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 消化内科 150066
[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三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5例,A组:皮下注射,B组:静脉滴注,C组微量泵泵入,观察三组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腹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4h匀速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更加有效,但微量泵泵入的方法更加经济。
关键词:奥曲肽;给药方法;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炎症反应,包括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坏死,一般症状表现为呕吐、发热、血胰酶升高,可合并全身或局部并发症[1]。目前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常规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旨在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治疗适用于区域性胰腺坏死、渗出患者,对于没有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的患者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奥曲肽是近年来主治急性胰腺炎的新型药物,常规给药途径包括皮下注射和静脉滴注,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采取微量泵泵入的方式给药。为进一步探讨奥曲肽三种不同给药方法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发病后6h血淀粉酶>500U/L,排除代谢功能紊乱及局部并发症患者。将75例患者按照奥曲肽给药方法不同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25例。A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平均年龄(39.50±6.80)岁,B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21-64岁之间,平均年龄(37.22±5.59)岁,C组男16例,女9例,年龄在20-63岁之间,平均年龄(40.57±5.63)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三组患者入院均接受以下基础治疗:绝对卧床、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止痛、抗感染等,其中,抗感染药物选用奥硝唑+头孢唑肟。A组(皮下注射):0.2mg奥曲肽皮下注射,2-3次/d;B组(静脉滴注):0.4-0.8mg奥曲肽+250mL 0.9% NaCl溶液,采用精密微调输液器24h匀速滴注,10mL/h;C组(微量泵泵入):0.4-0.8mg奥曲肽+48mL 0.9% NaCl溶液,微量泵泵入2mL/h。三组患者均持续用药5-7d,待尿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后继续治疗2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18.0统计软件包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对比 A组腹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X2=6.899/7.060,p<0.05),B和C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X2=3.225/2.751,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A组治疗期间共计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其中,3例腹泻,2例厌食;B组治疗期间共计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其中,腹泻、腹痛和厌食各1例;C组治疗期间共计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其中,腹泻1例,厌食1例。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X2=8.574/7.305,p<0.05),B和C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X2=1.336/2.128,p>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为胰酶在胰腺内的异常激活,患者病变程度不等,轻者可表现为胰腺水肿,预后良好,重者表现为胰腺坏死,常常继发感染、腹膜炎等,临床病死率高,预后极差[3]。不论病变程度如何,患者都会出现剧烈的腹部疼痛,而且往往没有明显的诱因。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肽环状化合物,与天然内源性生长抑素具有类似的作用,但是药效持续时间更长。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使用奥曲肽可抑制胰酶泌素的分泌,减少胰腺分泌,对胰腺组织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从而有效防止病情恶化[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均康复出院,但在治疗转归方面存在差异,A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B组和C组上述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静脉滴注和微量泵泵入的给药方法具有相应的治疗效果,均可持续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各有特点。微量泵装有自动报警装置,可以准确控制给药剂量,给药速度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可以大幅度减轻临床护理工作量,但是相对于静脉滴注的方法给药浓度稍高,容易增加静脉炎风险,而且微量泵使用过程中需固定,使患者活动受限。静脉滴注所使用的精密可调节输液器自带过滤器,可截留部分微粒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而且费用更低,其缺点是输液速度不稳定,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输液袋悬挂高度、肢体摆放位置等。
综上,精密微调输液器24h匀速静脉滴注和微量泵泵入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效果,具体选择哪一种给药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以保证患者得到最合理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卢利群.奥曲肽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和药理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6):2869-2870.
[2] 汤虹.奥曲肽的两种不同给药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51-52.
[3] 姚怡然.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对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520-2521.
[4] 蔡少薇,张刚庆,许鸣,等.泵注与静滴奥曲肽治疗77例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12):1468-1470.
[5] 江金彪.奥曲肽联合肠内营养对小儿急性胰腺炎的干预治疗及对IL-2和IL-6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4):189-191.
论文作者:韩金利 才洪良 刘宇红 蒋晶超 孙雪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胰腺炎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给药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胰腺论文; 微量论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