象的大潮与录像中的大潮相一致,甚至超出现实中的大潮,他们会惊喜于自己的想象力。
5 利用多媒体,拓展学生思维,激励探索创新
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把“创新”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优化主体活动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新颖而有效教学手段,根据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立娟.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学习(上),2015(3):232-233.
[2]李素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0):97.
[3]马亚红.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2(4):78.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多媒体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应用论文; 湖南麻阳黄桑小学论文; 湖南麻阳和平溪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