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三大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大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煤炭工业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基础
粗放型增长与外延型、数量型增长都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特点,但应有所区分。后者是经济发展不可缺的,当然最终还得转变到内涵型、数量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而粗放型增长说到底是盲目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问题。为什么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没有人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资本、技术控制劳动力,而我们却浪费资本、忽视技术进步。我们认为这不是简单的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对于煤炭工业而言,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投资体制及由此引起的产权约束弱化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煤炭工业改革的思路逐步明确化了,这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我国煤炭工业国有化程度高,“九五”期间要组建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和国家专业投资控股公司,如果还是国有经济成分占统治和优势地位,则仍不能改变国有制的全民财产委托代理制这一根本特性,仍不能根本解决政企不分、以“产”谋私,无人负责等弊端,政企分开只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投资主体单一造成产权单一,必然引起产权约束弱化。从部分导入市场竞争的角度去考虑,首要前提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打破国有经济成分的垄断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制衡的机制,强化产权约束。随着煤炭与其他工业品的比价上升和煤炭部“三不”原则的实施,煤炭工业效益状况有所好转。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也可以尝试近年西方流行的员工参股方式。
其二是条块分割的部门管理体制问题。包头钢铁公司是一个由原苏联设计援建的钢铁、冶炼、炼焦、洗煤、发电等配套的综合性企业,应由包钢统一经营、统一供水。但我国体制是钢铁冶炼归冶金部,洗煤厂归煤炭部,发电厂归电力部,由于价格谈不拢,洗煤厂的中煤、炼铁厂产生的低热值煤气,本可由发电厂利用,降低发电成本,但都成了废物。煤炭部为包钢建成包头、乌达、海渤湾三个矿区,但乌、海两矿区由于铁路运力不足而长期以运定产,包头产煤则归内蒙地方分配,不供包钢,包钢不得不从开滦、峰峰运煤,损失巨大。1983年,民革中央深入调查并与有关厂商协商,提出包钢统一经营上述各厂矿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内蒙自治区政府的支持,李鹏总理也批示同意,但牵涉部门多,至今不能实现。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必然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煤炭领导应乘深化体制改革之机做好部门利益、行业利益与地区利益的协调工作。
其三是行业管理体制问题。煤炭工业部代表政府,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对国有煤炭企业和地方乡镇煤炭企业进行规划导向和法规约束。政府扮演社会管理的角色,而企业特别是乡镇煤炭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往往是被动的。目前国有重点、国有地方、乡镇三者在煤炭市场上的供应状况是5:1:5,根据市场形势预测,到2000年这一比例将变为6:2.1:6.1。乡镇煤炭企业市场份额大,缓解了煤炭供求矛盾,但它们布局不合理,开采率低,生产不稳定,安全无保障,整体素质差。煤炭工业部提出的“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十字方针,如果完全由部门主管实施,则其同时具有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必将导致利益分配不均、行业管理弱化的局面,因此当务之急是形成部门内行业的业主群体组成自主型行业管理体制模式,而部门主管主要负责法制上的完善与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多种经营对策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缘由与实质是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科技进步的直接结果是人力投入的相对减少,所以煤炭工业减人提效势在必行。但千万不要认为现在全国都在讲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多种经营就不能再铺新摊子了。应该说,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只有多种经营的外延扩展,才有煤炭生产的内涵增长。当然也不能盲目地发展。目前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的主要弱点是规划性、战略性不强,往往忙于应付安置任务,成为煤炭行业生产低效率转嫁的载体。煤炭企业多种经营要实现规模效益,必须积极从事发展战略的研究,把经营管理从反应型时代跨入战略管理和要素调整时代,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和多元化发展,提出相应的战略目标、设想、步骤和对策。多种经营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来讲本身就是主要战略之一,在此从微观(企业)层次谈几点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的战略对策。
1.产业结构动态监控和调整。煤炭企业依傍地域优势,扬长避短,扶植培育战略主导产业,是一项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是10~15年内产业结构动态监控和调整的重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评判与预测,确定产业的优先发展序列,培育战略主导产业。要非常审慎地运用财政投资、差别贷款利率、差别信贷配额等“有差别手段”,以免形成多种经营网点的依赖意识,不利于其产业素质特别是竞争素质的提高;而更广泛地运用诱导性计划、职业培训、技术普及提高等“无差别手段。”此外,要监控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避免某些产业孤军突出,违背集约发展的要求,要形成结合煤炭企业实际的2~4个产业群,走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
2.产业组织规范化。对于产业内部的企业关系结构即产业组织状况,煤炭企业多种经营目前主要症结是由于网点分散导致的极度规模不经济。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可以采取产业化子公司的形式,充分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与专业化,通过技术和设备的更新组合和更新改造,使主要生产过程的生产能力接近或达到最优经济规模。可以将1~2个产业作为试点,在2000年左右全面推进建村、工艺美术、运输、建筑、装饰、煤炭残采、服装等产业的规模经营,配合管理机构调整组建产业化子公司。
3.以矿区市场为战略重点,进一步开放市场。集约增长不可忽视市场作用,忽略市场策略。煤炭企业多种经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而对矿区内部市场及附近农村、小城镇市场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因此,把握矿区市场是其市场战略重点。这并不否认要建立一些外联的口岸或办事机构,但这些机构的主要取向应是:①了解市场发达地区竞争信息;②依据多种经营已有产业,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联络外部市场中的强者,尽可能地占据地方市场。可随多种经营市场竞争力的增强采取“渐进外推”的策略,先开发内部市场,后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另外,煤炭企业普遍实行的“五不准”政策是强有力的市场保护政策,但这只能作为多种经营网点成长时期的权宜之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开放的市场条件。以放弃市场竞争法则为代价去保护矿区内部市场,其负面影响是弱化了多种经营前进的内在动力,最终必定失去拓展矿区附近农村及小城镇市场和更远大市场的能力和机会。具体的改进办法可以是:逐年降低5%~15%的市场保护率,在5~10年内取消“五不准”政策。
4.坚持以初级技术为主,有选择地确定1或2个高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喊大力搞高技术产业,这势必再一次造成产业趋同。所以多种经营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盲目上高技术项目。不要误以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非得搞高技术项目不可,技术进步是一个渐进过程。主要以初级技术为主,稳步提高技术水平是符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原则,因而也是可行的。当然,随着社会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也可在主导产业中选择1到2项高技术发展方向以跟踪社会的科技发展。
5.改善人力资源质量。改善人力资源质量要靠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这似乎已是共识了,在这儿我主要强调何者为主的问题。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应该主要由国家、社会去支持,我们不能再花大投入培养许多学生,却因分配及待遇低等问题让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学生“出系统”。煤炭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为煤炭工业适用的人才。现阶段的重点应该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提高国有重点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人员职业素质。这是我们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又一必备条件。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煤炭工业除了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增长模式之外,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生产量还将继续增长,我们不能不考虑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承受力。因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把握可持续发展这一方向。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有三个重点。
1.保持适度开发规模。当前,煤炭地质详查及精查储量严重不足,近期建设项目没有多大选择余地,新井建设投入不足,开工规模小。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六五”到“八五”十五年计划开工4.5亿t,实际只开工2.6亿t;国营地方煤炭企业现有煤炭生产能力到本世纪末至少要报废1/3左右,90年代以前建设的乡镇煤炭企业矿井到本世纪末几乎全部报废;煤炭生产后续能力严重不足,产量难以大幅度增长。从本世末到下世纪中叶,中国将经历城市化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新阶段,工业布局将再次摆向钢铁、汽车、化工、建筑等重型支柱工业。石油、天然气、核能等的增长不足以满足用能需求增长。煤炭工业要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必须加大地质勘查投入力度,做好不同煤炭品种结构的开发规划,以保持充裕的精查、普查、祥查储量。必须建立能适应能源市场需求较大波动的富有弹性的煤炭生产体系,保持适度的开工规模、投产规模、达产规模,并有效防止优煤劣用和紧缺煤种消耗过快现象。
2.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技术。为减轻环境污染,减少煤炭生产的环境不经济问题,煤炭工业亟需制订和健全有利于发展少污染煤炭开采技术的政策法规;补充完善有关土地复垦、验收和各种用煤标准的规定:改进采煤工艺,研究矿区矸石、水、甲烷资源的趋利避害利用。这方面美国煤炭工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在近几十年来不断颁布控制空间、地面、地下的各种环保法规,其中大部分与煤炭企业有关。特别是1977年颁布的《露天开采控制与复田法》,完全是针对煤矿开采制定的行业性法规。该项法律要求煤炭企业开采前必须向露天开采局申领开采许可证。同时按法规要求编制复田设计,开采后必须恢复原来的地貌、地形,恢复原矿区内表土层、水系、动植物生态环境等。美国政府不参与煤炭企业经营活动,但通过法律实施监督和管理,并征收复田保证金、矿区使用费、煤矿占地税,其中大部分返回煤炭企业供复田用。通过多年努力,美国目前已积累了丰富的复田经验,在露天煤矿可以随剥、随排、随复田,采后不久便可恢复地形,重建农田、草地、牧场、林区、狩猎场、湖泊等,形成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在“九五”期间重点产煤基地建设中,把开发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
3.推广清洁煤技术。这主要指提高原煤入洗比例,研究开发高硫煤的洗选脱硫技术,降低煤炭的灰分、硫分;提高煤炭转化成电力、热力、煤气等洁净的二次能源的比例,减少直接和分散燃烧原煤的终端用途。另外,尚需开发引进高效的烟气净化技术,这些工作也需要相应的立法规制(如《氯化物、硫化物排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