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声像学特征分析论文_邹晓攀1,段钰萍1,郭道宁1,王焱1,管利蓉2,王

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声像学特征分析论文_邹晓攀1,段钰萍1,郭道宁1,王焱1,管利蓉2,王

(1绵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2绵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四川 绵阳 621000)

(3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肺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声像学特征。方法:在2018年10月—2019年4月,收集我院NICU住院患儿,经儿科查体、生化检验和放射线胸部检查确诊为RDS,之后做肺部超声检查的90例患病新生儿。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胸部放射线结果对照。结果:肺部局限性实变、胸膜线表现异常、A线消失及肺泡间质综合征征象在90例RDS患儿均可查见。胸腔积液见于27例RDS患儿,肺滑消失见于30例RDS患儿。结论:RDS的超声诊断主要包括肺部局限性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胸膜线异常、A线消失等。肺超声诊断RDS临床符合率高,方便快捷,对患儿无放射线损伤。

【关键词】肺超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073-0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系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原发或继发性缺乏,导致由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嗜伊红透明膜形成和肺不张,以致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和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严重肺部疾病[1]。2018年10月—2019年4月,我院用肺超声对90例新生儿RDS进行诊断,并与胸部放射线结果比较,得出超声图像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的特点。并且对于病情的进展及监测,肺超声操作的可重复性高,可有效减少新生儿放射或CT线检查的照射损伤。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RDS新生儿患者90例。其中早产儿71例,足月儿19例,男婴60例,女婴30例。经儿科查体、生化检验和放射线胸部检查确诊为RDS,之后做肺部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胸部放射线结果对照。

1.2 方法

1.2.1仪器 本研究使用的仪器为Mindray床旁超声诊断仪,型号M9,频率为7.5MHz的线阵探头。

1.2.2检查方法 患儿保持安静下对肺的各个区域依次进行矢状面和横断面扫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胸膜线光滑和连续程度、肺组织有无实变区域、A线和B线分布及支气管征情况、胸腔积液情况、肺滑(壁层和脏层肺膜之间的滑动是否消失。

2.结果

RDS患儿有以下超声表现

(1)肺部局限性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本组查见90例有以上征象。

(2)白肺或肺泡-间质综合征:本组查见90例有以上征象。

(3)胸膜线异常及A线消失:本组90例患儿查见胸膜线增厚、清晰度降低、或消失,同时伴有A线消失。

(4)胸腔积液:本组27例患儿查见少量胸腔积液。

(5)肺部壁层胸膜线与脏层胸膜线之间的滑动消失:RDS患儿30例均可见。

3.分析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应该及早明确诊断,改善患儿的预后。虽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是导致RDS的根本原因,但是目前仍然缺少检测该物质的可靠方法。目前对RDS的诊断依赖患儿的临床症状、血液生化分析和胸部放射线检测[1]。根据以往的经验,目前临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病情评估,影像学上主要依靠胸部放射线检测。但是短时间内多次胸部放射线检测对患儿的辐射伤害不容忽视[3]。肺部超声检查可及时、多次进行患儿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现在得到了临床医生的极大认可。

肺超声诊断RDS与放射线对比:(1)RDS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导致的肺不张,放射线检查仅能显示双肺均匀一致的毛玻璃样改变及白肺,肺超声提供给我们更多的信息,不仅能够发现肺不张,而且能够发现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及胸腔积液[1]。(2)肺超声可随时检测、可避免射线损伤,可用于病变进程的监测。肺超声诊断RDS临床符合率高,方便快捷,对患儿无放射线损伤等优势。

新生儿正常肺超声影像学特点:新生儿正常肺组织在超声下呈低回声,胸膜线呈高回声,光滑、清晰、规则,宽度不超过0.5mm,A线呈光滑、清晰、规则的高回声,与胸膜线等间距平行排列,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回声强度逐渐减低;无(出生3d后)或仅有少数几条B线(出生24~48h)、无间质综合征和胸腔积液。

RDS的主要超声影像学特点包括:肺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膜线异常、肺滑减少或消失、肺岛消失、胸膜积液、肺搏动及弥漫性白肺等[1]。Ⅱ级RDS主要表现为位于胸膜下(起源于胸膜)的局灶性肺实变,范围小,呈小点片状改变支气管充气征可不明显;Ⅲ~Ⅳ级RDS则肺实变范围明显扩大,从胸膜下像深部肺组织累及,支气管充气征也愈加明显[2],实变区可见血流信号。本组90例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实变改变,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肺实变范围扩大至肺野深部,支气管充气征亦更为显著。

间质综合征(interstitial syndrome)与白肺(white lung)肺野内有3条以上B线存在时称为间质综合征。如果在肺野的每个区域均表现为密集B线、A线消失则称为“白肺”。“白肺”是严重间质综合征的表现[2]。本组90例患儿均存在间质综合征,可存在不同肺脏区域。并且双肺各个肺脏区域,超声表现也不同。

【参考文献】

[1]刘敬,曹海英,程永秀.新生儿肺脏疾病超声诊断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刘敬,肺脏超声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8):1438-1440.

[3]王陈红,施丽萍,马晓路,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动脉导管未闭转归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8):688-693.

论文作者:邹晓攀1,段钰萍1,郭道宁1,王焱1,管利蓉2,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  ;  ;  ;  ;  ;  ;  ;  

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声像学特征分析论文_邹晓攀1,段钰萍1,郭道宁1,王焱1,管利蓉2,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