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地区结核病防治所 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呼吸衰竭的患者89例,按品管圈护理为分界点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护理,对两组的VAP的发生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russels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按需吸痰次数多于对照组,床头抬高达标率高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呕吐率、微创气管切开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的时间比对照组长,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显著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VAP;品管圈;护理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较常见的医院感染,容易导致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死亡率上升。因此,积极预防VAP的发生非常必要。品管圈(QCC)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活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开展能够持续不断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本文笔者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呼吸衰竭的患者89例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品管圈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89例患者,均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以品管圈活动为分界点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在44~76岁,平均年龄为(59.6±11.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在45~80岁,平均年龄为(60.1±1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开始行相同模式的机械通气;其次,对照组患者给予病情观察、治疗性操作、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实施如下品管圈护理:
1.2.1 成立品管圈
首先,以品管圈的统计手法、活动开展方法、参加人员的注意事项以及圈长应具备的条件等为重点对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培训,培训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准进品管圈,并进行民主选出专科组长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带领圈员进行品管圈活动开展。
1.2.2 品管圈活动主题
圈长组织开展品管圈会议,每位圈员提出一个候选题目,经过全体讨论,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打分,根据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较高因素,确定主题为“减少呼吸衰竭患者VAP的发生率”,并将VAP的发生率控制在10%以内,床头抬高的达标率控制在90%以上,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等为目标,每两周一次,每次1~2h,在每周一的下午进行。
1.2.3 品管圈护理方法
第一,体位护理。无禁忌症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并将床头抬高30°~40°;第二,口腔护理。采用蘸有口腔清理液的消毒棉球依从牙齿、咬合面牙龈、舌面、硬腭、颊、导管顺序反复擦洗至洁净,3次/日;另外,在擦拭结束后同时吸尽口腔内液体,避免发生误吸;第三,合理胃肠营养。鼻饲时若患者无禁忌症可将床头抬高40°~60°,严密监测患者胃内容物,若胃肠蠕动差者可加用胃肠动力药物。第四,排痰护理。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可行体外震动排痰机,促进痰液松解,并根据患者的痰鸣音进行适时吸痰,以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且吸痰前可提高氧气浓度,以确保安全;若患者出现咳嗽无力时,则可辅助其改变体位进行吸痰;若痰液较为粘稠时不易咳出时,则给予雾化吸入,或遵医嘱应用祛痰剂。第五,对于呼吸机依赖拔管困难者,尽早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1.2.4 品管圈完善
每月召开1~2次圈会,将品管圈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并共同讨论活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商议解决的有效办法;同时,在圈内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以便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品管圈活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按需吸痰次数、床头抬高达标率、VAP发生率、呕吐率、微创气管切开率、机械通气的时间、APACHEⅡ评分、Brussel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而Brussels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另外,观察组的按需吸痰次数多于对照组,床头抬高达标率高于对照组,VAP发生率、呕吐率、微创气管切开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的时间比对照组长,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临床急危重症,其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做好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预防和控制十分关键,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品管圈护理路径的推广应用,圈员通过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提高了护理质量。[2]本文研究中,我们将品管圈护理应用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VAP预防中,有效降低VAP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的治疗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预后效果(P<0.05),详见表1和表2。这主要与QCC中实施床头抬高、口腔护理、吸痰护理、合理胃肠营养、微创气管切开等措施有关。
总之,品管圈护理不仅减少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而且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广泛开展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芳,文艺,张理,等.品管圈在ICU改进吸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2014,12(19):1803-1804.
[2]史冬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后护理要点及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68-769.
论文作者:冯全湘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患者论文; 品管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机械论文; 呼吸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