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有效的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当教育对象为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时,教师必须根据其特点调整语言的使用与技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再将他们带进精心设计好的课堂。
教师就像一位画家,画家手持画笔,其自身的语言素质就是一个颜料丰富的调色盘,是否能画出绚丽的作品,就看是否能将手中的颜料运用得当。然而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语言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如何正确、科学地运用语言技巧,以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认识小学教师课堂语言的价值
教师课堂语言,主要以有声语言为主,加上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辅助,具有口语的特点。但由于教学特定需要,较之于一般的口语,它又吸取了书面语的准确、精炼、严密的特点。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通俗、晓畅,而又相对典雅、蕴藉的。著名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的确,教师口语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了粘合剂的作用,语言质量越高,粘合力就越强。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能使一堂课饶有趣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学效果也将事半功倍。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口才之于教师,则尤其重要,它作用于人的心灵。教师课堂语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语言来传达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一个语言表达好的老师的语言运用应当是深入浅出,语言形象生动的,在这样的课堂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老师所传达的信息,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增强说服力,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口语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在小学生眼中,教师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不仅在课堂上影响学生,也会在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口语直接地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分析小学教师课堂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堂语言不清楚。不管是哪个教学阶段的教师都应当做到语言清晰,使用准确、流畅。语言清楚就是指说话明白,具有条理。说话明白是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口齿含混不清楚。经常听到小学生这样议论:“上某老师的课最难受了,根本就听不懂他在讲什么。”那么,为什么会有“听不懂”的现象呢?其实不见得是由于教师知识水平不高,教师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往往就是口语表达方面的问题。有些教师的语速过快或者发音含糊,便是导致学生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小学教师,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这是对自身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吐字不清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在课堂中就像在迷雾中航行的船,而教师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如果连灯塔都模糊不清,航船怎么能顺利地前进?
(2)提问语模糊不明确。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送信息,并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我国古代学者就曾经指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段话的意思是教师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走。也就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踊跃发言。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专家说,教师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如果说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提问则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由于没有钻透教材,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重点,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譬如课堂提问缺乏指向性,或问题指向性不强,答案范围过广,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切入点,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语言失去目标指向性,制约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再如提问缺乏启发性,不少老师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提一些琐碎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义的问题。比如“好不好”、“美不美”、“是不是”、“对不对”等等,看起来是在搞启发式,实际上是既无“启”又无“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
(3)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判语不准确。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对于语文课来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有时候却不能轻易地用“对”或“错”来判断。尤其是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更需要我们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加以鼓励。当然,对那些是非对错的回答,教师也应该有个明确的判断,而不能一味地无原则地“鼓励”学生。
2.教师语言使用不规范。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地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语言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和教诲进入儿童的心灵。”因此,掌握标准的、规范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但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使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夹杂方言词汇。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硬性条件。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普通话则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这是一道硬杠杠。普通话对于教师来说,就好像剑客手里的利剑,普通话越好剑也就越锋利,只有在剑锋锋利的情况下,剑客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小学生正处于模仿接受并学习的阶段,如果连老师自己都不能讲标准的普通话,又怎么能期望学生学好普通话?教师必须尽量克服方言的影响,还学生一个纯正的普通话教学环境。
(2)教师教学语言过于口语化,容易产生语法错误。虽然教师口语也具有普通口语的特点,但由于是教学用语,所以比一般的口语,它又吸取了书面语的准确、精炼、严密的特点。但教师在运用口语时,也容易产生一些语法错误,如:“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现在。”这句话将时间状语放到了句子末尾,明显是受了日常口语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就应摒除这些不规范的口语化的说法。
3.教师口语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作为教育阶段的特殊群体,其心理特点与成年人,甚至与中学生都有很大不同。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并根据其独特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小学生心理学》明确指出:“通过小学教育给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小学教师的主要职责。要履行好这个职责,应了解儿童,特别是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所以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对自身语言运用做一些调整,并在调整中避开语言缺乏趣味性,教师语言欠生动形象等缺陷。
三、解决小学教师课堂语言问题的策略
梳理了小学课堂语言运用时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就得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师是使用教学语言的主体,所以要想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就必须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句句有用,字字精确。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当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巧妙地运用教学口语,才能更好地在教学工作、人际交往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自我反省,加强语言修养。自我反省是很好的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方式。因为各学段各科目的课堂语言在运用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使用特色,每个教师都应找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率的语言运用方法,这是无法简单地从其他教师的身上学到的。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注重自我反省和自我领悟。在课后经常反思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是否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是否过于深奥、晦涩。反思自己讲授的知识点能否被学生所容纳、吸收。经过这样的反思,能使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口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对照,明确问题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每次我上完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反思自己这节课说了多少废话,然后从读书中丰富自己的语言艺术,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魏书生为我们每一个教师做出了榜样。
2.注重语言的幽默性和趣味性。小学教育阶段之所以特殊,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的特殊性。因此,在课堂语言的使用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特点,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讲解课程时注意语言不能深奥难懂,最好经常运用富有趣味性、幽默性的句子。就像在一湖静水中不断扔入石子,使湖面不再死气沉沉,活跃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譬如在汉字教学中,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有教师在教“回”字时,发现有学生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课上,老师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你们也太不礼貌了。明明看见老师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太不礼貌了。”学生听了,一个个心领神会。这样富有趣味性的语言不仅点出了学生的错误,还能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学习心情,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
3.注重肢体语言与教学口语的配合。课堂教学中除使用语言外,非语言交流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譬如使用肢体语言。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师生交流天地,如能给生动形象的语言配上得体的肢体动作,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将肢体语言与教学语言配合使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并不断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系统。语文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必须学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听觉系统便不失为一个好的对策。因为小学生对于语言中所流露的情感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通过教师说话的语气和神态洞悉教师所要传达的情感态度,我们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敏感性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肯定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用较高较快的语气、语调去赞许,这样会给学生以很大的鼓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轻重强弱的变化,用自己体验到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启发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
5.坚持苦练课堂语言基本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认识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正确与否。因此,教师要真正提高自身的课堂语言艺术水平,必须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中运用。把平时向教师、群众、媒体等学到的语言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有计划地设计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语法、修辞、音量、语调等方面都做好精心的准备,而后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落实,再根据课堂反馈予以及时的调整和丰富,长期坚持下去必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语言,潜心钻研,掌握规律,学点语法修辞和逻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打好坚实的语素基础,还要苦练语言基本功,长此以往教师的课堂语言就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并且从课堂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
论文作者:赵小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语言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口语论文; 小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