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新顺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防城港 538000

【摘 要】目的 对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患者能够更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胃、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其具有发病急、快、病情严重且变化较快等特点[1],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传统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通过开腹手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逐渐被广泛运用。本研究针对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0例,其中,对照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38.1±2.5)岁,从发病到手术时间2-18小时,平均(7.9±1.1)小时,观察组男49例,女21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37.6±2.1)岁,从发病到手术时间2-19小时,平均(7.5±1.3)小时。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论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穿孔修补术,首先,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胃肠减压,采用抗生素防止患者出现感染,对手术部位严格的消毒和清洁,向患者注入一定的阿托品,注入方式为肌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选择仰卧位的体位方式。其次,设立四个腹腔镜孔,在患者脐下部位穿刺气腹针,压力在13mmHg,在气腹针的辅助下向患者体内置入腹腔镜,随后,通过抓钳在胃左下方进行牵拉便能够发现患者的穿孔部位。再次,在找到穿孔部位后,沿着十二指肠在穿孔边缘0.5cm处进行间断缝合,间断缝合就是在患者穿孔处的上、中、下部位各缝一针,需要注意的是,在间断缝合过程中,尽量避免在瘢痕处缝合。缝合结束后,将患者体内的腹腔积液冲洗干净,并将脓苔清除干净,进行引流管的安置,将引流管固定到皮肤上。最后,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应采取半卧位的体位,对患者进行持续性胃肠减压,直至患者出现肛门排气和排便为止,患者在禁食期间,应注意维持其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进行持续的抗生素治疗,最大程度上减少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而患者排气过程一般在36小时至48小时之间。

1.3观察指标[2]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并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其术后仅有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43%,而观察组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4例肠梗阻和2例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明显高于观察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主要是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后向深部发展,从而导致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青壮年当中。发生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主要原因有患者精神过分紧张,溃疡致使穿孔,胃内压力增加,引起胃壁薄弱部位破损出现穿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水杨酸[3]等激素患者,经常会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发作,并发展成穿孔,患者劳累过度、失眠以及长期吸烟、饮酒,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发生,患者在发病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突然十分剧痛,且疼痛难以忍受,伴随一定的恶心、呕吐症状,且呕吐物中带有鲜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初期、反应期和腹膜炎期[4],初期患者在发生穿孔时,由于穿孔带来的一系列神经循环系统的刺激反应,可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四肢发凉、出冷汗、患者脉搏较快但弱,体温不稳定,呼吸短促,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自行好转,反应期表现为患者呼吸困难,腹膜炎期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并呈现出休克症状。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时制止胃酸对消化道的腐蚀作用,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传统的开腹手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虽然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慢,导致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程度,也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而腹腔镜手术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逐渐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中更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中,通过不同手术方式的分组对比可知,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14.29%,两组有显著差异,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本研究结果得出,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伤口能够更快愈合,有助于患者更快恢复健康,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在临床中应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卜震.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01:71-73.

[2]李文堂.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20:39-40.

[3]马显华.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3,2:153-154.

[4]王玉文,马景峰,吴威,等.腹腔镜与开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3,5:350-352.

论文作者:张新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  ;  ;  ;  ;  ;  ;  ;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研究论文_张新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