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学术评论的功能_档案学论文

论档案学术评论的功能_档案学论文

论档案学术评论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论文,作用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评论的兴旺,是当代文化事业的一种趋向。档案学的发展,需要档案学术评论,需要档案学批评机制的加强。档案学术评论是档案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发展既是档案学科体系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也是档案学研究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标志。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学术评论能够推动和促进档案学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善。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档案学仅有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等少数几门分支学科,严格地讲还不能算是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档案工作实践发展和全国档案事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际国内学术环境的影响下,档案学各分支学科纷纷创立并逐步完善。据有关资料介绍(注:林清澄:《全国第三次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论点综述》,《档案学研究》1989年第3期。):目前国内提出的档案学各分支学科已多达45个,其中, 半数以上已经建立起来,尚有一部分分支学科正在构建,只要假以时日,便可逐渐建立。档案学许多分支学科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相继建立,除了前述国内外学术环境比较好,以及档案工作实践的强烈呼唤以外,档案学术评论的推动和促进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一门分支学科从蓝图设计到动手兴建直至最终建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而其建立的标志往往是一部或几部有代表性的专著。由于每位研究者所处的环境、思维方式、认识水平、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从事或接触档案工作实践的程度等各不相同,因而他们在其专著当中所提出的理论和观点未必都能够经得起推敲。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及时地拿起档案学术评论这一理性武器,对档案学专著中的有关理论和观点进行评析,以便扬真匡谬,消除分歧,达成共识,最终健全档案学理论体系。

(二)档案学术评论可以推广和介绍档案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有助于扩大档案学研究优秀成果的影响,并进而扩大档案学优秀图书和期刊的发行量。据有关资料统计(注:刘国能:《档案理论研究问题》,《中国档案》1996年第8期。):1981—1989 年公开或内部出版的档案专业图书1800种左右,档案专业期刊3800期左右。其中有一大批档案学术专著和理论性文章。1995年,世界上第一张档案报——《中国档案报》正式创刊,也陆续刊登了不少理论性文章。“书之无评,行之不广”,档案学研究成果只有通过档案学术评论,才能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其价值。尤其是今天,档案学图书的出版和发行早已多途径化,就是专门从事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人也无法比较全面地直接地了解和掌握其出版、发行的动态。一本书若无书评的推荐,而混在书的海洋中,即使是一本很有价值、很有特色的书,也往往可能无法显示自己,引起读者的注意。通过书评的推荐,可引起有关读者的重视,并吸引人们去购买它,从而扩大图书的发行量。可见,书评和图书发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事实上,一篇好的书评远远胜过一般形式的广告。

(三)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学研究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保证档案学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科学,其一切理论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档案工作的实践,而不是档案学理论本身。但是,来源于档案工作实践的理论未必都是正确的理论,这就需要档案学术评论者对正确的理论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而对有错误或有不足之处的理论适时地予以批评和指出。作者可以根据评论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评论这一中介,了解和判定自己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如何以及正确与否,并及时地根据档案工作实践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成果本身的正确与否来修改、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档案学术评论这种导向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引导。其二在研究内容上加以引导。档案学术评论应对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加以评述,以减少重复研究和避免盲目性。据《档案学理论研究重复多的成因与对策》(注:罗力:《档案学理论研究重复多的成因与对策》,《安徽档案》1991年第4期。 )一文介绍:对1988年至1990年21种省级以上档案期刊论文的不完全统计,其间载有企业档案综合管理达标升级方面的研究论文217篇,其中,有143篇内容基本雷同。这种现象的形成是与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开展得不够,理论研究导向不力分不开的。因此,在档案学研究中应注意充分发挥档案学术评论的导向作用,以保证档案学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发展。这也体现出档案学术评论所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学术性和针对性。

(四)档案学术评论可以推动“双百”方针的贯彻,从而有助于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活跃学术气氛,增强档案学研究的活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正确方针,为了迅速发展我国的档案事业,我们要在档案学研究领域中坚决贯彻“双百”方针。而档案学术评论则是推动“双百”方针贯彻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档案学研究中,每一个研究者均是平等的。任何一个学术问题,人人均可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人人都有批评和反批评的权利,同时亦应允许别人的批评。相异的观点,可以争论,可以批评,可以相互商榷、切磋。只要能实事求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应承认其合理性。这种活跃的民主气氛和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只有靠正常的档案学术评论才能取得。这种正常的、健康的学术评论,为档案学研究领域中的不同意见者提供了陈述己见的场所,使他们有机会和敢于发表异议,从而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增强档案学学术研究的活力,并进而促进档案学的发展和档案学研究的繁荣。

(五)档案学术评论有利于鼓励和调动档案学评论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并可以引起读者对档案工作、档案学研究的兴趣,扩大影响,增强社会档案意识。首先,一篇优秀的档案学术评论文章不仅要求档案学评论者要对评论对象有所评述,而且要求评论者对评论对象的思想内涵有所提高,有所发挥,因为“高质量的评论文章,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成果……能把学术成果的价值和作用,放在学术发展的一定水平上进行科学的阐述”(注:裴桐:《中国档案学会1985—1986年工作总结及今后两年工作意见》,《裴桐档案工作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这样, 就要求档案学评论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并了解评论对象及其相关知识,无形中促使档案学评论者加强学习,不断创新,有效地调动了档案学评论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由于档案学术评论的客观存在,这就促使档案学研究者在进行档案学研究时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研究细节,力求使自己的成果达到完美,从而提高了档案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再次,档案学术评论是吸引公众注意力,扩大档案学影响的有效手段,大力开展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档案学发展的氛围,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档案学这一社会科学,进而熟悉档案工作,促使社会档案意识的进一步加强。

(六)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学研究成果还具有拾遗补阙的作用。一项档案学研究成果的完成,无论它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产物,其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接触领域总是有限的。加上研究目的、认识水平、研究方法、精力、经费、时间等原因,使得该项研究成果难免有某些或缺的地方。当读者读到这一研究成果之后,便会将这一成果置于一个异常宽广的检验领域。而在广大读者群中却不乏具有研究能力的人,当他们将该项研究成果运用到或指导工作或业务培训等实践中以后,便会体会出其优劣之所在,而且对成果中某一方面的研究,很可能比作者更加深入。如果将这种经实践检验后的体会以评论的形式发表出来,对作者和广大读者都是大有裨益的。

标签:;  

论档案学术评论的功能_档案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