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公益组织的服务如何“具体而微”
罗道全
【摘要】 微博、微信、手机APP等的出现标志着微时代的到来,微时代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速度,更重要的是组织和个体观念的转变。公益组织应积极适应微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借助微时代的信息工具为大众服务,以大众需求为核心,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提升服务的针对性,更为细致、具体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 微时代 公益组织 互联网
微时代是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之下网络信息发展的创新结果,微时代为公益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公益组织可以借助微博、微信、手机APP等信息传播载体,收集和整理服务对象的信息,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公益组织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等。微时代公益组织的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趋向转变,与此同时也面临“贪大求全”而不能达成服务效果的问题,为此,应当探索公益组织服务“具体而微”的策略与方法。
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文任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作者分析了40则语料,但是作为例子,呈现在论文中的只有6则;对于语料的分析基于作者自身的能力,可能存在分析不足的情况;对于广告语类型的划分,是根据作者自身的认知水平。
微时代的到来对公益组织的影响
微时代的到来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教育、医疗、卫生、政务、旅游、学习等方面,微时代都与其进行了有效结合并形成了新的景观和业态。微公益的出现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虽然微公益作为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社会影响力较小,人们的重视程度尚未上升到一定高度,但不妨碍微公益对社会进步的贡献,通过微公益将社会大众的爱心汇聚起来,以平民草根利益为出发点,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公益活动形式。近年来,随着微公益活动效果显现,越来越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微公益已经成为传递社会正能量、实现自我价值、回报社会的一种公益道德理念、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在短时间内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形成微公益活动,能够迅速解决个别社会弱势人群当下面临的困难。
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在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根据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焊工、技术员)、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设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企业生产的真实产品作为载体,并辅以先进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尽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虚拟企业(车间)、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组织教学, 体现 “以学生为主”、“理实一体”、“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结合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使学生获得与企业焊工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微时代的到来给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公益组织越来越重视微博、微信、APP等对公益活动的重要影响,微时代赋予了公益活动新的内涵,公益活动的开展主体已经由原来的公益组织逐渐扩散到为各类群体和社会组织,极大丰富了社会公益活动,从影响上看是利大于弊的。微时代公益组织可以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以微公益的形式来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微公益活动的开展也映射出当下人际关系,只有正确把握微时代对公益组织服务工作开展的影响,才能更为充分地利用微时代带来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形式。特别是当前公益组织可以以微公益的形式从小事着手,将微爱心和微力量汇聚成强大的公益力量,传递公益价值,培养广大民众的公益习惯。
在对选修课中跨学科课程设置的评价上,60%的学生认为跨学科课程只有1~2门,课程门数设置太少;30%的学生认为跨学科课程应设3门以上。选修课中跨学科课程的设置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跨学科课程设置不足将会限制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微时代公益组织服务工作开展的问题和难点
公益组织在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信息收集容易出现错误。虽然微时代为公益组织开展服务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也为公益组织公益信息传播提供具体路径,但在公益组织信息传播和收集过程中也会受到信息不对称影响。特别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网络平台各类信息纷纷复杂,一旦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将虚假公益信息掺杂到具体公益活动之中,导致很多网民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性,可能会有部分网民被不法信息所利用,甚至会造成潜在的经济损失,影响人们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加之,当前某些公益组织在开展服务工作活动中将网络信息收集作为重要途径,但由于网络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可能收集上来的部分信息并不能成为公益组织服务工作开展的依据,造成公益组织资源浪费。
公益组织在微时代缺乏有效监督。微时代的到来,为广大民众和社会组织监督公益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很多爱心人士和广大民众都能对公益组织的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并为公益活动开展建言献策。但从监督层面看,广大民众和社会组织,对于公益组织活动监督更多限于大型活动和政府活动,很多微公益活动和公益组织的具体运行和公益资金使用的监督难度较大。特别是公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有自身的严格信息发布机制,广大民众缺乏对其具体活动和资金使用情况等的了解。还有很多微公益活动由于规模较小,受到关注的层面较少,公众监督作用甚微。
公益组织在微时代相应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微时代推动了社会变革,公益组织在开展公益服务过程中既要主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公益项目,还需要主动适应微时代变化,从小事着手开展微公益活动。公益组织具有公共属性,通常要受有关部门的管辖,虽然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制度约束和规范,但也会使得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很多公益组织在服务观念、组织形式、职能方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较强,在内部管理上也是按照政府的管理机制来落实,工作的开展缺乏灵活性。此外,由于公益组织的制度体系并没有针对微公益活动来完善相应制度,导致很多活动遵守制度依据,最后不了了之。
微时代公益组织服务“具体而微”的现实路径
充分利用微时代带来的信息技术优势探索公益组织服务新路径。公益组织应该主动适应微时代带来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对公益服务工作进行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扩大公益服务工作范围,弘扬社会正能量和主旋律,帮助更多弱势群体解决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利用微博、微信、APP等多个平台,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广大社会民众参与到公益服务之中,凝聚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依托微博、微信等多个微平台向社会征集公益服务项目,在项目征集上要重点关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社团活动价值倡导等重点公益项目。同时还要完善信息征集系统,对征集上来的信息要进行认真辨别和情况反馈,在此基础之上对信息进行整理,按照信息不同类型进行编制,并形成相应的服务计划。按照公益组织具体工作安排,组织号召广大志愿者开展相应的公益活动。公益活动项目结束之后,应该通过微博、微信等具体平台对公益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宣传,进一步扩大公益活动的影响范围,提升公益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构建与微时代相适应的公益组织服务制度体系。当前公益组织很多微公益活动之所以较难开展,主要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公益组织管理部门应看到微时代对公益组织服务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主动对公益组织服务工作的具体制度和机制进行完善和调整,特别是要从微公益活动具体情况出发,针对微公益活动的具体问题相应的制度体系,确保公益组织能够成为微公益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实施者。同时,应对当前的制度体系进行认真甄别,对于影响微公益活动开展的相应制度可加以调整,对于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增加相应的制度内容,确保公益组织的服务制度体系与微时代相适应。
畅通监督渠道提升公益组织服务工作效果。公益组织服务工作的开展呈现出越来越信息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趋势,但由于公益组织自身管理机制未彻底改变,在数据共享、信息公开、监督体系构建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实现提升公益组织服务工作水平这一目标,必须加强对公益组织服务工作监督,将公益活动的参与者、受助者和发起者以及社会人员都纳入到监督体系之中,建立多方参与共同监督的信息发布平台,公益组织可以将具体的公益活动信息和公益资金收支状况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发布,并接受各方监督。还应该畅通监督渠道,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工具,以留言、互动等多种方式解答民众的疑虑和问题,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公益组织的监督效果,努力做到公益组织服务“具体而微”。
【参考文献】
①何丽萍:《微时代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挑战与对策》,《教育评论》,2018年第2期。
②俞瑾华:《微时代“中国梦”政府公益广告传播策略》,《传媒》,2018年第18期。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码】 A
责编/于洪清 美编/杨玲玲
(作者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项目“新时代志愿服务激励回馈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ZZhKT023)阶段性成果】
标签:微时代论文; 公益组织论文; 互联网论文;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