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_扩大内需论文

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_扩大内需论文

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扩大内需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物质消费占全部消费中的比重下降,精神消费的比重上升,教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有关资料,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构成中,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比重由1983年的1.8%, 1997年提高到9.2%,其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教育; 城镇居民生活费支出构成中,学杂费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0.89%提高到1997年的4.28%,用于书报杂志和文化娱乐的支出比重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居民的投资倾向,第一位是储蓄,第二位就是用于子女教育。而储蓄的目的,第一位仍然是子女教育,特别是城镇居民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这种倾向更加突出。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都希望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在普通教育需求增加的同时,由于用人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竞争的激烈, 成人教育和职工教育的需求也增长很快,1997年我国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达272.5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105.9万人;成人中等学校在校生达6119.6万人,比1990年增加4590.2万人。

与居民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需求相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的高考都是从五六个考生中招收一名学生。高中的升学率与需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可以说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是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供不应求的“短缺产业”之一。只有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才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潜力很大,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1997年全国平均高等学校每个教师负担学生7.8人。 据一些学者研究,这个比例只相当于其它国家的1/3—1/5的水平。有些学校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和其它教学设施的利用率也不高,潜力也相当大。有的只要稍增加一些投资就可以扩大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有条件发展更快一些,更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

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投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增加政府的投入,提高我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1996 年我国各种来源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3.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为2.4%。这两个比重中,不论哪个比重都低于1994 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5.4%的水平,也低于1994年泰国、马来西亚、 新加坡、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1994年的水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占GDP4%的水平。目前实现这个目标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有希望的,如果搞好费改税,加强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的管理,增加教育投入和实现上述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适当提高缴费教育的范围和数量。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属于义务教育,原则上经费应由受教育者承担。我国已开始了高等教育由免费向缴费的转化,广大群众已接受了这种转化。目前的收费标准只相当于培养费的20—25%。这方面的改革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只要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逐步把收费标准提高到50%是可以做到的。三是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变高校既包教学,又包学生吃、住及其它服务,教育经费既养教学人员又养服务人员的体制,把高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学校集中精力抓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改革的深化,教育的成本也会降低,有可能不收50%的费用就达到50%的比重。四是要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而不仅仅作为一项事业,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办学形式,开辟多种投资途径,增加投入的力度。同时还可以把与高教相关的产业联合起来发展,如服务业、出版业、印刷业、高技术产业等。将教育市场与人才利用市场结合起来,既发挥教育对其它产业的推动作用,也发挥其它产业对教育的带动作用。

对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担心是教学质量,对质量问题,目前主要应通过政府加强办学条件审查和建设,加强对师资水平的管理,使高教发展走正规化的路子来解决,其次要依托现有大学办高教,不新铺摊子,以发挥现有高校的教学潜力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要转变质量控制的认识,美国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占46.5%(1994年),其中受过名牌大学教育的是少数,多数是社区大学,其它国家同样如此。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专业基础教育,只要接受教育,就比没受过教育强。人才质量的保证,一方面靠学校,另一方面靠学生自己。而对学生自己追求学习质量的压力,在校内应加强管理,也可试行宽进严出的办法。在校外应更多的靠人才市场。因此,高教发展应注重质量,同时也要实事求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失时机地加强发展。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也是产业结构升级,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阶段,居民消费也开始从解决有无问题转而解决好坏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保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外开放的扩大,市场竞争的加剧,知识经济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调整产业结构的紧迫性。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结构进行调整,但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还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例如, 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00美元以上,开始从低收入水平向中下等收入水平发展。但教育水平还没有进入这个转变期,据有关资料测算,25岁以上人口中受大学教育的人的比重,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仅为2%, 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8.8%的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2.7 %的水平, 甚至低于印度1981年2.5%的水平。这种状况必然难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要求, 将会制约高新技术的推广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有时引进一些关键技术或关键设备,就会使生产的技术水平跨越几个发展阶段。而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则相对较慢,从一个字的人到一个真正掌握技术的人,没有10年是做不到的,这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人力结构调整必须适当先行。我国目前不仅要解决教育先行的问题,还应完成补上历史欠帐的任务,从这点看,更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如果现在不发展,将对下世纪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大力发展高教,适当扩大招生规模,还可以推迟一部分劳动力就业的时间,缩小就业压力。如果今年普通高校扩大招生10—15万人,研究生扩大招生1万人, 将对引导居民消费起到显著的作用,有可能推动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

标签:;  ;  

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_扩大内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