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探讨论文_刘军

“以人为本”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探讨论文_刘军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在城市设计中把他放到了核心地位,自然市政道路设计中也必然要充分体现。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城市道路以人为本设计的意义入手,并对如何完善和加强“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市政道路设计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市政道路;设计

引言: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在城市道路的设计上,单纯地从应用功能方面来考虑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综合考虑人性化和环境因素,达到人与路,路与环境的充分协调,使市政道路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使人们群众的便利、舒适感得到充分体现。

1、以人为本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意义

1.1以人为本设计可以促进经济环境优化发展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可以对城市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并且可以对环境起到优化作用。当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不仅是经济优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主要目的。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的建设之中,切实的将道路、水、电、气联系在一起进行配套建设。由此建设起完善的城市发展规划,对人们在城市的基础生活和生产进行有效的保障,使得城市的经济得到良性的发展。

1.2以人为本设计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市政道路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这不仅可以给广大的人们群众提供充分的利益,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作为和谐社会的发展主体,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意识之中。那么以人为本的社会需要人们互相尊重,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而满足人们的需求则是开展以人为本设计的主要目的。市政道路设计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市政道路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其功能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主观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水准的服务,从而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关爱、理解以及帮助。

1.3以人为本的设计可以促使道路质量达到最优。市政道路施工是将设计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关系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一步。如果一个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就无法达到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例如:对于人行道,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它是否平整密实,能否做到雨天不溅水、晴天不绊人,而不是人行道铺装的景观效果有多好。这并不是人们不喜欢美丽的色彩和图案,而是由于以往人行道的建设缺陷给人们留下了担心和恐惧,连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都不能满足,人性化目标更是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道路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施工期间,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把质量关,做到不论工程规模大小,均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

2、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2.1在生活性街道设计上突出“以人为本”

这类城市市政道路的交通情况比较复杂,人车混行,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细致,谨慎,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市政道路中的平面线形设计成锯齿或者蛇形形状,进而有效促使进入道路的车辆减速,如果外来的车辆由于路线曲折不愿意进入这种道路,那么就起到了控制车流的作用。另外,曲线形道路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景观性。在道路的中间或者边缘处交错种植一些树木,从而形成一种不易进入的氛围,减少车辆的进入。同时这种种树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道路景观,美化城市环境。道路的交叉处可以将道路设计成凹凸形状,使路面进行部分的降低或者抬高。这样在车辆经过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震动感,从而警示驾驶员。保证车辆可以通过的条件下,可以间断性的缩小相应车行道的宽度,进而形成一种不容易通过的视觉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铺设道路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驼峰、印象槽化岛的视觉效果,在提醒驾驶者减速的同时,增加了生活性道路的趣味性。在交叉口设置一些斜路障,在路端上设置相应的通行路障,这样可以有效限制车辆进行转弯和前行。居住区的入口或者道路的交叉口一定要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对车辆进行限速转弯等。在住宅地区的道路,人们更需要安全和舒适,所以设计师在进行相关的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出一种比较灵活的道路网络,活泼的地面形式。

2.2在交通性道路设计上突出“以人为本”

交通功能性设施必须以服务车行交通为主,对路灯、护栏、人行天桥和候车廊等的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充分突出它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时候,选位方面有留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对相应的路况和管理做到心中有数。加强无障碍设计。现今几乎所有城市都在飞速的发展中,我们经常可见城市道路的扩建或改建情况,其中无障碍设计既体现出社会关心、帮助、理解残疾人,努力创造条件方便残疾人的以人为本思想,又反映出残疾人克服自身困难,积极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的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不过由于很多业主单位往往对施工完成时间要求过紧,设计人员往往是没有经过周密的设计,而忽略了缘石坡道及一些提示盲道的设计。我认为不仅道路的人行道上要有缘石坡道而且重要路口要增加音控人行横道提示灯,我们还可以在停车场最方便的地方为残疾人设置车位等等,使残疾人、老年人出行比较方便。

2.3在市政道路的排水设计上突出“以人为本”

市政道路的主要有三方面的排水设计: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处的排水设计,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人行道路面为了排水方便,横坡的设置坡度是朝向着车行道的,道路两侧需设置形式完全不同的挡士墙,在挡土墙的上方还应该设置有截水沟,这是为了防止雨水流入人行道。设计透水人行道的时候其结构设计,对于当地的地质与环境要求必须要适应。设计车行道的排水时,机动车道采取的均是普遍通用的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的两旁根据规定的距离设置收集路面水的雨水口,再通过和雨水口相连接的管道将收集好的雨水向河流和保留水系中排放,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要是所在的路面较窄可单独的设置单坡排水,对于施工非常有利,且路面完整性又得到了保证。在城市绿化面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绿化带所面临的排水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3.在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上突出“以人为本”

城市道路绿化以多变的色彩、多样的绿地形式和丰富的景观效果影响着城市景观视线和景观空间,并有助于改善小气候、组织街景、实现交通。在进行绿化设计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干道,应该遵循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和美学特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根据生态学原理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以体现各自的特点。绿化植物配置还应根据地点的不同而有各自的不同的特点。防护型干道的植物的配置应选择能够抗污染、隔离噪音、吸尘的植物,比如圆柏、夹竹桃、桂花、雪松、珊瑚树等。因为这类绿化植物主要是用来隔离噪音和有害有毒气体的,而且具有观赏的功能。在进行绿化设计时,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既有极好的景观效果,又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因此植物配置在视觉上应疏密有致,有遮有敞,高低错落,可以有孤植树、草坪、灌丛、花丛、树丛等,可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园林道路的主路绿化代表整体园林绿化的形象和风格,因此植物配置应该鲜明,形成一定的气势和氛围。

结束语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设计的是否合理,是否“以人为本”,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只有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时刻以城市建设为中心,把握好设计中的各个细节问题,不断的总结完善,才能开拓出城市道路的新的发展方向,才能使道路真正的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杨瑞.城市道路设计中“以人为本”问题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1(12).

[2]杨 盛.城市视觉景观的和谐[J].科技咨询导报.2014(13):

论文作者:刘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  ;  ;  ;  ;  ;  ;  ;  

“以人为本”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体现探讨论文_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