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关红玲

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关红玲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医务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常规护理联合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恢复神经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27-02

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的神经内科疾病,其致死率和致残率颇高。尽管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该病的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使患者家庭承受极大的经济及精神重担[1]。本研究分别给予我院60例患者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康复护理,比较和总结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到我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人数均等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55.2±2.9)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病程(4.7±2.3)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54.3±2.6)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4.2±2.1)年。所有患者均经CT及MRI检查获得确诊,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相对均衡,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间的差异适当结合康复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脑卒中疾病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给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不便,患者往往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在悲观消极心理的影响下,渐渐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阻碍治疗及护理的顺利推进[2]。针对此现象,护理人员应以和善、亲切的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未知的恐惧,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增强康复信心,进而积极配合治疗;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针对负面情绪的根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1.2.2并发症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通畅;确保导尿管畅通 ,注意观察尿液量、颜色是否正常;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应激性溃疡;适当抬高患者下肢,增加肢体运动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预防静脉炎[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运动康复护理 降低脑卒中致残率的关键就是进行康复锻炼,锻炼过程中确保患者、肢体功能位置和肢体位置,以关节的活动范围和方向为依据适当进行床上被动锻炼,同时给予患肢按摩;日常训练于发病4日后开展[4]。具体的锻炼方法及运动强度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安排,循序渐进、由轻到重地缓慢进行,避免过量运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3 疗效评定标准

护理效果根据卫生部制定的病科质量控制标准加以评定,分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未有致残;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且致残程度为(1~3)度;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8% 。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护理效果以自制调查表的形式加以评估,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级[5]。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来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分别经两种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基本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满意19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9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满意15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4例,护理满意度86.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作为神经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且近年来其发病率上升及发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愈加凸显。尽管当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脑卒中后遗症依旧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7]。据了解,于病程早期开展系统、科学的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能有效弥补药物治疗的缺陷,促进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护理、并发症护理和运动康复护理三个环节。前二者以调整患者身心状态,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性为最终目的;运动康复是康复护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从根本上降低致残率[8]。本研究结果也再次验证了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患者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于舒.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55-255.

[2]尹红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4:64-65.

[3]王燕.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134-135.

[4]王晓丽,王娇.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3:150-151,153.

[5]苏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24:125-126.

[6]白晶.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08:239-240.

[7]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1:91-92.

[8]孙丽莉.浅谈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19):80-81.

论文作者:关红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  ;  ;  ;  ;  ;  ;  ;  

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关红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