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重大贡献及其现实意义*_毛泽东论文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重大贡献及其现实意义*_毛泽东论文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个性观的重大贡献及其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现实意义论文,贡献论文,个性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往,在毛泽东思想以及关于个性理论的研究中,一方面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对毛泽东的个性观不是漠然置之,就是故意回避,因而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另一方面又由于人们对于个性理论的强烈兴趣和实践需要,从西方引进一大批这方面的理论,但存在着理论上的食洋不化和实践上的误导等情况。其实,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毛泽东都是非常重视对个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的,尤其是40年代在理论上有不少集中的论述。《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的出版提供了有关这方面的大量资料。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资料并联系毛泽东其他的有关论述,我们发现,毛泽东的个性观有着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内容,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指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性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视野中,现实的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1 〕人的个性则是现实的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性,而个人的实践活动又是在社会发展中进行的。这说明,社会发展和所属群体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的个性发展的过程,而人的个性的发展过程则体现着社会发展和所属群体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方法,就是把人和人的发展置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同时,对于社会发展的认识也从不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重要内容和尺度。

毛泽东的个性观对于人的个性的思考和认识,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这一重要方法论原则。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深刻剖析了现实的中国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与中国社会发展前途的关系,从而为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根据。毛泽东对以下两个关系的考察可以说明他研究个性解放和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没有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就没有民主主义

从世界历史进程看,个性解放的提出始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民主革命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也就是一种个性解放运动。一般说来,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宗法社会。在封建宗法社会中人的个性状况是:第一,就经济形态来说,它处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十分低下,劳动者与劳动条件尚未分离,人直接与大自然发生交往并与大自然形成自然的统一关系。自然经济的社会化程度极为低下,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劳动本身,无论采取的是奴隶的形态,还是农奴的形态,都是作为生产的无机条件与其他自然物同属一类的”。〔2〕在这种情况下,人完全受制于自然,与自然处于一体化状态, 劳动者只能简单地再生产出自己的本质力量。同时自给自足和封闭的自然经济也不能使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产生扩大再生产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的个性发展都受到自然经济的严重制约。第二,就个人与社会(他人、群体)的关系看,如马克思所指出:“虽然个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较明显的人的关系,但他们只是作为具有某种[社会]规定性的个人而互相交往,如封建主和臣仆、地主和农奴等等,或作为种性成员等等,或属于某个等级等等”。〔3〕人的一切活动都为先在的社会规定性所支配和限制, 人必须按照先在的社会规定再生产自己,任何有悖于社会先在规定的欲望、言论和行为都要受到整体的贬抑,人的个性的发展处于先在社会规定的巨大压力之下。第三,就人与自身的关系看,由于人的依赖关系,人在对象世界面前显得十分渺小,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十分微弱,自然经济“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4〕

相对于西方民主革命而言,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不仅自由、民主、统一、富强无法实现,就是独立问题也还远未解决,又如何谈得上人的个性发展呢?近代中国人的个性状况,除了具有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的一般特点外,又加上了外国帝国主义的严重摧残和压抑。因此,作为最彻底最坚决的民主革命派的毛泽东,在从事革命活动初始,就看到了中国人个性被压抑状况的严重性,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从封建枷锁下获得个性解放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极力主张人民群众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解除束缚中国人“四大绳索”的呐喊,就已经初步表达了他对于解决农民个性解放和发展问题的强烈期盼。他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遍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之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地主政权,是一切权力的基干。地主政权既被打翻,族权、神权、夫权便一概跟着动摇起来。”〔5〕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 毛泽东对于个性解放和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这种带有感情体验性质的强烈期盼,逐步升华为理论上的洞见,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问题,逐渐地被提到实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即完成整个新民民主义革命和达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高度体现在:

其一,从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意义上充分肯定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充分发展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性。他深刻指出:“有些人怀疑中国共产党人不赞成发展个性,不赞成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不赞成保护私有财产,其实是不对的。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残酷地束缚着中国人民的个性发展,束缚着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破坏着广大人民的财产。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制度的任务,则正是解除这些束缚和停止这种破坏,保障广大人民能够自由发展其在共同生活中的个性,能够自由发展那些不是‘操纵国民生计’而是有益于国民生计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保障一切正当的私有财产。”〔6〕

其二,从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意义上批评了当时我们党内有些人存在的民粹主义思想。当延安《解放日报》把一篇主旨为“着重改造家庭”从而“巩固家庭”的社论草稿(题为《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建立在家庭里》)送呈毛泽东审阅时,他鲜明地指出,在民主革命运动中,农民的家庭是必然要破坏的,这是因为,农民纷纷走出家庭的结果就是家庭的破坏,而对走出家庭的成员来说,则是个性的解放。在毛泽东看来,分散的个体经济(家庭和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民粹主义的地方。因此,走出个体农民家庭是一种个性发展的历史的必然性,是个性解放和发展以及民主主义革命的必需,至于所要巩固的家庭只能是在社会运动中经历过从封建到民主的改造的农村家庭。民粹主义忽视走出家庭,也就忽视了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毛泽东主张“不断地走出,不断地巩固,这就是我们的需要。”〔7 〕这正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个性观在家庭问题上的重要体现。在《对〈论联合政府〉的说明》一文中毛泽东还指出:“着重说明民主革命,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这就将我们同民粹主义区别开来”,“这个报告与《新民主主义论》不同的,是确定了需要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又以反专制主义为第一”。〔8〕“着重说明民主革命”、 “反对专制主义为第一”,强调的是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并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重要区别。

其三,明确地把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认同为实现民主主义的历史前提。毛泽东在1944年8月31 日致秦邦宪的信中明确指出:“我在改文(指毛泽东对《解放日报》社论草稿《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建立在家庭里》的修改——作者注)中加上了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然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9〕

二、没有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探讨人的个性与新民主主义关系时,也对人的个性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作出了科学的预见。当他把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作为实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前提的时候,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他更系统地并带有结论性质地将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共同作为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他讲到,“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10〕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毛泽东预言“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时候,在理论内涵上,就已经不是将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仅仅视为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了,同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本身的一个内生变量和内在尺度了。这一理论认识的深刻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指明了人的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动力和内在源泉,同时也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内含着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历史趋向。

毛泽东的这一结论体现出在个性发展问题上的深刻历史意识。在毛泽东看来,资本主义虽然在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杠杆作用,但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个性发展问题。事实也正是如此,资本主义的经济联系、商品交换和货币关系,不仅使资本家成为商品市场上独立的主体,工人也比奴隶和农奴有了更大的自由,从而在人的独立自主的个性意识的确立和发展历程中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将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变为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使人受物的更大的支配和奴役。工人为生产过程而存在,不是生产过程为工人而存在。工人被并入机器体系这个构成中,成为机器体系的一个附属物。他们必须牺牲自己作为正常人所固有的发展多种生产志趣和才能的个性要求,更谈不上在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中肯定自己的个性特点。至于资本家,他们在旧式分工和商品货币关系的统治和支配下,同样也无真实的个性可言。资本家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不得不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欲所奴役,变成精神日益空虚的人。旧式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统治的存在使人们在生活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变成了对一切人(生产者和剥削者)来说是一种独立的、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异己力量。它抹杀了人的劳动及其产品中的个性特点,甚至使剥削者都未能保持自己的真实的个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11〕既然如此,从根本上解决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消灭旧式分工、私有制和阶级统治。而这种意义上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只有在生产力极大发展和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每个社会成员才获得自由和全面发展自己个性的条件。这样的基础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才会具备。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的个性特征才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对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作出如下经典论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毛泽东在七大讲话中专门论述个性问题的部分引用马克思、恩格斯这段话来说明中国社会的个性发展问题,这说明,毛泽东作出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论断,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个性理论的深刻把握,而且是在洞察中国社会发展中个性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包容了极其深刻和丰富内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学命题。

三、毛泽东个性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对上述两个关系——个性与民主主义、个性与社会主义的认识所显示出的关于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表明,毛泽东的个性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一,毛泽东的个性观超越了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个性论,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的具体的个性论。这体现在,超越了资产阶级往往把争取资产阶级自身的社会自由说成争取一切人的个性解放的超阶级性,而强调人的个性的阶级制约性;超越了资产阶级所宣扬的“绝对自由”个性的超历史性,而强调人的个性的历史制约性;超越了资产阶级把个人同社会、集体对立起来的孤立的个人个性观,而把个性的发展同社会、集体的发展统一起来。

其二,毛泽东的个性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的深层规律。认为,人类发展最终必然落脚到每个人个性能力的发展上,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后基本趋向,是在社会发展前提下的人的个性的发展;同时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并不能直接带来个性的发展,个性的发展还要求解决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属人性质问题,个人本身能力及其个性的发展既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是未来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体现。

其三,毛泽东的个性观提供了研究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问题的科学方法论。他始终从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上探讨个性问题,把个性的因素归结为社会的根源,致力于揭示社会发展如何制约着每个历史时代人的个性发展,而每个历史时代所争取到的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又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演化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毛泽东的个性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透视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个性塑造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一,为客观、辩证地估价改革开放以来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状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将毛泽东的个性观用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的个性状况,我们可以发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的基本路线、采取的一系列完善各项具体制度和政策的措施及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对于人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逐渐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权日益凸显,使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与报酬、劳动与决策日益直接结合起来,促进了物质生产活动与人的自主活动的直接统一,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们既可以在生产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丰富个性,又由于物质生产基础的逐步提高,可以在闲暇时间学习科学技术,从事娱乐活动,并通过各种形式与广阔的世界发生联系,不断开辟着全面发展个性的各种通道。在逐渐深化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解放和促进了被过去僵化的政治体制压抑着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使人们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意识、能力、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在积极关心国家和集体政治事务的活动中,锻炼了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品格。对以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四有”新人为主要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日益克服着人们知识贫乏、思想落后的状况,培养着宏伟的抱负、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向着更全面地发展每个社会成员的智慧、能力、创造精神、丰富个性的目标不断前进。然而,我们也同时可以看到,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客观上,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在经济中还没有完全处理好宏观指导与市场调节、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积累与消费等关系,“按劳分配”的原则也不能很理想地贯彻实施;在政治生活中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存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还没有能够及时和有力地抵制封建余毒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一句话,尽管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为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规定了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改革又为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极大的动力,但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实现到何种程度,则取决于人们的进一步努力和奋斗。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

其二,为人们进一步的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沿着正确轨道运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观念。个性解放和发展必须有正确的个性观作理论指导。按照毛泽东的个性观,结合我国个性发展状况,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下两点:一是必须进一步树立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的观念。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人的个性发展,都是一个由生产力发展所推动和制约的历史过程。对于社会历史过程中生产力发展不足阶段上出现的人的个性发展不平衡现象,不能用牺牲生产力甚至社会文明的办法去换取个人之间的所谓“公平”发展。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差别观念。社会主义虽然消灭了剥削制度,从根本上铲除了对抗存在的基础,但社会主义并不是无差别的境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发展。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在根本一致的基础上还存在着矛盾,社会利益的发展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牺牲部分个人利益的情况。同时,我们的改革既然是以市场取向为目标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利益的调整;这样利益就不可能平均地落实到每一个人,利益分配的标准只能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在正视差别存在的同时,也必须避免差别的进一步拉大。这就要求,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还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没有宏观调控的干预,不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健康发展,劳动者的个性也不能获得真正解放。因为纯粹的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社会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社会矛盾也会激化,人的个性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其三,为人们自觉克服西方不健康的个性观念的影响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一些文化观念也相继传入,这些文化观念中的个性观对我国一部分青年人的个性观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弗洛伊德主义和人格主义的个性观、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个性观、马斯洛和弗罗姆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个性观等,这些个性观尽管有一些合理的因素,但从总体上来说,都具有脱离社会的发展而突出个人个性发展的片面性及错误。我们应该自觉地用毛泽东的个性观武装自己,促进自己个性的全面发展。

总之,按照毛泽东的个性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个性塑造应掌握的基本思路是:以培养国人的人格独立化、自主意识和行为自主权为中心内容,同时倡导每个社会成员,把进一步提高个人主体生存境界的先进性追求与改善全民族的生存状况的广泛性努力结合起来,使人们的个性发展,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良好局面的基础上,形成在广泛性基础上的提高和先进性引导下的普遍化的良性循环。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3页。

〔2〕〔3〕〔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488、110、104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67页。

〔5〕《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页。

〔6〕〔8〕〔10〕《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52—53、100、54—55页。

〔7〕〔9〕《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38、239页。

〔11〕〔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273页。

* 本文原稿共有三部分:一、“个性解放和个性发展与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二、“党性与个性”;三、“创造性的个性与破坏性的个性”,因篇幅原因,征得作者同意,现发表第一部分,以飨读者。——编者

标签:;  ;  ;  ;  ;  ;  ;  ;  ;  ;  ;  ;  ;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个人观的重大贡献及其现实意义*_毛泽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