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龚乾金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龚乾金

龚乾金(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莲花小学 陕西省 汉中市 723500)

摘要: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展开此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推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心理健康教育却还有一定问题存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消极影响。要想更加高效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通过更加多样化也更具趣味性的方法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打下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鉴于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几点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0-055-01

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其除了需要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以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而通过对小学各科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道德与法治是和心理健康教育交互与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以这门学科为基础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同时还可以将他们隐藏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以及更坚实的基础。所以,本文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

在当前这个新的发展时期,负责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知识教学的小学教师,必须握紧时代发展脉搏,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挂念的束缚,和学生进行更为平等深入的沟通交流,打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完成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从而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放松,让他们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去,进而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一个更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升对问题学生的重视。实际上,在每个班级都是有问题学生存在的,怎样完成对他们的引导转化一直都是教师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负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小学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和关爱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明白心急吃不到热豆腐的道理,慢慢的对他们进行引导感化;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应该给予十二分的耐心,并单独对其辅导,避免其出现掉队的情况,防止其自信心受到打击。总的来说,小学教师要想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必须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展开更为多元化的辅导教育,这样才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并使其自我调整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二、结合生活案例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小学教师要想更加高效的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应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展开引导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可以在将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的同时,完成对他们视野以及知识领域的拓宽,让他们出现感同身受的感觉,并使他们更为真实的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蕴含的魅力。这样他们才会更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为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并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进行《天有不测风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负责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的小学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展示唐山、汶川以及玉树等地震灾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震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而且这种情况还会使学生出现感同身受的感觉。然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原因的探讨,让他们明白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会造成的恶劣后果,从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更加高效的完成心理健康引导教育,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以此为基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负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小学教师来说,其教学工作展开的基点就是教材内容。因此,要想更加高效的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育,小学教师必须对道德与法治这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展示出来,找出课本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教学,从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例如,在进行《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不同地区风俗习惯的展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丰富性,让他们充分尊重每个人不同的生活习惯,从而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有效增强,并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认知,使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他们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贡献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这个新课改背景下,负责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小学教师,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跳出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活实例以及先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展开课堂教学。从而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完成教书任务的同时,将自身的育人职责充分发挥出来,更加高效的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而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余全耿.《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03):22-24.

[2]张凤媛.怎样结合教材《品德与社会》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50-51.

[3]吴德芳.抓点渗透提高实效——浅谈品德与生活(社会)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6):119.

论文作者:龚乾金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0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  ;  ;  ;  ;  ;  ;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_龚乾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