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任期论文,金融机构论文,主要负责人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获取了大量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等资料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其评价被审计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多维度系统地看待审计对象在任期内的经济职责履行情况,并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是一项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
1.评价的原则。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完整和可信性,对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原则。应充分考虑主要负责人所在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即要有可靠、充分的证据为支撑,以国家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全面分析、综合考量为方法,达到反映问题完整正确、客观全面。
(2)相关性原则。应围绕被审计主要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的相关事项,在审计法定职责范围内做出评价结论,对于超出审计职权范围的事项、与被审计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责任不相关的事项不作评价。
(3)重要性原则。评价要做到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即性质严重、金额巨大、影响广泛的问题重点反映。
(4)谨慎性原则。应坚持稳健、谨慎的态度,以“谁主管谁负责”、“实质重于形式”为基调,对审计未涉及的事项或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和标准不明确的事项审慎评价。做到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2.评价的标准。由于金融机构业务的特殊性和发展的特殊性,对其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选取也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殊性。笔者根据参加过的相关金融机构审计项目,初步总结出可以从下列10个方面选取评价标准:
(1)企业的发展情况。包括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重点,各类业务的规模,利润的实现、分配和股东权益的保障;分支机构新设、关闭,改组改制情况等;重大投融资和发行上市的推进等工作。可参考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予以衡量。
(2)企业的战略规划情况。主要负责人是否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是否与上级单位或财政等部门要求的绩效标准相符合。截至任期末,该战略规划的完成情况等。可计算战略规划完成比率等来衡量。
(3)宏观政策执行情况。为了促进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金融投资者权益的措施,如第三方存管制度;为了预防泡沫经济的产生,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国家不断推出了各种房贷和限购政策;为了推进现有经济转型,促进各类经济体健康发展,国家推出了扶持小微企业、限贷“两高一剩”企业等措施。评价时,应关注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金融机构对宏观政策的响应和贯彻情况。可通过核算投入宏观政策调控领域资金变动比率予以衡量。
(4)业务创新情况。作为服务业,金融机构要通过业务创新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适应世界不断变革的金融市场。如果说,资本是金融机构这台大型机器发展的动力,那么业务创新就是发展的润滑剂,是保持新鲜、保持活力的关键。可通过业务创新比率加以衡量。
(5)收入结构分析。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各家金融机构业务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通过调整收入构成,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扩大新兴业务占比,使利润来源更加稳定,企业发展更加健康。比如,银行正在逐渐扩大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保险公司主要依托投资业务收入,证券公司重点发展自营业务等。可分析新兴业务占比变动情况。
(6)资产质量情况。就目前而言,国内金融机构主要股东均是国有企业,由国家控股占主要地位,因此,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情况就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股权转让、不良资产核销、表外资产的处理,这些经济活动影响着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乃至股价的起落。可选取不良资产率等指标评判。
(7)薪酬与考核制度建立情况。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金融机构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专业的金融精英。薪酬与考核激励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程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业务拓展精神。不完善的制度则容易滋生一些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甚至巧立名目谋取私利的行为。
(8)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笔者在审计中涉及的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均为市管干部,审计应关注其有无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为他人牟利;有无利用职权挥霍浪费,行贿受贿;有无违反薪酬管理规定的其他情况。
(9)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金融机构在实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外,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国有的巨头企业,金融机构在促进就业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关系民生的企业,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营更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可分析无事故经营日占比等情况。
(10)国有资产处置情况。金融机构通过购买、抵质押等途径,掌握着大量的国有资产,包括土地、房屋等,其处置情况也是考察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和廉政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可分析资产处置给企业带来的盈亏情况。
3.评价的方法。审计评价时,遇到的最主要的难题就是,在积累了大量评价标准和数据后,无法评判它偏好还是偏差。如果用比较分析法,与本企业的历史比较,也只能看出自身的变化,却难以评价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地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笔者认为,需要建立一套具体的、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让我们的审计工作更有权威性。在这里,我们先参考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财务综合分析指标之一——沃尔综合评分法。
(1)沃尔综合评分法基本理论。沃尔综合评分法,是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在其1928年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等著作中提出的信用指数的概念,其基本理论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的方法。沃尔综合评分法的步骤及简单举例:
①选定若干财务比率,按其重要程度给定一个分值,即重要性权数,其总和为100分(见表1):
②确定各个指标的标准值。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可以采用行业平均值、企业的历史先进数、国家有关标准或国际公认的基准等(见表2):
③计算出各指标的实际值,并与所确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计算一个相对比率,将各项指标的相对比率与其重要性权数相乘,得出各项比率指标的指数(见表3):
④将各项比率指标的指数相加,最后得出企业的综合指数,即可以判明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从举例的结果来看,上述企业的综合得分小于100分,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待提高。
(2)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构建。参考沃尔综合评分法,我们可以建立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从前文提到的10个评价标准中选取部分,将其分别赋予相应权重(见表4);然后,参考本企业历年计划完成指标和行业平均指标,选定指标标准值,再计算出审计年度指标实际值,测算出该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综合指数,即可判定其优劣。
上述模型选取了部分评价标准初步构建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但还需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论证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对金融机构的评判标准也会不断变化,因此需要我们对此模型的指标选择、权数分配、标准选定进行不断地调整,使其更加客观、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