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我们对于城市的发展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因此基于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实际,在其中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是关键。海绵城市理念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于城市发展的最新思考,在意识层面具有很强的先进性。本文结合实践,首先,分析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其次,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运用的意义,此外,思考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际,为今后的城市发展做出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海绵城市;给排水设计;意义;运用
引言
理念体现了我们对于发展的认识,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践理念,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新理念下,我们重新定义城市生态的内涵,要平衡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的关系,因此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是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层面的要求。从城市发展实际的角度分析,干旱与内涝两个极端[1],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对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提升城市对于水资源的涵养能力,对于城市功能的实现,城市宜居程度的提升也是必要的,因此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也是城市发展实际层面的需要。
一、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分析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其意义简单而言就是使得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释放水资源,总体而言就是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提升城市中建筑物、绿化设施、道路等吸收雨水的能力,从而实现对雨水的滞留、净化以及二次使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家排水设计中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极端降水天气对于城市影响,并且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能够促进城市对于数字源的有效利用,这在城市水资源普遍短缺的背景下,也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也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是有利的,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的意义分析
1、提升城市环境适应能力
人类活动的增加,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城市市场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尤其是城市内涝的发生,能够使得城市的生产生活停滞。首先,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入,能够增加城市对于水资源的涵养能够,降低极端天气对于城市的影响。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运用防、排、滞、渗、蓄等措施有效避免极端暴雨天气时城市出现内涝的情况,提升城市的环境适应能力,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2、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排水工程就是对于城市的污水,废水以及雨水进行排出。传统理念下,城市排水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简单地进行排水,对于污水,废水,雨水的处理以及再利用是缺失的,这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2]。而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促进排水系统的升级,完善排水系统,在满足排水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水处理设施,对于污水,废水,雨水进行处理。例如,通过对雨水的滞留、净化实现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同时可以利用城市绿化设施对部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达到可以再次利用的标准,这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3、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我们思考的传统。传统模式下的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没有考虑雨水的涵养问题,因此容易使得城市发生干旱以及内涝,这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给排水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促进城市设施对于追资源的涵养能力,使得城市能够滞留一定的追资源,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对于雨水进行回收利用,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大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实际探究
1、车行道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结合市政给排水设计实际,进行海绵城市理念的实践是关键的。首先,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关键在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城市设计,增加其对于水资源的涵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道路作为重要的城市设施,在传统的建设过程中,车行道均是采用非渗透性路面,这种路面不仅在降雨天气时会出现积水的情况,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同时还会导致地下水循环断裂,从而在城市内出现热岛效应。其次,利用海绵城市理念下,应带采用渗透性路面,使得路面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促进路面涵养水源的能力。例如,在车行道路面设计中,可以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或者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此外,车行道设计中,还应当积极应用新型渗透型路面材料[3],在满足形成要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促进车行道涵养水源的能力。总的来说,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我们应当创新思路,利用好车行道这一城市设施,提升城市涵养水源的能力。
2、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也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因此优化人行道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和车行道一样,人行道也采用透水型路面,在强降雨天气,能够使得雨水渗透到地下,防止城市内涝发生。其次,人行道在设计的过程中,影响设置一定的横坡,因为人行道旁一般要设置相应的绿化带,设置一定的横坡,能够使得雨水流入绿化带,更加提升了人行道对于雨水的吸收能力。在具体的横坡设计中,路拱横坡应保持在1%~2%,纵坡应不超过2.6%。此外,由于人行道的通行强度不大,因此应当优化路基设计,增加路基的走水通道,使得路面下渗的雨水能够有效地地流入地下。例如,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人行道路基的密实程度,或者采用单一级配,粒径较大的填料进行路基填筑,增加路基的走水通道。
3、城市广场设计
城市广场作为重要的城市设施,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也应当考虑城市广场的设计。首先,城市广场有着较大的面积,并且广场相对于路面而言其荷载相对较小,可以采用透水砖路面的形式,或者也可以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形式,在广场的下方应设置生态雨水滞留池,涵养城市水资源、其次,城市广场有着较大的空间,因此在下方设置雨水滞留池的同时,还应当设计相应的雨水净化处理设备。例如,对于滞留池中的雨水进行简单地净化处理,可以作为广场景观水体的补充,譬如喷泉、水池等,也可以用作广场清洗用水以及广场绿化带的灌溉用水。总的来说,城市广场有着较大的空间,在城市中分布广泛,利用城市广场的优势,全面发挥其涵养水源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创新思考,
4、道路绿化设计
传统市政建设中,城市绿化带一般都高于路面。这就使得绿化带无法有效地接收路面的雨水,没有有效地对于雨水进行截流,在海面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也要进行相应的优化。首先,要利用城市道路绿化带对于道路雨水的截流能力,优化设计,市政道路的建设应略倾斜于中间绿化带,是绿化带与路面之间保持5~8厘米的落差,以便实现雨水收集。其次,在绿化带的底部要铺设随时盲沟,盲沟的底部铺设碎石层,以便雨水的渗透。此外,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对于绿化带的设置不断地重视,越来越多的城市设置大量的,连续的绿化带,因此结合连续绿化带的设置,在绿化带下设计相应的雨水滞留池,或者设计布置相应的管网系统,增加水资源的过程,实现涵养水源的目的。
5、其他设计措施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创新,除了上述重要的设计措施之外,还有以下设计措施体现。首先,绿化衔接设计就是把绿化带与雨水衔接起来,利用绿化中心植物的吸收能力,将累积的雨水消耗,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在排水需求量低的地方,可以直接把雨水排入到江、湖当中。其次,不断地利用地下空间,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修建大量地地下设施,这些地下设施能够有效地存贮水资源,能够进行排水,能够对于雨水进行处理。例如,建设城市污水深隧工程,将污水排到城市地下的隧道中进行收集,然后集中处理,供应城市的绿化或者景观用水[4]。此外,在城市建筑工程中,也应带优化设计,增加建筑结构涵养水源的能力,也值得我们进行积极探索。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理念是广义的,在城市给排水工程以及其他市政工程建设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
四、结语
本文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从上述五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对于后期市政给排水设计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总的来说,积极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需要我们创新思维,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付昊.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7(24):50-51.
[2].林进南.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8,4(5):22-23.
[3].徐锋.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7(8):214-214.
[4].浦华友.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D].安徽建筑大学,2017.
论文作者:杨示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理念论文; 给排水论文; 雨水论文; 市政论文; 绿化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