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课的三种基本模式_读书论文

课外阅读课的三种基本模式_读书论文

课外阅读课型的三种基本范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三种论文,课外阅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外阅读课的教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兴趣为先,方法为上,习惯为本。课外阅读课还应在“导”上下工夫,导读方法灵活到位,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课型划分。若以“教学活动方式”来分类,可分为引读课、提升课、分享课、听读课、讲述课、绘本聆听课、自由阅读课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和作品特点来确定和选择哪种课型,进一步激发兴趣,习得方法,养成习惯。

      本文就以其中最基本也最典型的引读课、提升课、分享课来进行阐述。

      一、引读课

      1.学习目标任务定位

      这是学生对作品陌生状态下的课。

      课堂旨在运用多种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了解文本大意,找到作品特色;精选教学内容,教授读书方法。

      2.教学特色

      趣味性:根据作品特点、学生实际、教师自身的阅读经验,选择引读的激趣点,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触发性:从全书的一个点出发,进行多角度的发散和深入,一步步对作品的内容、表达的特点等进行研究,为学生能自己进行课外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领性: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作品中获得最大的收益,真正明白作品作为经典的价值所在。

      3.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展示书名。

      可采用猜谜、儿歌、插图、歌曲、动画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书名展示可在课始,也可在课中,甚至是课终,要看课堂的实际需要。

      (2)巧妙荐读,设置悬念。

      这是引读课最重要的环节,主要方法有:作者介绍、妙用书评、目录激趣、片段赏析等等。

      (3)制订计划,课外延续。

      引导学生制订课外读书计划,将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读书计划因人而异,可根据所读作品的篇幅和难易程度来确定。

      4.教学策略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欲望。

      小学生天生就充满好奇心,所以设置悬念是很有效的阅读推荐策略。通常可以通过片段阅读、图片想象、目录猜测、媒体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譬如,江阴课外阅读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胡怡萍老师在教学《负鼠比利大叔奇遇记》时就采用了目录猜测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这是一本特别好玩的书。刚才同学们读的实际上是这本书的目录。目录不但要会读,还要会发问。谁来根据目录提问?

      (屏显目录)

      师:经过提问,我们对这本书就更好奇了。目录除了能用来提问外,还可以用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叫做“发现”。看看目录,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觉得这本书一定特别有意思,我好想马上去读。

      生:我发现负鼠比利大叔是这本书的主人公。

      师:是的。除了主人公,你们发现还有哪些小动物呢?(生答,略)它们还有好听的名字,打声招呼。(屏显动物图片:豪猪、蓝松鸦、狐狸、彼得兔)

      师:我们读了这个目录,有了很多的发现和收获。目录里的学问大着哩!以后我们拿到一本新书可别忘了读读目录。

      不得不说,目录猜测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他们对作品充满了好奇。因为,这一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作品本身的特色。

      (2)妙用内容,引发阅读期待。

      学生是比较感性的,具体形象有趣味的东西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所以,寻找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容易引起他们愉快情绪的内容做教学切入点,能引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

      那么,如何在由十几个小故事组成的《负鼠比利大叔奇遇记》这本书里选择内容作为教学切入点呢?胡怡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师:第一个故事说负鼠比利大叔来到了养鸡场,他住在绿森林,来到养鸡场干什么呢?(出示:比利大叔来到养鸡场,偷偷地溜进去,没有被任何人看见。他惊喜地发现满养鸡场都是鸡蛋。比利大叔乐得两眼发光,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师:谁能把这种偷偷的感觉读出来?(生饶有兴趣地读)

      师:(屏显比利被捉图片)这一幕,被臭鼬吉米看到了,他以为比利大叔死了,伤心极了。比利大叔的死对头狐狸雷迪却乐极了,可没能得意多久,(出示:“狐狸雷迪抬起头,朝比利大叔的洞口望去。这时,他头上的每一根头发都竖了起来。他吓得牙齿咯咯作响”。)

      师:是的,比利大叔还活着。他想办法脱险了,那他是怎么脱险的呢?后来又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自己去读书就全明白啦!

      这里执教者精选了几个故事中的一些句段,通过读读、猜猜、品品等形式,初识了比利大叔和狐狸的形象。因为执教者没有给学生答案,所以更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感。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读读比利的歌声、编编儿歌、体验角色、创编故事,同样能引发学生对作品的阅读期待。

      (3)感受影响,产生阅读向往。

      阅读期待除了来自于作品的本身,有时还源于对作者的喜爱,或者对作者、对作品影响力的好奇。教师推荐作品时,可以出示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讲讲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无限向往。譬如推荐《夏洛的网》时,可出示这样一段话:“在理想的世界里,应该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告诉学生这是有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并告诉他们,这本书曾被誉为“美国最伟大十部儿童文学之首”,这些信息的传递都会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阅读向往之情。

      二、提升课

      1.学习目标任务定位

      这是在学生进行了一定时间的阅读后的课。

      课堂旨在突破阅读中理解的难点,抓住作品的亮点,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把握阅读提升的突破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教学特色

      聚焦性:聚焦阅读的难点,紧扣作品的亮点,精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深入性:通过咀嚼、玩味经典的片段,深入探究表达的手法和特色。

      专题性:整合同一体裁或同一题材的作品,了解特点,提高阅读乐趣和阅读品位。

      3.基本环节

      (1)揭题导入,了解大意。

      可以直接揭题,也可以运用名言、名人的评价导入新课。因为是提升课,所以要了解作品的大概意思,可采用说一说、练一练、填一填等形式,让学生理清文脉,了解内容。

      (2)以“核”定教,习得方法。

      这是阅读提升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重要价值所在。针对阅读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点来进行教学,这个点就是教学的内核。譬如,学生一般不能读懂、读透的地方,或者是整本书中最精彩、最特别的地方。教学要尽量体现阅读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能从读懂这一本到读懂这一类,进而会读这一类。

      (3)迁移运用,提升水平。

      这个环节是在全体学生明确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阅读实践,迁移运用,提高运用水平。

      4.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设置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品的特点,有层次、有坡度地设计一些方法指导的内容,有的放矢,不断渗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实际,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譬如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学生大多能通过故事情节了解和体味纳粹的邪恶以及犹太民族在二战中经受的苦难,但很多学生不能体会这一绘本中“暗示”和“象征”的表现手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着重关注作品的细节,通过对比阅读去感悟这一绘本特有的暗示、象征的表现手法,引领学生真正获得超越情节、人物后对战争的认识、思考和体悟。这才是有价值的提升课。

      (2)品味语言,获得方法。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方法、运用方法,将方法指导融汇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分析探究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品味经典片段,习得语言,在实践过程中提升阅读品位获得阅读方法。譬如《夏洛的网》,我们教学时可以聚焦少量的经典篇章和句段,采用合作探究、角色体验、情景创设、感情朗读等方法,去发现威尔伯的成长轨迹,去追问威尔伯成长的因素,去感受夏洛的无私奉献对威尔伯成长过程所起的关键作用,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夏洛和威尔伯的精神形象引领成长。这样上课,学生才会发现,书还能这样读,这样读似乎更有味道。这是提升课应该达到的境界。

      (3)专题阅读,提升能力。

      通过专题阅读指导,让学生领略阅读某一类作品的乐趣,了解作品特点,学会阅读此类作品并产生浓厚阅读兴趣。

      譬如绘本《安娜的新大衣》和《凯琪的包裹》,这都是从孩子的视角来讲二战的,只不过它们表现的方式不一样,可以放在一起进行阅读指导。再如,《獾的礼物》《一片树叶掉下来》《爷爷变成了幽灵》这些都是关于死亡的故事,也可进行专题阅读,让学生充分领略这些作品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三、分享课

      1.学习目标任务定位

      这是学生阅读结束后的成果展示和交流课。

      课堂旨在以生为本,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表达空间,在交流和互动中展示阅读成果,获得知识、能力、审美情趣的提升,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最终唤起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2.教学特色

      互动性:师生平等交流,让每个人的思想火花在课堂碰撞,资源共享。

      多样性: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分享。静态展示有自创绘本、读书心语等;动态分享有朗诵、讲故事、演讲、辩论、比较阅读等等。无论是哪种形式,都要努力让学生成为作者的知音。

      拓展性:带着读书成果走向同一体裁或题材的比较阅读,并延伸到以后的阅读,从作品走向生活。

      3.基本环节

      (1)创设氛围,揭示主题。

      用生动的语言、有趣的形式进入课始状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敢于分享,乐于展示。

      (2)展示分享,点拨评议。

      这是分享课的主要环节。低中年级可采用表演、朗读、讲故事、小组比赛等形式,高年级则倾向于关注学生独特的读书感受和体验,譬如文本鉴赏、书评、比较阅读等。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资源,提升点拨,将话题引向深入。

      (3)多元评价,拓展延伸。

      当堂对学生的分享展示情况给予多元评价,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读书收获,激励学生深入阅读,实现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4.教学策略

      (1)精心组织,全员准备。

      准备阶段,全员参与,强调合作互动;分享展示阶段,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评议阶段,自评互评教师评,进一步激发读书热情。

      譬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阅读起来有点艰涩,如何让学生快乐分享?江阴名师袁祎这样安排分享的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盲聋哑人,海伦能做很多事,骑马、划船、下棋、游泳、阅读、写作……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你能选一件事来简要介绍吗?你能揭开这些事儿的神秘面纱吗?这样一来,学生对自传中所写事情来了兴致,阅读与交流的欲望得以激发。通过自主分享海伦的那些事儿,学生对海伦生活的丰富与精彩就有了真切的体会。

      (2)教师指导,及时点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及时点拨与指导,调节气氛,把握时间,让学生的展示和分享层层深入。

      袁祎老师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分享课中这样设计:海伦用内心的光明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感动世界,感动你我。与海伦相比,你觉得自己该怎样面对生活呢?在学习单上用一两句话写下你的感悟。学生交流后,老师接着说:同学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收获,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读出自己。

      (3)注重趣味,形式多样。

      阅读成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也是体现学生个性的。要把课堂变成分享语言实践的舞台,提升知识、能力、审美情趣,提高班级文化品位。

      譬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分享交流,可用感想式批注的读书方法,让学生看见海伦强大的内心世界;还可用“我最难忘的海伦名言”的演讲,让学生将作品与自己联系起来。

标签:;  ;  ;  ;  

课外阅读课的三种基本模式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