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54002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总结相关护理经验,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监护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60例患者痊愈32例,好转2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和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导致相应神经功能受损。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等。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出现高发年龄提前的倾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脑梗死发病率为110/10万[2],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3]。为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我院自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 43~74岁,平均60.1岁;发病时间2.5~6.0小时,平均4.5小时;以上患者均符合1995年WHO的脑卒中(缺血性)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溶栓适应症,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等禁忌症,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1.2护理(1)监护护理: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根据病情每1~2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障碍者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0~15°,并偏向一侧。如有头痛剧烈、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重、躁动不安、颈项强直、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慢,即有梗死面积增大、出血或者脑疝的可能,如突然失语,肢体偏瘫程度加重、意识障碍加深等。可能有新的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生。(2)做好基础护理:不能自主翻身病人,协助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及时排痰,帮助病人翻身时动作要轻;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床铺保持平整、干燥,使用便器时避免擦伤皮肤;口腔护理、会阴护理一天二次;做好导尿管护理;合并糖尿病患者,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必要时垫气垫床,并加强皮肤及足部护理。(3)药物护理:应用抗凝药物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口腔黏膜、牙龈和皮下出血及血尿、黑便等,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治疗时,可出现发热、皮疹甚至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使用甘露醇时应快速滴入,一般250毫升20~30分钟内滴完,防止外渗。(4)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也可反应护理及治疗效果[4],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愈来愈受到医护工作者的重视。脑梗死患者往往发病急,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言语障碍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悲观心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护理人员要富有同情心,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向他们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消除病人思想顾虑,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5)康复护理:在病人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关节,每天2—4次,每次10—30分钟。(6)饮食护理:鼓励能吞咽的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选择半流或糊状食物,少量多餐。进餐时告诉病人不要讲话,防止误吸,呛咳,避免窒息。不能进食者给予胃管鼻饲营养支持。(7)健康教育: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语言沟通障碍,肢体功能恢复过程漫长,要指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树立信心,避免紧张、焦虑、烦躁等复发的危险因素,持之以恒。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门诊随访,出现任何不适随时来院诊治。
1.3疗效评定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在用药开始时及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可下地行走;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好转:患肢肌力提高1级以上,或失语偏瘫等症状好转;无效:指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患者满意度以问卷方式统计。
2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痊愈32例,好转28例,无死亡病例。
3讨论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6],临床表现以头昏、头痛为首发症状,伴恶心呕吐、肢体麻木、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有效治疗方法。研究显示,早期、正确的功能康复护理训练,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7]。心理护理作为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愈来愈受到医护工作者的重视。如何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护理及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反应,促进早日康复,是实施心理护理的主要目标[8]。本组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和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建云.整体优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疗效评价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6):118—119.2.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12-618.
[3]刘继红,白万霞.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流程表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4):48—50.
[4]李佳宁,马丽华,刘贺菊,等.老年高龄患者经膀胱镜前列腺电切术的整体护理[J].河北医药,2012,34(15):2391.
[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6]刘萍,伊晶,李晓红,急性脑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5):288.
[7]岳小丽,冀红霞.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6):1467—1468.
[8]方秀萍,心理干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焦虑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9):16.
论文作者: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障碍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体征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