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论文_孔德鹏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论文_孔德鹏

泰州图书馆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本文作者对图书馆系统的可行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确定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化建设的工作需求以及设计思路。希望能够为图书管理人员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

引言:作者对高校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以及开发等过程进行描述,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通过运用结构化方式以及原型法等相互结合的系统对我国目前高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组织机构以及流程。在此基础上它能够给选择适宜的数据库结构理论和方法设计高效图书管理系统。

1图书管理系统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1图书管理系统研究的意义

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加强计算机的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保证信息的安全。尤其是对于复杂的信息,计算机技术更具有难以逾越的优势,彻底颠覆了以往落后的管理方式,不仅借阅者借书程序一缩再缩,十分迅速,图书管理系统具有人性化的设计,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还可以避免管理人员出现操作的错误,提高图书管理服务的质量。

1.2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的价值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包含有诸多信息,目前,很多图书馆管理系统还没有真正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仍然是使用传统的文本、手工处理方式,数据处理工作量大,缺乏系统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资源没有充分发挥效力,这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外部环境。

2系统技术关键

2.1B/S模式

B/S模式是目前网络技术中常用的系统架构设计模式,该模式由表示层、中间层和数据层等构成。

表示层:是用户层的别称,也是响应用户需求的层次,是实现用户需求和信息交换的场所。

中间层:是用户层和数据层进行信息传送的场所,是信息传输的桥梁,起到纽带作用;

数据层:也称之为永久层,主要是数据库中进行数据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场所。

2.2J2EE技术介绍

java技术能够实现平台的跨数据管理,使用java平台研发的系统能够实现跨平台处理,同时随着java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数据分析和系统响应方面都能够进行数据的交互,通过对java信息分析和管理,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

另外,数据库方面,建议采用SQLserver数据库,它是可以对大量数据信息进程处理的数据库系统,自带的安全机制还可以对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独立性等进行统一的管理。还可以作为海量数据处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微软的SQLserver数据库本身还带有安全机制以及对数据库进行设计的时候的校验,在数据库本身的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数据的完整性。

2.3系统功能需求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由前台设计和后台设计两个部分构成,其中数据库的设计是重点。图书信息应该包括数目的作者、图书名、出版日期、出版社。可以进行数据库存储,让读者知道图书馆内部含有什么样的条目信息。读者信息是由读者的信息、编号等构成,同时也是图书的个别属性,是不同图书之间相互区别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图书的相关内容实施管理。

管理员的主要权限是对账号和密码的管理,管理员通过账号和密码的使用,能够快速登陆到图书管理系统的后台,主要功能是能够从整体上更改图书信息,和读者信息。

2.4系统非功能需求

2.4.1安全性强。系统的安全性几乎是所有的信息系统都要考虑的问题,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安全,这里的系统安全不单单指的是系统的安全,还要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因此系统的安全性要放在首要位置。

2.4.2可扩展性优。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保证系统的统一性,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系统的功能要求也相应提高,减少系统后期研发费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系统实现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对图书信息的管理,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搭建和管理,实现对数据的管理支撑,统一操作。

对系统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负载进行规划,在系统建设的初期对系统的负载情况以及系统的性能进行规划设计,可以避免系统在建成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负载过大或者性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的缺陷,所以对系统的性能以及系统性能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负载决定了系统使用的广度以及系统使用的年限,对系统的设计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4目前图书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图书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工作重视度不够,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改变了传统纸质的图书状况,信息的传递和网络化使得图书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

(1)图书管理重视度不够。在我国目前图书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重视度不够,认为图书管理系统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没有积极引入新设备、新技术来进行研究,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产生制约。因此需要加强对图书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视工作。

(2)图书管理系统管理思维陈旧。同样,图书管理系统管理方式陈旧也是影响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因素,图书管理系统管方式陈旧主要表现在:

(3)图书管理系统管理思维陈旧。图书管理人员对于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没有将其放在首要位置,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4)对网络信息利用率不高。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并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但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在图书管理系统中表现出,图书馆管理现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果图书管管理系统没有解决上述问题,将会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

5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图书馆管理的措施

5.1做好专题服务

图书馆系统应该紧紧围绕着紧急解决的问题,搜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工作,为读者服务,为信息的查询提供参考。

5.2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导入

自动化管理系统:参考图书馆建设方的实际需要,参照对应的信息系统软件,合理选取适宜的信息化软件。

硬件资源配置:以计算机为主体,选择复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设备,实现信息化数据的共享。

5.4开展信息化服务模式

从图书馆资料的特征进行分析,按照3个阶段进行开展,一是信息化的录入,加强信息化的应用,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进行转换,将其输入到信息资料库中,进行信息化的传输。二是信息发布,根据信息的新颖性以及层次性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三是服务功能不断多元化,根据需求者对于信息的索取目标和索取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不同的信息服务功能,并采取尽量多的服务措施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和创新是图书馆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加入图书馆管理理念,能够从传统的以书为中心过度到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来,紧紧围绕读者的需求,创造良好的使用氛围。

参考文献

[1]汤勇峰.基于RFID的智能阅览室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26-26.

[2]马巧梅.基于RFID的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7.

[3]夏景明,徐高威,陈金辉, et al.基于RFID的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J].信息技术,2015(5):8-11.

[4]Shu Yuanzhong, Zhang Li, Zhu Xuanhua, et al. Research and Design of RFID-based Library Intelligent Bookshelf System[J].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2018, 34(6): 2218-2222.

论文作者:孔德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论文_孔德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