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内政治与对华政策辩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政治论文,政策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美国最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表明,对华政策主流派和非主流派在对华政策上达成的共识是非常脆弱的。作者分析了主流派和非主流派的主要论点,同时指出,除了应当注意两派的分歧外,还应注意他们之间的共同点。
自1996年年中美国内就美对华政策初步达成共识以来,美中关系开始朝着逐步改善的方向发展。以克林顿政府为代表的美国对华政策主流派作出了加强“同中国保持接触”的决定后,美中之间的高层往来增多,两国军队之间也恢复了接触,两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的谈判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美中两国积极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人士希望,随着今明两年两国最高层领导人互访的实现,两国关系将会进一步改善。
不过,正如最近美国内围绕所谓“中国对美国大选非法捐款”所引发的争论和美新闻媒体掀起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所表明的那样,美对华政策的共识是非常脆弱的。美共和党正利用这起所谓的非法捐款问题攻击克林顿的对华政策,美国内反对“与中国保持接触”政策的反华联盟也试图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浪潮。这些由国会保守派、自由派、人权组织、宗教右翼和军工产业集团组成的对华政策非主流派仍试图利用一切机会将美对华政策拉回到对抗的老路。
一、来自对华政策非主流派的攻击
今年3月17日,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了一篇反映美国内对华政策辩论的文章,标题为《美国主张对华强硬的新鹰派日益得势》。代表美对华政策非主流派的新鹰派反对目前美国同中国保持接触的政策,要求采取更加强硬的对华政策。
对华政策非主流派攻击现行的同中国保持接触政策的论点之一是,中国将成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和竞争对手,同中国保持接触不仅不能确保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反而有利于中国迅速加强其实力。对华政策非主流派认为中国将成为美国主要威胁和竞争对手的主要理由是:1.由于中国的幅员、迅速增长的经济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中国在下个世纪初有可能在亚太地区寻求霸权,从而与美国防止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地区性霸权的战略利益冲突。即使美中之间不实际交战,由于美中两国的国家目标、价值观念、经济发展阶段和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不同,中国强大后肯定不会成为美国的战略伙伴,而只会是美国的长期对手。2.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美中两国有可能因为台湾问题的分歧而发生冲突。3.表明中国在亚洲寻求霸权的一个突出动向是,自从8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军费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考虑到购买力平价和没包括在官方军费内的武器研制和开发费用等因素,中国的实际军费是官方公布军费的好几倍。
对华政策非主流派批评现行对华政策的另一个论点是,将最惠国待遇问题与中国的人权状况脱钩导致了中国人权状况的恶化。对华政策非主流派对于克林顿政府将对华最惠国待遇和人权问题脱钩的作法非常不满,认为克林顿政府的决定是为了迎合美国大公司的利益而牺牲美国的价值观。对华政策非主流派指出,最近美国国务院的人权报告也承认,中国的人权状况没有改善。这说明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在促进中国改善人权方面的失败。因此,对华政策非主流派要求克林顿政府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继续提出谴责中国人权纪录的决议案,要求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并要求美国政府在中国收回香港后出现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的情况时,对中国实施制裁。
对华政策非主流派批评现行对华政策的第三个论点是,同中国交往的政策并没导致中国市场的更加开放。相反,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逆差日益扩大。对华政策非主流派指出,199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仅次于日本,达到395亿美元,并有可能在近期内超过日本,而成为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根源。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在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增长速度,而是中国出口商品的构成。1995年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电气和机械产品第一次超过了纺织品,这意味着美国工人也可能因为中国出口的增加而失去工作。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原因是,中国一方面批评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却阻挠美国享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和劳务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对华政策非主流派要求克林顿政府重新研究对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立场,行政部门准备同中国就其加入世贸组织达成的任何协议必须事先送国会审议。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格普哈特最近提出一项议案,要求给予中国世贸组织成员国地位的任何条约必须得到国会的批准。
概括地说,对华政策非主流派攻击克林顿政府现行对华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绥靖政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的速度是如此迅猛,以至于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对美国在亚洲和全球的主导地位提出挑战,因此美国必须现在就对中国实行遏制政策。
二、对华政策主流派对其政策的辩护
克林顿第一任期对华政策在美国国内受到的批评主要有:1.克本人不重视美中关系,美中之间缺乏高层接触;2.对华政策未能很好地考虑美国的整体利益,经常屈服于特殊利益集团的压力而左右摇摆;3.美行政部门间在对华问题上缺乏协调。因此,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第二任期开始时在对华政策上就力图避免第一任期时的错误。克林顿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的调整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了美中之间的高层接触;其次,强调美中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不让个别问题妨碍美国对华政策的总体利益;第三,加强了美行政部门内部协调。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并不反映克对中国的看法有了改变,而是反映了美国对华关系的主流派在对华政策上的共识。美对华政策主流派认为,通过同中国保持接触促进中国溶入国际社会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面对非主流派对美国同中国保持接触政策的攻击,对华政策主流派为其政策辩护的主要理由是:第一,中国在军事上并不构成对美的威胁。中国军队的装备水平总体上落后于西方30年左右。中国军队80年代后期开始的军费增长主要用于更新已过时的装备、维护军人的士气和保证军队政治上的忠诚。由于军队为了弥补军费不足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国军队的军事训练时间减少了,这已削弱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而且,同美国相比,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更加不利。因此,不应夸大中国军费增加对美国安全利益的威胁。
第二,中国目前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符合美国利益,同中国保持接触将推动中国继续朝着更加开放、更加民主和更加法制化的方向发展。如果采用非主流派建议的那种对抗性对华政策,这不仅将促使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视美国为敌,而且还将打乱中国目前这种对美有利的发展趋势。
第三,美国应现实地运用影响中国内外政策方面所拥有的手段。利用对华最惠国待遇这张牌压中国改善人权已经证明并不有效,这是因为:1.美国的盟国不会因为中国的人权纪录加入美国倡导的经济制裁的行列。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没有盟国的配合,单方面经济制裁将是无效的,其结果是将中国这样一个迅速扩大的新兴市场拱手让给美国的竞争对手。2.因为中国的人权状况而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将大大恶化美中关系,这将破坏美国在其他国际问题上,如核不扩散、朝鲜半岛和在联合国等方面寻求中国合作的努力。3.美中经贸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中国乡镇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中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而中产阶级的崛起将有利于中国的民主化。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恰恰将损害中国的人权事业。
因此,美国必须有选择地利用其拥有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来促进美国的利益。例如,在防止导弹扩散、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如果中国的行为违反了美国相关法律,美国应实施相应的制裁。而且,事实证明,美国为了有限的目标而采取有选择的制裁作法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克林顿政府认为,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下的西方政经体系的一个极好机会。美国既可以利用中国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要求中国更加开放国内市场,又可以使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受到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
第四,在台湾问题上防止美中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最有效的手段并不是现在就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而是采取军事、外交和政治等多重手段。在政治上,美国应同中国保持接触,鼓励中国加入国际社会,并敦促中国遵守国际行为准则。在外交上,美国应向中国和台湾表明,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是建立在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基础上的,任何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做法将得不到美国的支持。在军事上,美国将根据《台湾关系法》支持台湾军事现代化的努力。同时,美国将在亚太地区保持足够的兵力,加强美日、美韩同盟关系,并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安全论坛的活动。
总之,美国对华政策主流派认为,将中国视为美国的主要威胁和竞争对手还为时过早。中国的军事实力十分有限,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只要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变,美国仍拥有足够的手段影响美中关系的发展节奏和发展方向。和平演变仍是美国最佳的对华战略。即使和平演变战略失败,美国仍有足够多的时间采用其他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利益。
三、美国内政治与对华政策
自80年代末以来,每年上半年的时候美国国内总是会出现对华政策辩论的一段高潮。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美国国内政治议程所决定的。每年3月美国将决定美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的投票立场。6月之前要决定是否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此外,美国有关政府预算的辩论也要开始。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3月美中之间要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进行磋商,美国副总统戈尔3月下旬要访问中国,今年7月中国将收回香港。由于这些牵涉到美中关系的议程,美国国内的各种特殊利益团体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力图影响美国政府在这些问题上的对华政策。美国的人权组织希望美国政府继续在人权会议上提出谴责中国的人权提案;美国的工会组织和右翼保守派希望取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美国企业界希望永久性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美国军工产业集团担心军费大幅度削减,便需要制造美国需要保持庞大军费的理由。目前美国内要求在2002年平衡预算的压力仍十分强大。要平衡预算,无非是增收减支。但增加税收在美国内不受欢迎。在减支方面,在美国政府预算的三大块中,支付美国国债的利息这一块是无法减的。美国社会福利的享受者是民主党的中坚力量,克林顿政府是不会轻易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那只有拿军费开刀了。冷战后,美国仍维持近三千亿美元的军费,几乎是西方国家军费开支第二的日本的六倍,这与冷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显得格格不入。美国军工产业集团为了避免大幅度削减军费,近些年来,一直在积极鼓吹中国威胁论。其实,美国军工产业集团所玩弄的也不是什么新玩艺儿,早在冷战时期,它就玩过竭力夸大苏联军事力量的把戏。因此,从美国舆论界近年来每年都出现有关对华政策辩论的背后,不难发现美国内各种特殊利益集团的影子。
今年触发对华政策辩论的另一个因素是所谓的“非法政治捐款”事件。这一事件的背后仍是美国内的党派之争。由共和党把持的美国国会围绕着所谓“中国非法政治捐款”所展开的调查,主要是出于内政的考虑,想借此机会将克林顿和民主党搞垮。不过,这次行动对美中关系发展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值得注意的。首先,它反映出在当今美国政坛,“敲打中国”(China bashing)已成为政治上十分时髦的举动,就象80年代敲打日本在美国政界大受欢迎一样。这将鼓励一些国会议员在国会提出一些对中国强硬的议案。其次,这有可能迫使一些对中国友好的国会议员同中国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最近美国加州参议员范因斯坦和鲍卡瑟就致信联邦调查局,要求调查中国一家航运公司租用加州长滩码头的情况,以显示其在涉及中国问题上的公正。第三,这有可能进一步损害中国在美国公众中的形象,使得美行政当局在同中国打交道时更加小心谨慎。
在对华政策上党派之争的另一个最明显例子莫过于围绕对华最惠国待遇的争论了。当年共和党入主白宫时,是民主党人要求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如今白宫主人成了民主党人,该轮到共和党人要求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了。占据国会山的共和党人现在之所以可以在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上采取高姿态,是因为他们这样做既可以在国内政治中得分,又不必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失败负责。
不过,对于美国对华政策非主流派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要有恰如其分的估计,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估计过高。其实,抛开党派之争,美国对华政策上的非主流派和主流派在对华政策的目标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罗斯指出的那样,两者都担心中国越来越能给地区力量对比造成不稳定和威胁到美国的切身利益。两派的分歧主要在于,一是两者对中国的实力评估和对付中国崛起的策略不同。美国非主流派夸大了中国的实力和对美国的威胁,因而要求采取一种全面的遏制政策;主流派认为目前中国的崛起还只是个地区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与中国加强接触和维持地区性力量平衡加以解决。二是正如围绕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争论所表明的那样,是由于两者在国内政治中的地位不同。
正因为如此,我们除了应当注意美国对华政策非主流派和主流派之间的分歧外,还应注意他们之间的共同点。美国行政当局常常利用美国的这种多元体制试图在对华打交道时保持最大的灵活性和捞取最大的好处。美国国会也常常有意扮演红脸角色,以加强美行政部门在对华打交道时的地位。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双轨政策”就是这方面一个极好的例子。现在,在香港问题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上,美行政部门和国会正共演一出红脸白脸的双簧戏,以迫使中国在上述问题上做出更大的让步,对此我们应有较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