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治疗体会论文_马红宝

布鲁氏菌病治疗体会论文_马红宝

马红宝

甘肃省瓜州县锁阳城镇中心卫生院 736100

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进入 2005 年以后,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成为发病数上升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之一,使我国布鲁氏菌病防治面临严峻形势。本文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布氏杆菌病在诊断、中西医治疗等方面的体会。

关键词:布病;中西医;治疗;体会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散发性“布病”的认识,现将本院收治的 1 例“布病”病例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3 岁,汉族,常年从事牛羊屠宰工作,因“发热伴双膝关节酸痛 5 天”,于2012 年 5 月 10 日入院。

2 诊疗经过

2.1回顾病史及临床资料:患者于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膝关节酸痛,活动时明显,自觉有发热,以夜间更明显,具体体温未测,感上腹部不适,伴乏力、精神不振,3 天前到卫生院就诊怀疑患“布病”,县疾病控制中心采样查布鲁氏菌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本医院以 “布鲁氏菌病”收住入院。

2.1.1 追溯病史:患者既往患有胃窦炎病10余年。自诉近期屠宰的一批羊来自邻乡,未经过动物检疫部门检疫。

2.1.2入院查体:体温37. 5 ℃,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膝关节无肿胀、压痛,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

2.1.3辅助检查:5 月 8日“布病”试管凝集试验1∶ 3200;5月11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5.8× 10 9 /L,淋巴细胞 46. 7%,红细胞沉降率(ESR)37 mm/h;血生化:碱性磷酸酶 92 U/L;5月 11 日上腹部彩超:左肝钙化点;5月11日血超敏 C 反应蛋白、肿瘤标志物、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 O、结核杆菌抗体测定、肺部 CT、心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2.2诊断依据:(1)患者常年从事牛羊屠宰工作,发病前曾屠宰一批来自邻乡的羊,这批羊未经过动物检疫部门检疫。(2)患者有发热、双侧膝关节酸痛、乏力等不适症状。(3)辅助检查:“布病”试管凝结试验1∶3200;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 9 ×10 9 /h,淋巴细胞 46.7%;红细胞沉降率 37 mm/h。

2.3入院诊断:(1)布鲁氏菌病;(2)胃炎。

2.4治疗经过:链霉素1g,肌注,Qd,多西环素片0. 2 g,口服,Bid,连服3周;同时给予清热透邪、利湿通络等中药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利福平胶囊 0.9g,Qd;多西环素片 0.2g,Bid;并嘱定期复查肝功,服用保肝药和护胃药。患者1 周后自行停药。停药 1 周余再发双膝关节酸痛,来医院门诊重新给予利福平胶囊0. 9g,口服,Qd;多西环素片0. 2g,口服,Bid;治疗6 周之后随访患者病情平稳。近5个月,患者未再发上述症状。

3 讨 论

3.1流行病学: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河北、吉林、陕西和新疆等牧区。布鲁氏菌主要通过体表黏膜接触进入人体。另外也可经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发生感染。

3.2临床表现:“布病”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大关节)、肌肉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和睾丸炎等。其中以波状热、多汗和睾丸痛为特征性表现。感染后累及的组织器官广泛临床表现不特异、不典型,而且有时还会以局部表现起病,故首诊很容易被误诊、漏诊。

3.3诊治要点: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的生活力较强,在烹饪过程中不一定全被杀死,故可因进食带菌牛羊肉后而被感染,而且通过饮食传染者比直接接触病畜。“布病”误诊率较高,有报道本病误诊率为24.2%,更高者可达85%[1]。布鲁氏菌为胞内寄生菌,抗菌药物及抗体等均不易进入细胞内,单一用药难以完全清除细菌。WHO 推荐采用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治疗“布病”,疗程 6 周甚至更长[2]。本例患者服药治疗 4 周后自行停药,停药 1 周后复发。故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随访,督促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全程服药治疗,是“布病”治疗的关键措施。

4 小结

“布病”常见临床表现还有全身乏力、多汗,多于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关节疼痛与发热并行,主要累及大关节,如髋关节等,以上简称为“ 痛、热、懒” 为布病的典型特点。单侧附睾炎或睾丸炎是男性患者常见症状,少数患者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有罕见并发症的报道,如合并心内膜炎致急性心肌梗死、脑栓塞死亡者等。“布病”易误诊误治,结合文献及临床诊断经验原因如下:

4.1因“布病”的散发趋势及发病率较常见病要低,致临床医生对“布病”的重视不够或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4.2“布病”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也是致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病畜接羔、剪羊毛、剥皮、切病畜肉交叉污染等均可被传染“布病”,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未煮熟的病畜肉类,病菌可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内。本组资料中5例患者无牛、羊等动物直接接触史,仅日常生活进食乳制品及肉制品较多,就诊后血培养检出布氏杆菌,可考虑为患者是经消化道感染“布病”。故临床医生有时仅凭无牛、羊等动物接触史排除本病会致误诊;

4.3 治疗不当也是致误治的重要因素,如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未联用细胞内抗菌药物、用药疗程不足等,使病情反复造成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因“布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血常规及血象的改变极易与重型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伤寒、疟疾、结核及各种骨关节病相混淆,造成误诊和漏诊,甚至有报道误诊为淋巴瘤等疾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编.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S269-200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2.

[2] 肖东楼主编. 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 第 1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22-123.

论文作者:马红宝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布鲁氏菌病治疗体会论文_马红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