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例中老年人群中眼底动脉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孙红兵

孙红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 201700)

【摘要】目的:了解中老年人群眼底动脉硬化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脑卒中等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常规检查的1000例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进行眼底,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比,男性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高于女性,嗜烟、嗜酒、合并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比无相关情况者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老年人群中眼底动脉硬化相关的各项因素为年龄、性别、烟酒史和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此,加强普及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动脉硬化倾向,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眼底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

【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96-02

眼底检查是中老年常规重要体检项目,它除了可查出相关眼底病外,更重要的是,眼底动脉是大脑中动脉一个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是人体唯一能被直接观察到的小动脉,从它的硬化程度可直接判断脑血管情况。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在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粥样硬化病变已进展很快,两者之间的密切程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对中老年人群中眼底动脉硬化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与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1600例,其中男性820例,女性780例,年龄50~84岁(平均67岁)。

1.2方法

1.2.1血压测量 对所检人群分别于早晨、空腹、休息半小时后用台式血压计由同一人测量,高血压诊断依据为1999年WHO、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定义和分类诊断标准,同时结合既往史和用药史。

1.2.2血脂检查 清淡饮食三天,清晨空腹抽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脂检查。高血脂诊断标准: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只要其中一项超过正常值即可诊断。

1.2.3眼底检查 对所检人群在早晨、正常瞳孔大小(2~4mm),由同一检查者在暗室进行检查,所用眼底镜是苏州六六视觉直接眼底镜。眼底动脉硬化的诊断标准采用Keith-Wagener法分为4级。Ⅰ级:视网膜动脉功能性狭窄或合并轻度硬化,此种改变主意发生于第二分支及以下的分支;Ⅱ级:视网膜动脉的硬化程度比Ⅰ级明显,动静脉交叉处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动脉管径狭窄而不均匀;Ⅲ级:除视网膜动脉狭窄与硬化外,还有视网膜水肿、棉状斑、硬性白斑、出血斑等视网膜病变;Ⅳ级:除第Ⅲ级改变外,还并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眼底动脉硬化的检出率

在受检的1600例中,患有眼底动脉硬化480例,检出率为30%。其中Ⅰ级有420例,占检出人数的87.5%;Ⅱ级有52例,占检出人数的10.8%;Ⅲ级有3例,占检出人数的0.62%;Ⅳ级未发现。

2.2 年龄与眼底动脉硬化的关系

不同年龄组动脉硬化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眼底动脉硬化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发生率递增。(P<0.01)详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对其进行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已迫在眉睫。眼底动脉是脑血管系统的一个小分支,也是全身唯一能在体外观察到的小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的程度直接显示脑血管和周围动脉硬化的情况,可以说,眼底动脉硬化的程度是观察中风危险的重要窗口。

以上结果显示,眼底动脉硬化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年龄增长,硬化发生率增高,硬化程度加深。随年龄增长,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化变性,使视网膜动脉弥漫性变细,弯曲度增加,颜色变淡,动脉反光带增宽血管走行变直,严重者可见动静脉压迫症,甚至出现眼底后极部渗出,出血。小动脉硬化是不可逆的。良好的运动习惯可有效延缓动脉硬化发展。眼底动脉硬化与性别无相关性,男女均可发生,而女性发生动脉硬化年龄提前。高血压是造成动脉硬化最危险因素。

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可以分成2种,一种是单纯性的老年性生理性动脉硬化,另一种则是在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眼底动脉硬化。前者在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较常见,既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无眼底其他异常情况,仅在眼底检查时发现视网膜动脉普遍稍变细,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管壁的弹性层和肌层会逐渐失去弹性,导致全身动脉系统发生退行性硬化。另一种情况的眼底动脉硬化多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这些患者除有全身症状外,还伴有眼底动脉痉挛、变细、变直,甚至铜丝、银丝状改变,以及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严重的患者还有视网膜渗出、水肿、出血、血管阻塞等现象。高血压经过正规药物治疗血压控制稳定者,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非正规药物治疗患者明显降低。高血脂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视网膜动脉侵犯相对少。

眼底动脉硬化是进展性疾病,最终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甚至致盲。早期诊断有助于尽早治疗和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延缓或阻止病变进展。认真规律治疗高血压、降低血脂、控制血糖、忌烟戒酒、注意饮食、调整心理压力、避免情绪波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随访、对防止眼底动脉硬化是非常有益的。对于尚未发病的人群,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可以进一步减少眼底动脉硬化的发病。

【参考文献】

[1]刘彩霞,张曼萍,彭立,王玲.中老年人群眼底动脉硬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2014年1.月第25卷第1期:108-109.

[2]赵怡红,赵芳龄,赵玉新,李雪.教职工眼底动脉硬化检查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第5卷第9期:1991-1992.

[3]李娟.蚌埠市直机关职工眼底动脉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 Bengbu Med,December 2012,Vol.37,No.12:1430-1431.

[4]吴婵,董方田,楼慧萍,戴荣平,于伟泓.常规体检人群中视网膜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和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年7月12日第91卷第26期:1821-1824.

论文作者:孙红兵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1600例中老年人群中眼底动脉硬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孙红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