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水利水电的规模与数量也大幅上升,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污染。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采取科学化的措施进行合理化的解决并尽量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保护措施,尽可能做到保持生态环境原貌。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1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影响河流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设计材料使用大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一定程度上不仅会改变水流流向以及水的流量,而且会影响河中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打破天然河流的生态平衡。若在当地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河道中原本携带大量泥沙就会被积累下来,从而抬高了河床,当淤泥积累过量时,河流两岸的居民生活将受到威胁。如果相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周围的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
1.2 影响局部气候
水利水电方面的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一系列的设施建设完成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土壤方面的湿度面积,地表方面的吸水能力一步一步地降低,一旦出现强降雨的意外情况,一定程度上发生泥石流概率上升,严重的会出现山体方面的滑坡现象。我们在进行水利水电方面的工程施工主要目的实现储水防洪的目标,主要的用途进行农田方面灌溉功能。然而,水利水电工程不仅会造成地质方面的损害,植被方面遭到严重破坏。一定程度上该表降雨量,地表的蒸发量也会发生改变变,气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局部气候发生了改变,一定程度上造成动植物方面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植被的防护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理相关的水土流失问题。
1.3 影响了土壤条件
中国北部是半湿润地区,大部分土壤为黄色土地。因为当地土壤留不住水分,所以土壤中的碱含量通常很高,影响相关的植被生长和发育。而南方降雨量较多,大多数是红色土壤。土壤一年四季都浸透在雨水中,使土壤更加酸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会导致地下水位一般会发生变化,这会改变当地土壤的PH值,土壤中的氮含量会下降,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农作物的产量方面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局面。土壤环境对于生存在土壤中的小昆虫的影响极大,如果土壤一些生理现象出现严重的破坏,一定程度上会严重会导致生物死亡,并破坏当地的环境生态平衡。
1.4 影响水生物的生存环境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水生生物。随着河流中水位不断升高,水流速度会逐渐减慢,营养物质会在水中沉淀下来。以前一些河流中水生生物可以在水面或者离水面不深位置便可获取食物。现在必须在深水区获取食物,这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可能导致一些水生生物灭绝。随着蓄水能力的增加,陆地上的生物也受到了影响,因为陆地生物活动的范围变得非常小。所以捕食水生生物的动物更难生存,当地的气候也发生了变化。生活环境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对策
2.1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建设方在建设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充分重视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根据施工现场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采取科学化的措施进行治理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全面宣导和落实生态环境的措施和方案,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在不破坏原有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当地的植物和动物栖息地,为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挑选建筑材料时,尽量选择环保、生态的材料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在农业和水利中的作用的同时,施工方也应尽量避免造成当地环境突变,尽可能保持生态原貌。当项目启动后,我们的水利水电项目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具体环境进行分析设计,首先要熟悉当地的环境,摸清当地的鱼类产卵区,熟悉当地的鱼类和水生迁徙路线。就是为了在后期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中尽量避开这些区域,尽量减少对水生生物、当地鱼类和植物的影响。
2.2 构建完善评价体系
如何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必须先构建和完善地方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而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是对实地考察当地生态环境,记录各方面的参数,并进行系统评价,得出当地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在此评价体系中,我们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经络进行了综合评价。调查的范围很广。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植被、动物、气候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评价,获得了非常全面的信息。根据上述各方面信息来组建的生态环境评估系统,必须确保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能够充分融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有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哪些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根据当地环境和预测结果,提出了合理的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
2.3 完善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而水利水电工程又是利国利民必须进行大工程,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增加工程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补偿金,用以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的具体环节采取科学化的措施和途径,要以尽可能还原当地生态环境,加快当地生态发展为主要目的,商讨出完备的生态环境补偿方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践行生态环境补偿方案时,必须遵守“谁伤害谁补偿”的补偿原则,严格把关,把责任精准锁定到具体承担项目的单位,并明确生态环境补偿和生态补偿主体的具体范围。这个方案不仅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为当地居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还增强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减轻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满足我们对和谐社会的要求。此外,还要留足资金用于补偿生态环境,一定程度上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防护顺利进行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也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生态环境。
2.4 实施植物保护措施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对植被有较大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一系列的水土流失等现象,为了更好地保护水土和减少相关的水土流失现象,所以需要在在水利水电工程周边地区根据施工地点土壤的性质进行一系列实施植物保护措施,在特定的区域种植可以留住水土并具有较强的抗侵蚀作用的特定植物,可以有效地保护被破坏的地面,大大减少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伤害。植物对土壤侵蚀的控制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植被抓取地面土壤截留并储蓄大部分雨水,降低雨水冲刷走泥沙的比例,也降低水分在地面凋落物层的积累,从而削弱径向流动,延长雨水渗入土壤的时间。地面上积累的一些植物起到了篱笆的作用,减少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从而减少了地面上水的径流冲刷力。地上枯落叶子蓬松且有较多气孔,便于积累雨水,也减少水的径流。随处可见的微生物落到地面凋落物上对其进行分解,形成的有机质随着雨水渗入土壤,可以有效改善土壤PH值,大大增加土壤蓄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环境有所影响,但当地政府和项目承建单位要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与研究,经过相关的科学化数据分析,商讨出可行的环保方案。通过采取科学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实际问题,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可怕影响,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满足政策引导的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参考文献
[1]杨 辉.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措施[J].水利建设,2017, 19 ( 20): 96~97.
[2]魏玉兰.试论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7,23.
论文作者:刘炜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 土壤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生物论文; 植被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