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研究与设计_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作业变式分层的探究与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改要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习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的领域内得到不同的发展。”在静安精品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局承担了“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中小学生学业效能:“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学业效能的重要抓手。

怎样使得作业从学生的“负担”变为学生的需要,从学生被动去做,变为学生乐意去做,怎样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以变式题的形式组织作业,因材施教,实施分层。

一、作业变式分层的实践

1.变换条件,组合显难易

这三道题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重在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数学基本技能的训练,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促使学优生和学良生巩固已学知识,适宜学困生形成达标,是学困生表现自我的舞台。

第二层次:应用性练习,要添一条辅助线。

(4)由②④出发,得出①③

(5)由③④出发,得出①②

如图2,过DC的中点E,作DC边上的中线AE,通过△ABD≌△ACE得到;进而可证明∠DAC=90°。

图2

这两道题使学生较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

第三层次:拓展性练习,要添三条辅助线。

(6)由①④出发,得出②③

图3

这道题能使学优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题型灵活多样,是对学优生思维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促使学优生创新思维。

以上对课本上一道普通例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了分解和组合,形成了一个问题系列,该系列围绕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展开,使问题得以拓展和深化,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益。这是从条件的角度对作业进行变式分层。

2.猜想结论,探究有深浅

案例2 已知:如图4,菱形ABCD中,∠B=60°,点E,F分别在边BC和CD上,且∠EAF=60°。

图4

(1)找一找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由菱形的边长相等,可得AB=BC=CD=DA;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CF,EC=DF,AE=AF。

(2)将∠EAF绕顶点A进行旋转,使点E,F仍然在边BC和边CD上,问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可发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验证结论仍然成立,抓住问题本质,感受运动变化过程中△ABE与△ACF的全等关系始终保持不变。

本题是课本上的例题,题目没有改变,但将问题:求证AE=AF改成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尽量挖掘已知条件下始终保持相等的线段。

变式1 已知:如图5,菱形ABCD中,∠EAF=∠B,点E,F分别在边BC,CD上,找一找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菱形的边长除外)

图5

可发现只有线段AE和AF有可能相等。要证明AE=AF,需要重新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菱形的性质2: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比较容易想到过点A作两边的垂线AG和AH,通过证明△AGE≌△AHF得到AE=AF,同样在旋转∠EAF的过程中这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关系始终保持不变。

本题改变了部分条件,此时已不能再用前面的方法,需要利用菱形的另一个性质,重新构造全等三角形加以解决,通过问题的变式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同时引发学生层层深入的去探讨

变式2 已知:如图6,菱形ABCD中,∠EAF=∠ABC,点E,F分别在直线BC,CD上,AE与AF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图6

本题与变式2本质没有改变,只是将旋转角顶点的位置由锐角顶点换到了钝角顶点,所以可以化归到前面一种问题的证法,是对学优生思维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促使学优生创新思维。

案例3 如图7,△ABC中,AD是中线,G是重心。

(2)如图8过点G作EF分别交AB、AC于点E、F,且EF与BC不平行,则第(1)小题中的数值是否随着EF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如有变化,请予以说明,如果不变,请予以证明。

图7

图8

(3)如果过点G的直线EF分别交直线AB、AC于点E、F。试问第(2)小题中确定的两式中不变的结果是否仍然成立?如不成立,请对该算式作些修改,使其仍然成立。

以上通过对课本上一道普通例题的条件进行一点改变,同时把结论变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通过合理的猜想、寻找、探索,逐步发现结论,并进行证明。在证明过程中,运用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这是从结论的角度对作业进行变式分层。

3.灵活过程,解法呈多样

对同一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每位同学至少用两种方法解决。通过灵活多样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4 在AABC中,AB=AC,CD是AB边上的中线,延长AB到E,使得BE=AB,联结EC。求证:

有的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范畴里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知识层次越高,解决方法就越简洁,后学的知识融汇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提供的方法自然就更加有效。从图形上看,七年级的解法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八年级是添一条中线,九年级是利用图中已存在的相似关系,不必添线。这是从过程的角度对作业进行变式分层。

二、作业变式分层的效果

1.作业变式分层能促使学生整体优化

对作业变式分层,使得教师的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2.作业变式分层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对作业变式分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困生在学习中也能得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促使学困生向学良生转换,从而使整个班级产生一种协作竞争、奋发向上的氛围,使学良生变优,学优生更优。

3.作业变式分层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对作业变式分层,既检查了教师教学的效果,又了解了学生,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既检查了学习的成果,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同时使教学首尾相接,有秩序地进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实施作业变式分层,对教师在课前设计作业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做好作业批改后的分层评价及个别辅导的工作,及时答疑解惑,巩固所学知识。

对作业变式分层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模式,体现了“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和“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思想,也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标签:;  ;  ;  ;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的研究与设计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