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肖艳红,

湖南省祁东县人民医院 421600

【摘 要】目的:分析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间纳入治疗的92例EH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46例。A组给予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单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B组为82.61%,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晨峰值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B组为23.91%,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EH患者行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改善其血压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性

原发性高血压(EH)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为病程长、病因复杂和并发症多。临床中多采用口服降压药方式治疗该病,但药物种类较多,对EH的控制率存在差异[1]。为降低该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部分学者建议为该病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方式。研究中以本院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间纳入治疗的92例EH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E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在2016年4月-2018年3月间纳入治疗的92例EH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审查且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46例。A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范围是31-79岁,平均(58.31±0.27)岁;病程范围是4-18年,平均(10.37±0.55)年。B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范围是32-77岁,平均(58.02±0.12)岁;病程范围是5-17年,平均(10.42±0.41)年。对比数据不存有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理调试、适度运动和低盐饮食等治疗,同时停止服用其他降压药。B组给予缬沙坦(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0508,2010-08-11)单纯治疗:剂量为每次80mg,每日1次,连续用药8周。

A组基于B组,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浙江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3685,2008-06-30)治疗:剂量为每次5mg,每日1次,口服时间为每日早7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晨峰值(收缩压夜间最低值前后1h和清晨醒后2h的平均收缩压差值>35mmHg);记录其头晕、面色潮红、下肢水肿、胃部不适和疼痛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舒张压下降>20mmHg或恢复正常;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20mmHg,或下降10mmHg以上且在正常范围;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在正常范围;无效:舒张压未变化或升高[2]。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血压变化情况用(x±s)表示,行t检验,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治疗效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B组为82.61%,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对比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晨峰值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详见表2。

2.3 对比不良反应情况

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B组为23.91%,对比有差异(P<0.05),详见表3。

3讨论

EH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治疗关键是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有数据显示:EH患者的血压值每降低2mmHg,则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降低8%左右[3]。临床中多采用降压药治疗该病,常见药物为缬沙坦,其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具有较强作用,可扩张血管、有效降压和加快心室重塑,并能利用负反馈效果缩减肾素的实际分泌量,进而阻断心肌细胞的重构过程。其经口服用药后具有较快的吸收速度,用药2h后血压则会下降,而4-6h达到最大药效,用药24h内具有较平稳的降压效果,适用范围较广。但其单纯治疗的效果欠佳,无法在最短时间内纠正高血压,常联合其他药物[4]。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钙拮抗剂,对钙离子跨膜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其进入心肌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进而发挥扩张动脉、减少外周血管阻力等效果。其半衰期为36-50h,能够长久发挥降压药效,具有较佳的安全性,不会导致心率加快或其他生命体征改变[5]。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且苯磺酸氨氯地平能够抵消口服缬沙坦后所发生的水肿反应,并能减少胃肠道反应,可充分发挥二者药效,实现最佳疗效。但需注意的是:应加强对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其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以确保联合治疗的科学性[6]。

结果为: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B组(82.61%)(P<0.05)。治疗后,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晨峰值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低于B组(23.91%)(P<0.05)。与曾思强[7]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以上联合疗法可有效治疗EH,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改善和不良反应的减少,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少敏,彭雪飞.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应用与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8):91-93.

[2]祝婕,林建华,王舸.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9):44-45.

[3]沈琴,鞠振华,马文进.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7(3):32-33.

[4]Mohamed.Abdel-Khalik,Shereen.Mahrous,Alsayed.Shana.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s a predictor of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Saudi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Medical Sciences,2017(2):124-129.

[5]魏永平,曾翠连,叶定村, 等.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J].河北医药,2017(7):1023-1025.

[6]何亦俊,李丹.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406-407.

[7]曾思强,杨剑,莫校平, 等.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6):37-40.

论文作者:肖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论文_肖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