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初级中学教师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初级中学教师
课标要求与分析: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与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以及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有关。
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观察和想象,学习水平是了解水平和经历感受水平。学习内容是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以及相关诗作,商旅的艰辛。
教材分析: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本课内容包括: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西域都护的设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结合我国当前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因此本课的学习也极具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优势:七年级的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活跃的思维,他们愿意展示自我。因此,在教学中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敢想、敢说和爱说的习惯。
劣势:学生积累的历史知识少,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对历史地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
教学重难点:
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材分析指出“张骞出使西域,不仅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而且开通了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但从学情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积累的历史知识少,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对历史地理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的难点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意识。
指导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中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文明与交流、发展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学习张骞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忠于国家、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引导学生联系当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谈谈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将历史与现实结合。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预设时间2分钟)
播放学生比较喜欢看的动画视频:《张骞出使西域》,学生观看视频。教师过渡:同学们,张骞是谁?西域在哪?张骞与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3分钟)
【点评:以动画视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讲授新课:
一、预习检测(学生看导学案,回答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分钟)
1、汉武帝时期,派( )出使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 )年和( )年。
3、西汉政府为了管辖西域设立的机构叫( )。
4、汉代开辟的( )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交通要道。
5、东汉明帝派( )出使西域。
教师通过学生必答、选答、抢答等形式检测学生的预习程度,针对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和赏识评价。
【点评:此环节,将竞争机制和赏识教育引入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自主学习:(12分钟)
1、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
2、完成表格 张骞出使西域
3、识读《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设想一下:张骞在出使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背景目的出发时间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4、识读《丝绸子路路线图》叙述该路线经过的地方。
5、想一想: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
自主学习反馈:学生通过提问、必答、抢答和抽签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学成果。师生共同对反馈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小结。
【点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通过展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合作探究:(10分钟)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立说明了什么?丝绸之路开辟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从汉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两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放映记录片丝绸之路,学生感知随着这条路线开通大汉王朝乃至当时世界发生的变化,进一步体会丝绸之路开辟的作用。
学生分组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精讲点评。
【点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眼看世界,由古代的丝绸之路看现代的经济全球化。使学生明确中外交往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4分钟)
1、爱国主义教育: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结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谈一谈对目前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教师引导学生:以古论今,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材料。
【点评:此环节,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梳理课堂、归纳总结:(3分钟)
1、教师出示板书,学生对板书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谈本节课的与感悟。
【点评:此环节,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有助于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形成知识体系及一定的知识框架。】
六、巩固训练、夯实基础:(5分钟)
学生:看导学案,做练习题,以知识接龙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点评,公布本节课每个小组和小组成员的得分,评选出优秀学生和优秀小组。
【点评:通过练习,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体点评:
本节课设计新颖有创新,突出了新课程理念,教学中教师做到了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感。
具体亮点如下: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本节课教师利用视频、影像资料、历史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必答、选答、抢答、学生讲解、展示、板眼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展开,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读懂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整个教学过程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
2、关注每一位学生,将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整个教学环节学生高度参与,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浓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
3、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围绕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进行了科学艺术的设计。各环节过渡自然,教师语言精练,生动和美的赏识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极大程度地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丰富多彩的展示使课堂高潮起伏不断,使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论文作者:李丽 刘延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西域论文; 丝绸之路论文; 学生论文; 张骞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论文; 点评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