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高校投资的几点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论文,普通高校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1)06-0005-07
自1999年普通高校规模超常发展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投资也在总量和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总结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或许会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科学化、促进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有一定的益处。关于我国普通高校投资的文章已经有不少,如武毅英等人的《我国高教投资体制改革的模式探讨》[1]、杨震的《高等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与我国高教投资体制改革》[2]、孙海涛等人的《我国高校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彭易的《当前高考报名人数下降现象的人力资本理论分析》[4]等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对高教(校)投资问题进行过研究。本人对于我国普通高校规模[5]、学费[6]、投资及评价[7]等问题也有过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对普通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投资的各种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章仍然较少。
本文将对我国1998-2009年间普通高教投资总量,政府、民间和个人对普通高教的投入比例,生均教育经费及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在部属与地方高校之间、在本科与高职院校之间以及在地区之间的差异等方面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一、普通高校投资总量的变化
1.普通高校投资总量的增长呈现指数变化趋势,增长速度超过普通高校规模的增长
1998年,我国普通高教投资的总量为549.34亿元,2001年超过1100亿元,2004年超过2100亿元,2007年超过3600亿元,2009年达到了4645.01亿元。① 也就是说,2009年我国普通高教投资总量是1998年普通高校大扩招前的8.46倍。如果对我国普通高教投资的变动曲线进行拟合,可以用指数曲线很好地拟合,如图1所示。
图1 1998-2009年我国普通高教投资变化曲线
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规模为413.4万人,2009年达到2285.5万人,增长了4.5倍。显然,我国普通高教投资的增长高于同期普通高教在校生规模的增长。
2.普通高校经费占各级教育总投资的比例快速提高
如表1所示,1998年。全国各级教育经费总量为2949亿元,2009年增长到16503亿元。2009年全国各级教育经费总量是1998年的5.6倍。同期我国普通高校总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各级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因此,普通高校投资总量占全部教育投资总量的比例也从1998年的18.63%提高到2009年的28.15%,其中2005年甚至达到了30.29%。
二、普通高校政府投入的变化
1.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小于普通高教总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
如图2、表2所示,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335.07亿元,2009年达到了2191.26亿元,是1998年的6.54倍。这一增长幅度虽然不低,但却远远低于我国普通高教总投资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我国普通高教总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1998年,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我国普通高教总投资比例为61%;2005年这一比值跌到谷底,为41.03%;2009年这一比值上升到47.17%。2009年与1998年相比较,减少了13.83个百分点。
图2 1998-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及其在普通高教总投资中所占比例
2.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各级教育预算内经费的比例前两年快速提高,然后持续缓慢下降
如表2所示,1998年,全国各级教育预算内经费总量为1566亿元,2009年增长到11419亿元,是1998年的7.29倍。同期我国普通高校预算内经费的增长速度低于我国各级教育预算内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因此,普通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各级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总量的比例也从1998年的21.4%减少到2009年的19.19%,但其中1999-2005年都维持在22%-25%之间。
3.普通高校财政性投入的增长速度慢于普通高教总投资的增长速度
1998-2009年,我国普通高教投资来源渠道中,不仅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降低,其他3个渠道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教育税费、企业办学经费和社会服务收入)占普通高教总投资的比例也呈现减少态势,2009年比1998年分别减少了0.41、0.26和1.7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1998~2009年,4个渠道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速都比普通高教总投资的增速要慢。
三、普通高校民间投资的变化
分析表明,我国民办普通高校举办者投入数量增长,但是其占普通高校总投资比例极小,且呈波动趋势。
如图3所示,1998-2009年,我国民办普通高校举办者投入大幅增长,从1998年的0.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3.1亿元,增加了33亿元。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占我国普通高教总投资的比例也从1998年的0.02%提高到2009年的0.69%(2004年达到最高,为1.38%),增加了0.67个百分点。虽然如此,民办普通高校举办者的投入都从来没有能达到普通高校总投资的2%。这反映出我国普通高教投资环境不利于民间对于高校的投资。
图3 民办普通高校举办者投入及其占普通高校总投资的比例
我国普通高教的社会捐赠经费,1998年为11.46亿元,2009年增长到26.18亿元,增长速度较为缓慢。2009年,社会捐赠经费占我国高教投资的比例为0.56%,与1998年相比减少了1.5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其他经费比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快,1998年为106.86亿元,2009年增长到了780.88亿元。其他经费主要指学校的其他收入,包括住宿费等。其他经费占我国高教投资的比例从1998年的19.45%减少到2009年的16.81%,减少了2.64个百分点。
四、普通高校的个人投入——学费的变化
1.普通高校学费总量直线上升,但是学费占普通高校经费总量的比例先上升、再下降
如图4所示,1998-2009年,我国普通高教的学费收入增长较快。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学费为74.16亿元,不足100亿元。此后,随着普通高校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学费总量一路上升,2009年达1540.35亿元,比1998年增加了1400多亿元,是1998年的20.77倍。
学费占普通高校经费总量的比例,1998年仅为13.5%,2005年达到了最高点37.47%。此后,这一比例不断下降,2009年为33.16%,比1998年增加了19.66个百分点。
分析表明,1998-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学费的总量是直线上升的,但是学费占普通高校经费总量的比例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波动。
图4 1998-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学费及其占普通高校经费总量的比例
2.普通高校生均学费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比值在逐渐变小
如图5所示,普通高校的生均学费在1998-2005年间一路上涨,然后波动趋于稳定。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生均学费为1974元,2005年涨至5112元,7年间增长了1.5倍。普通高校生均学费在2006-2007年间逐步下降,但其后又缓步上升,2009年达到了5117元。
图5 1998-2009年我国普通高校生均学费变化
如表3所示,在普通高校生均学费上升的时候,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和教育支出也在不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00年的4998元提高到2009年的12265元,增长了近1.5倍;城市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也从670元提高到1473元,增长超过了1倍。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和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也相应发生变化。
数据表明,普通高校的生均学费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值在逐渐变小。2000年,学费与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比值是0.71,到2009年下降到0.42。同期,学费与城市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比值也从5.3下降到3.47,学费与城市居民教育支出的比值从9.76下降到7.92。普通高校生均学费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值以及普通高校生均学费与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的比值也相应发生变化。
五、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变化
1.生均经费增长缓慢,有些年度甚至呈负增长;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增长更为缓慢
如表4、图6所示,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生均经费为13991元,2009年达到了18647元,增长了33%。但是,1998-2009年间,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波动很明显:1998-2000年期间呈上升趋势,2001-2004年间出现下降趋势,2005-2009年再度上升。1998-2009年,随着我国普通高校规模的大幅增长,经费总量虽然上升,但是生均经费却变化不大。同期我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也呈现相应变化:1998年为8529元,2009年为9035元,增长了6%。其变化轨迹是:1998一1999年增长,2000-2005年持续下降,2006-2009年再度增长。
图6 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及生均预算内经费变化
考察我国普通高校生均总经费的年增长率变化,可以看出:2001-2004年的4个年度,都呈负增长;如果扣除当年物价的增长,其他年度的增长率也是很低的,均未超过10%。至于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年增长率,情况更为严重:2000-2005年这六年间,都是负增长;如果扣除当年物价的增长,其他年度的增长率也是很低的,只有2008年超过了10%。
2.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在生均经费和生均预算内经费上的差距拉大
如表5所示,1998年部属高校生均经费为17132元,2009年达到了36233元,增长了111%。同期,地方高校的生均经费从11182元提高到14755元,仅仅增长了32%。增长幅度的差异导致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在生均经费上的差距拉大,两者比值从1998年的1.53上升至2009年的2.46。
如表6所示,1998年部属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为10279元,2009年达到了17055元,增长了66%。同期,地方高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从6965元提高到7298元,仅仅增长了5%。其中,2003-2005年,地方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甚至不足5000元。增长幅度的差异导致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在生均预算内经费上的差距拉大,两者比值从1998年的1.48上升到2009年的2.34。
3.地方本科高校与高职专科院校在生均经费和生均预算内经费上的差距明显缩小
如表7所示,2005年地方本科高校的生均经费为13540元,2009年增长到16223元,增长了20%。同期,地方高职专科学校的生均经费从8312元提高到11909元,增长了43%。由于后者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前者,地方本科高校的生均经费与地方高职专科学校的生均经费比值从2005年的1.63缩小到2009年的1.36。
2005年地方本科高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为5416元,2009年增长到8346元,增长了54%。同期,地方高职专科学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从2954元提高到5411元,增长了83%。同样,由于后者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前者,地方本科高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与地方高职专科学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比值从2005年的1.83缩小到2009年的1.54。
4.在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和生均预算内经费上,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扩大,而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在缩小
如图7、表8所示,1998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分别是14384元、9570元和8259元,中、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分别是东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67%和57%。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分别是19057元、11476元和13481元,中、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分别是东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60%和71%。从排序上看,西部地区从低于中部地区,变成了高于中部地区。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看,中部地区的差距扩大了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差距缩小了14个百分点。
图7 1998-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经费的变化
图8 1998-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变化
如图8、表8所示,1998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分别是8862元、5807元和5527元,中、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分别是东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的66%和62%。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分别是10148元、5090元和6548元,中、西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分别是东部地区地方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的50%和65%。从排序上看,西部地区从低于中部地区变成了高于中部地区。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看,中部地区的差距扩大了1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的差距缩小了3个百分点。
5.全国31个省份地方高校生均经费与生均预算内经费的差距的比较
如表9所示,1998-2009年间,地方高校生均经费最高的省份通常是北京和上海;而在多数年份,地方高校生均经费最低的省份是贵州和安徽。地方高校生均经费最高与最低省份的比值在2.72与5.06之间波动,但多数年份的比值在3.00-4.00之间。
如表10所示,1998-2009年间,地方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最高的省份通常是西藏和北京;而在多数年份,地方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最低的省份是四川和新疆。地方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最高与最低省份的比值在4.00与12.02之间波动,但多数年份的比值在7.00之上。
数据表明,各省地方高校生均经费与生均预算内经费的极值差距的变化,可能取决于最大值与中位数的差距,而不是中位数与最小值的差距。
六、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论
对上述五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
1)普通高校经费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不断提高,2009年达到了28.15%,挤占了其他各级教育所占的份额,特别是高中阶段教育应有的份额,影响了普通高校生源的质量。
2)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长没有能跟上普通高校总经费的增长,这从成本分担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然而,政府投入的缩减加大了个人对普通高校成本分担的比例,使得学费占普通高校经费的比例从13.5%提高到了33.16%,衍生出贫困家庭学生放弃高校学籍、高校贫困生等一些社会问题。
3)民办高校举办者投入占普通高校经费比例仍然很低,值得我们关注。
4)我国普通高校学费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逐步下降,表明家庭中除了高校学费以外的教育支出增长更快,或许高校学费不再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支出。
5)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增长缓慢,特别是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多年都呈负增长趋势,影响了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
6)地方高校与部属高校在生均经费、生均预算内经费上的差距拉大,影响了地方高校的办学质量。
7)地方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在生均经费、生均预算内经费上的差距在缩小,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8]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生均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相对差距在缩小,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生均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上的相对差距在扩大,值得我们关注。
9)全国31个省份地方高校的生均经费差距(极差)小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因此,在地方高校,统一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定额可能会缩小这一差距。
收稿日期:2011-09-17
注释:
①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2010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8-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