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金晖论文_金晖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金晖论文_金晖

摘要:在本文之中,首先对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概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方式,从而使相应的技术人员能够明确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应用的重点和要点,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一、施工导流的概要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中,应该能够采用引流的方式使活水能够绕过施工现场,从而改变施工建设地点较为复杂的施工环节,推动多种施工环节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建设之中,应该采用施工导流的方法,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以及基坑内部的倒流流量对导流方式加以设计。应该能够在河道干枯的期间进行截留,并在枯水期进行围堰施工,尽量在主体建筑物修建到拦洪高度之前完成围堰施工。而如果无法在这种条件之下开展施工,那么应该加强土石坝结构建设,没有建成的坝体不应该出现溢流情况[1]。

施工导流往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要对围堰挡水流量加以科学计算,并在河床截留过程之中确保水坝的高程,在第二个阶段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注水量加以控制,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的抗洪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最后一个阶段要能够通过施工导流使活水进入到大坝之中,使其达到应有的高度。

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体系较为复杂,而在实际的施工之中,往往也涉及到多种复杂繁琐的数据信息,因此我们必须能够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高效的整合。工程技术人员应该能够对施工导流进行不断的探索,采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开发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施工导流体系,从而使施工导流数据和模拟信息更加直观,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围堰技术的概要

水利工程围堰技术是一项临时性的工程建设,而在所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中,都需要进行围堰的修建,有些围堰只在河床部分进行修建,而有些围堰需要对整个河床加以拦截。在大型水力水电工程之中,围堰设计往往通过虚拟的建模技术加以检验。在确定围堰施工能够有效阻挡水流冲刷之后,才能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围堰技术应用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围堰施工的设备付费用和运输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在修建过程之中,围堰横截面会随着水流冲刷而不断减小,而随着水流速度的不断提升,对围堰造成的冲击力也会不断提升,这也为围堰设计提出了更加复杂的要求。

三、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一)施工导流方案选择

在选择施工导流方案时,应该能够确保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对施工导流方案的经济效益、施工难度以及施工设备使用情况加以合理分析,并结合这些情况推测施工的工期,确保能够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精确的分析。在施工导流工艺应用之前,应该对河道的水流情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对水流的速度和流程进行合理分析,同时也要能够建立相应的模型,来确定最佳的施工导流方案。在施工过程之中往往也会遇到不同的情况,设计人员应该根据泄水的不同情况选择导流方案,从而为施工进度控制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2]。

(二)施工导流的控制方案

设计人员应该能够对不同河道情况进行综合测量,确保施工导流的方式能够符合不同河道的特性,同时也要能够对河道的多种数据加以分析,确保导流方案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能够符合要求。不同的河流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因此应该对导流时段进行科学的划分,从而使其能够满足对导流进度的控制要求。在施工导流过程之中,水流往往也会出现上游到下游泄水的情况,如果出现突发情况会导致多重风险的产生,洪水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能够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也就要求了施工导流方案能够更加完善和科学,从而使突发情况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一)围堰的平面设置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围堰的平面设置往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一般会根据施工设计的要求,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构造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定围堰施工的主要方式。一般来说,为了确保施工交通的便利性以及材料堆放的整洁性,要能够控制基坑坡地和主体轮廓之间的距离,使其保持在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而在基坑开挖过程之中,也要能够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确定边坡大小。

(二)围堰防渗漏和防冲击的处理措施

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之中的应用,往往是通过其防渗性能和防冲击性能来使其水利水电工程的性能得到更加良好的发挥。围堰防渗漏工程需要遵循前中后的施工原则,在施工前期应该开始防渗漏检测,而围堰也能够承受更多的水流冲击力。水利工程建设的时间较长,因此围堰设施往往也会受到更强的水利冲击,这也就要求了围堰设施能够通过更多的处理手段去提升自身的防渗漏能力和抗冲击能力,从而使围堰设施的布置更加合理[3]。

(三)围堰建筑施工流程分析

围堰建筑的施工流程包括测量放线流程,然后设置护坡木桩,之后进行铺设相应的彩条布,在钢板桩支护以及堰体填充之后进行淤泥的清除。其中,测量放线流程主要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测量控制点,来确定相应的轴线,并通过施工方向控制来确定堰体砌筑的范围。除此之外,要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严密的观测,对堰体砌筑断面尺寸进行不定时的测量,从而确保砌筑堰体断面能够更加准确。

而在护坡木桩的设置之中,要注意到围堰的堰底往往处于水中较深的淤泥部位,容易导致堰体滑斜现象的产生,而为了确保围堰体系能够有着更强的安全性,应该能够在堰体两侧设置相应的木桩,可以采用机械设施将木桩打入到淤泥之中。

而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都是垃圾以及杂填土,因此围堰建筑应该采用黄土,直到购置的黄土运送的施工现场之后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装袋,而黄土的填装量应该在袋体容量的二分之一左右,装完之后用细丝或者细麻加以缝合,通过多种装置使其位置能够不断增加到既定的要求[4]。

在钢板桩支护之中,应该使钢板提内部坡脚处打入相应的钢板桩,并将钢板设置在相应的深度。之后可以将土袋与钢板桩进行填充,从而防止围堰出现滑移的情况,确保围堰的稳定性。钢板桩的支护流程需要能够先把水抽干净,然后对淤泥加以清理,清洁出一条可供通行的道路,从而继续进行钢板的打桩作业。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应该先进性围堰的安装,通过这个过程能够起到提升围堰质量以及稳定性的作用。钢围堰在安装之中,要能够根据施工设计的实际要求,对钢围堰的铸造和焊接加以作业,然后进行多种力学指标的测试以及拼接紧密度的测试,等到这些指标都能与规定要求相符后,将围堰运送到施工现场之中加以处理。施工过程之中应该通过塔吊作业的方式,在校正之后应该对钢板围堰进行加固处理,之后根据双面焊接以及双面密封的原则加以焊接。在焊接完成之后,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入土情况加以合理选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体系较为复杂,而在施工过程之中也需要施工导流技术和围堰技术来提升水利工程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之中,围堰技术和导流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施工现场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施工环境,能够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情况下达到节约施工成本,提升施工效率的作用,从而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正刚.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3):372.

[2]李吉明. 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J]. 大科技,2015,(27):124-125.

[3]刘 童.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3581.

[4]曹静.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6):2465.

论文作者:金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金晖论文_金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