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财务报告的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报告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展望之一:因特网上的企业报告
关于因特网上的企业报告的建立,我们已拥有的互不排斥的电子报告技术有:(1)信息的静态再现技术:光盘驱动器、电子纸、超文本链接标识语言;(2)多媒体增强:插件程序、多媒体;(3)用户互动和知识管理技术:数据库、搜索和元数据;(4)XML和智能代理人等。笔者认为,关于因特网上的企业报告的设计要基于各个公司都有各自的网址或有公认的指定披露网站的前提下,可分为两部分:
1.公司状况实时报告——这是从时间而言。公司内部设置财务信息机构,可以将会计处理程序以及编报程序在网上连成一体,将整个会计的核算流程,从原始凭证的信息输入到最后的会计报表数字输出在同一时间完成。实时将公司的财务状况披露于网上。这种同步财务报告使关注公司信息及业绩的企业管理当局、财税机关、银行、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及企业职工等利害关系主体都能在任何时点在因特网上找到企业的最新财务状况,而不必等到一个会计期间结束。企业的经济业务的发生得到实时计量。
2.会计准则规定的财务报告体系的披露,包括以前年度的报表(如果企业在网站上公布了历史财务数据概要,则支持这些数据的会计原则必须清楚地加以说明。例如:应当说明每年的历史数据是否是以当时有效会计原则所编报的原始数据;应当说明数据是否按以后生效的会计原则进行过追溯),并且还应披露一些国家调节的宏观政策、相关税费的特殊规定及审计报告等——这是从信息含量而言。如果企业在Web站点上同时提供了基于IAS和其他一个或多个国家会计准则的整套财务报表或其他财务信息,则每套财务报表的会计准则基础应该可以清楚地识别,同时应该说明对每一准则的遵守情况,重要的差别应加以解释。网上信息不受任何限制,不仅可以披露规范的报表信息,而且可以披露内部管理的信息;不仅可披露财务信息,还可以披露非财务信息。
展望之二:第四表对现代财务报告三表体系的加盟
近年来,企业的复杂性不断增强,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传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报告三表体系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和相关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体系要求改革。
笔者认为,我们的报表必须保留现行会计模式的基本结构。但在财务报表中,要对市场价值提供较为宽容的确认。凡能快速成交的金融资产应按市场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上表述。这些资产的未实现价值变动,不应包括在传统计量的盈利中(按照会计准则,大部分利得和损失是在损益表中报告的),而应记作暂时的项目直到资产销售实现时,在一个新的、第四财务报告上报告,来调整一个时间财务状况和一个时期内的盈利之间的不协调。这个新的、第四财务报告就是全面收益表。
全面收益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由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他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全面收益”是建立在资产/负债收益观的基础之上,而传统的“收益”定义则建立在收入/费用观即“配比概念”的基础之上。因此,全面收益的组成公式是:“收入+费用+利得-损失=期末与期初不含与所有者的净资产的变动”。
全面收益报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净收益即已确认及实现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一部分是其他全面收益即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损失。并且前期已报告为其他全面收益的某些已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项目,若本期全部或部分已实现,又在净收益中报告,这就产生重复计算。在此情况下,需要进行重新分类调整,以减少累计全面收益的虚增。
第四财务报告——全面收益表可以较好地报告能够快速成交的金融资产的未实现价值的变动,与所有者交易无关所引起的权益变动等当前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的一些项目。并且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的收益能够较好的确认,使收益计算的一致性增强,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
展望之三:非标准报告模式的采用
迈入21世纪,行业的竞争、风险的加剧,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的不断演变,传统的标准报告模式已渐渐显得“力不从心”,在基本肯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前提下,试提出以下非标准报告模式以作补充:
1.自助报告模式。传统的财务报告采用通用、规范的格式,反映了定期、定量但并不完整的财务信息,故财务信息的单一性和固定性一直是财务报告的缺陷。为此,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索特提出了“事项会计”理论,其内容为“在不完全了解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决策模型的情况下,会计应立足于提供与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即将数据综合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可构想出一种新的财务报告模式——“自助”报告模式。自助报告模式将一改只能由各种不同类型信息需求者去适应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的历史。在这种模式下,会计系统将被重新设计和构建,具备能够完成多重信息处理的功能,并且其提供的信息属性将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自助”报告模式将满足不同用途的会计信息用户按其需求重新编制报表,同时,还避免了完全由管理当局编报对盈利管理进行操作的弊端,为有效的审计和使用会计信息扫清障碍。
2.预测报告模式。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都急需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在用户的投资决策用途导向下,会计要求面向未来,提供更多具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而目前,我国只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中公布盈利预测信息。另外,编制预测报告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需要。相信事后信息与事前信息并重将是未来财务报告发展方向的新格局。在预测报告中,管理当局应当根据未来的经营环境以及将采取的行动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作出预测。一般预测报告首先要披露管理当局进行预测的根据及基本假设,接下来说明预测的利润增长速度和税前利润额,及按现行税率计算的税后利润分红,最后要说明公司实现以上预测的手段,即公司的经营方向是否有改变或者补充。财务预测报告模式若能作为补充附表得以广泛应用,将大大弥补财务报告中历史信息不足以预测未来的缺陷,并且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决策,避免了财务预测消息通过非正式渠道传播出去误传、误导的可能。
3.分层财务报告模式。所谓分层财务报告模式,就是将财务报告的内容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予以灵活报告的披露模式。其中:第一层次包括所有符合可定义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等特征的信息,即在目前会计准则体系下,传统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以绝对数量货币额来表达的信息;第二层次是报告仅具有定义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但不能可靠计量的信息。这一层次设置的出发点是知识资本在未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未来财务报告中一定要反映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的智力知识资本信息,克服传统财务报告不反映知识资本,低估企业资产总额,忽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的缺陷;第三层次报告那些符合相关性、可靠性,但不符合定义性和可计量性的信息。近年来,诸如“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一批新的“组合”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推出,而传统财务报告将它们排斥在外,势必会对报告使用者构成潜在风险。故在此,可借鉴FASB和IASC在金融工具上的做法,先将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在这一层次披露,待时机成熟后,再研究确认与计量的实务操作;第四层报告那些只符合相关性的事项。如企业背景、关联方信息、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等非财务信息。这一层次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的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综合分析评价及对企业前景的判断,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