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龙门街道办事处东关完全小学 253199
摘 要: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了语言教学与德育教育、文化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把语言知识教学和德育及文化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并重视德育和文化教育,从而真正提高语言综合素质。文化教育和德育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在实施一种德育教育,所以在实施这种语言德育教育的同时就不能仅仅向学生传输语言本身的知识,而要结合语言特点赋予其丰富的语言德育及文化信息,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外语教学 德育教育 文化教育 语用能力
我国英语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影响而偏重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忽视了语言学习的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甚低。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德育、德育与交际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德育、文化之间的不可分割以及德育、文化因素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而我也在教学中逐渐感受到了小学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提出的背景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学习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人文素养、文化品质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育德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全面发展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创建和谐文明社会、提高民族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建立学习型团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德育意识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这是课堂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
二、进行德育教育及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与德育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德育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与德育,文化与德育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
三、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差异及其对学生学习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称呼语方面。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德育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2.感谢和答谢方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方面。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在面对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总是习惯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而英国人则会很高兴地接受别人的赞美。说声“Thank you.”
4.节日方面。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德育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教材中有充分的体现。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四、德育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方法
在小学英语新课标中对于德育与文化意识的教育方法有专门的解读:语言有丰富的文化与德育内涵。在外语教学中,德育与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德育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德育与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德育与文化及中外德育与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德育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德育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1.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 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3.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我们提倡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和加强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外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未来社会的外语人才不仅仅要具有外语语言的自如运用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求是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和育人价值,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恰当处理语言知识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和德育教育融入的关系。
论文作者:杨廷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德育论文; 英语论文; 语言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