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狂风暴雨时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恩格斯论文,狂风暴雨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恩格斯并不是生就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青年时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思想变化阶段,最后与马克思走到一起,共同工作了40年,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逝世以后,他又独自发展和捍卫了这一学说。因此,恩格斯的名字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是始终与马克思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恩格斯把自己1837~1847年这10年间的思想剧烈变化时期,称作是自己的“狂风暴雨时期”。了解恩格斯这一时期的思想脉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恩格斯的思想。
一、青年德意志分子——无神论者
1838年,青年恩格斯在不来梅学习经商时,结识了德国的“青年德意志”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的作家们的文艺作品和政论文章反应了小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情绪。热爱文艺的青年恩格斯受到了他们思想的影响,因而成了青年德意志分子。
恩格斯热烈拥护人民参加国家管理,支持解放犹太人,取消一切宗教强制和世袭贵族特权。1839年3、4月间,恩格斯在汉堡《德意志电讯》杂志上匿名发表了《乌培河谷来信》一文,这是恩格斯的第一篇政论文章。恩格斯以青年人特有的热情对盛行在乌培河谷地区的虔诚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他在分析虔诚主义流行的原因时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明显的。首先是工厂劳动大大助长了这种现象。在低矮的房子里进行工作,吸进的煤烟和灰尘多于氧气,而且从6岁起就是这样,这就势必要失掉全部力量和朝气。 单干的织工从早到晚蹲在自己家里,躬腰曲背地坐在织机旁,在炎热的火炉旁烤着自己脊髓。这些人的命运不是神秘主义就是酗酒。”(《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98页)恩格斯在这里,虽然没有使用“资本主义所有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成熟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已经开始控诉当时的劳动制度,揭露了恶劣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人民终身受苦的悲惨生活。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恩格斯当时已具有民主主义立场。恩格斯不仅报道了乌培河谷的真实情况,而且还控诉了工厂主的剥削,倾注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无限同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工厂主的虚伪、贪婪和宗教的伪善。
恩格斯特别痛恨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国王和皇帝。他对封建统治者从来不抱任何幻想,他说:“只有当皇帝被人民打得晕脑时,只有当他的宫殿的玻璃被革命打得粉碎时,我才期望他办些好事。”(《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选》1956年俄文版,第338页)
这一时期的恩格斯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参加了德意志运动,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国王,清算了宗教信仰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成为青年德意志分子和无神论者。
二、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者
青年德意志分子在他们的著作被禁止出版以后,他们的思想渐渐消沉了,并逐渐离开了政治斗争,专门从事纯文学创作。而执著寻找真理的恩格斯,为了从世界观方面找到清算宗教信仰的武器,从文学转向哲学,投身于青年黑格尔运动。
在恩格斯从文学进到哲学这一转变中,首先是施特劳斯的《耶稣传》起了重要作用。《耶稣传》把圣经里的奇迹变成了神话,把救世主耶稣变成了普通凡人,摘掉了套在耶稣头上的神的光圈。恩格斯研究了《耶稣传》,从中得到了清算宗教信仰,解决理性和信仰、科学和宗教矛盾的武器。他对一个信仰宗教的青年时代的朋友说:“多亏施特劳斯,我现在走上了通向黑格尔主义的阳关道。”(同上,第338 页)恩格斯通过施特劳斯转向黑格尔哲学。他研究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哲学讲演录》,从中汲取了智慧和武器。
1841年3月,恩格斯离开不来梅回到巴门市,同年9月,到柏林服兵役。并去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在这里,恩格斯听了谢林的课,并与青年黑格尔派建立了联系。
1841年11月15日,恩格斯特意到柏林大学听谢林讲授“启示哲学”,在谢林讲课不到一个月,即在12月中旬,恩格斯就以弗里德里希·奥斯渥特的笔名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的文章,1842年春天又发表了《谢林论启示》和《谢林——基督哲学家》两本小册子。恩格斯以一个斗士的姿态,站在黑格尔的立场上,尖锐地批判谢林的非理性主义和蒙昧主义,他高度赞扬了人类的自我意识。他认为自我意识比天地间一切东西都强有力,能战胜一切,总是胜利地为自己开辟前进的道路。在他看来人的理论、人的自然意识是全能的。在这一时期里,恩格斯是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者。
三、费尔巴哈派——唯物主义者
当恩格斯还是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者的时候,费尔巴哈的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了,恩格斯于1841年下半年就开始研究《基督教的本质》一书。这本书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消除了他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矛盾中徬徨的思想状态,而由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
恩格斯在谈到这种转变时说:“同黑格尔哲学的分离,在这里也是由于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而产生的结果。这就是说,人们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决意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那样来理解;他们决意毫不怜惜地牺牲一切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并“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2—223 页)此后恩格斯开始对他从前所信仰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批判,并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底。
恩格斯在英国纺织中心曼彻斯特市“欧门~恩格斯”纺织厂当职员期间,直接接触到了真正大工业的无产阶级,并与工人运动建立了联系,调查英国的社会状况,这使他亲眼看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结果。此间他还研究了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这一切都促使恩格斯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他在《莱茵报》上发表了《英国对国内危机的看法》、《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谷物法》等一系列文章,分析了英国经济和政治状况,得出了在英国发生革命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恩格斯对当时英国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的地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英国的工业发展,可以使国家富强,但同时也造成了急速增长着的赤贫如洗、勉强度日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推翻自己的统治者,才可能改善自身的物质状况。
恩格斯这个时期正处在由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转变的时期。这期间他提出了许多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观点,但是,在整个历史观上还没有完全脱离历史唯心主义。他虽然看到了物质利益在阶级、政党斗争中的作用,但在总的方面对这种状况又持否定的态度,认为思想原则应该高于一切物质利益。虽然他提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区别,认为政治革命是政权的更替,社会革命才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的生活条件,消除劳动者的贫困。但是,恩格斯在分析这两种革命时,仍然是以思想原则高于物质利益为标准。他说:“这个革命在英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正像英国发生的一切事件一样,这个革命的开始和进行将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原则,只有利益能够发展成为原则,这就是说,革命将不是政治革命,而是社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第551页)恩格斯在这个时期虽然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但在整个历史观上还没有完全摆脱唯心主义。
1843年底,恩格斯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于1844年2 月发表在《德法年鉴》第一、二期合刊号上。恩格斯在这两部论著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出发,奠定了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也奠定了从被压迫被剥削群众的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揭示了经济条件和经济利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这时,恩格斯已基本上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评论说:“《大纲》中已经表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一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59 页)列宁对此则评论说:是“从社会主义观点考察了现代经济制度的基本现象,认为那些现象是私有制统治的必然结果。”(《列宁全集》第2卷,第9页)
恩格斯虽然继承并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思想,但这一时期他并未彻底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费尔巴哈的过高评价即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也正是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超过和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将这种观点运用于历史领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关于这一点,后来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这个超出费尔巴哈而进一步发展费尔巴哈观点的工作是由马克思于1845年在《神圣家族》中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1页)
四、马克思学派——历史唯物主义者
在哲学上,马克思学派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也是唯物主义的。它的最大成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那么,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呢?
第一,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完成了《神圣家族》后,在巴门市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恩格斯在这部书中,揭示了引起无产阶级革命的奥秘,指出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失业者的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断重复以及随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而对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剥削的日益加重等,都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所处的这种地位必然会推动它去为自身的解放,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因此,无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恩格斯后来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一部早期的作品,它反映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初期的一个阶段,马克思于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自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以后,我同他不断通讯交换意见,他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钻研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见解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84 页)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标志着恩格斯进入了一个新的思想发展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学派,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与马克思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1845年9月至1846 年夏天恩格斯与马克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7页)写成的。他们在这部著作中,提出并论述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原理;指出生产方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最一般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历史上相继更替的各种经济形式的基本特点;指明了政治和思想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相应的经济关系决定的;指出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工具,并认为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思想,他们说:“每一个力图取得统治的阶级,如果它的统治就像无产阶级的统治那样,预定要消灭整个旧的社会形态和一切统治,都必须首先夺取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8 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实现了历史观的空前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接着,恩格斯与马克思合著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形成的《共产党宣言》。在这之后,恩格斯又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定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体系,丰富、发展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综上所述,青年时代的恩格斯,从1837年秋到1846年夏,他的思想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标签:费尔巴哈论文; 恩格斯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无产阶级政党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论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论文; 唯心主义论文; 耶稣传论文; 神圣家族论文; 哲学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