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音乐欣赏课作为高中课程的必修课,是贯彻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在繁重的学科学习下能够劳逸结合,适当缓解压力。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以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以及素养。欣赏课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与鉴赏的能力,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课;兴趣;培养
现在很多高中生都是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因为高中音乐课的内容是欣赏课,他们大多觉得音乐欣赏课里面的音乐是“听不懂”、“老土”的音乐,并不像平时生活中听到的“洋气”的流行音乐。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呢?
一、音乐欣赏课在高中教学中的意义
音乐欣赏课,也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它是以音乐的审美功能为教育核心,通过利用与音乐相关的一系列教育手段,实现音乐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音乐作为普通高中美育基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以美育人功能。音乐课堂中的审美情趣,主要是指音乐学习者对音乐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的体验、感悟、鉴赏和评价,以及对音乐兴趣爱好、创意表达、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教师应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二)通过系统的高中音乐课堂建立审美观
培养音乐的审美是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围绕开展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首要目标和培养高中生健康情感的重要教育理念。建立良好审美观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对音乐欣赏的不同见解和感受应给与认同与表扬。虽然音乐作品有作者本身的意境与情感,并不被听者的主观所改变,但通过音乐欣赏,不断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思维能力。
(三)音乐教学课堂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也就是以体验音乐情感为主的欣赏。在课堂中,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学生在自我陶醉与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与音乐、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渠道。在这种音乐欣赏的审美活动中,使学生流露出真实情感,而这种交流情感的过程也让学生对欣赏的音乐作品能够有所感悟与领会。
二、九江市一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的配备状况
经过对九江市一中的实地调查,得知该学校音乐教师的配备状况如下:老校区加上新校区,全校教师一共460余人,音乐专任教师一共9人。这样的数据,相对于周边其他偏乡镇的中学来说,师资算是充足,由于整个高中阶段只有高一学生开设了音乐课,所以音乐老师与音乐课时安排之间能有较好的协调分配。
(二)音乐欣赏教材使用情况
九江市一中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必修)》人民音乐出版社,简称“人音版”。这部音乐教材包含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及西方不同时代、地域的音乐作品,也有受大部分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
该教材编排中,先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然后感受音乐,再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分析等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作品带来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欣赏音乐美的能力。
(三)音乐教学设备情况
虽然该学校是九江市重点高中,但由于该地区普遍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如其他学科,所以音乐教学的设备并不完善。音乐课与其他科目课程一样,被安排在普通教室进行,且教室里并未设有钢琴,音乐课堂上只能利用仅有的投影设备来完成教学,因此教学方法单一。而常见的小乐器,例如打击乐器,学校也是缺乏的。
实习期间,有一次我准备做《非洲音乐》的课件,但由于学校没有非洲鼓,只有不太符合主题的堂鼓,让我觉得可能达不到我想要的课堂效果,于是便选择换成其他不太需要乐器的音乐欣赏作品。
总体来说,该学校虽开设了音乐课,但是缺少一些有效的教学“工具”,所以较难上出一堂有趣的音乐课。
(四)音乐课堂中教学基本情况
通过对该学校音乐课的多次旁听,我能感受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认真、负责任的,但是课堂氛围并不活跃。在教学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埋头苦干地写作业,而能够回答老师问题与老师互动的学生少之又少,当然,这种现象也分班级,前面的情况属于“优等班”的现象,成绩稍差一点的班相对来说气氛较活跃,也许这种情况与学业压力有关。
然而这种现象更说明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种课堂看似“和谐”,但实际上没有真正做到开设音乐欣赏课的目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五)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一些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相关文献查阅,以及与一中音乐教师的讨论,我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1.应试教育和音乐欣赏课之间的矛盾
我国近些年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通过对该中学的实地考查,我发现在整个教学环境里,素质教育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贯彻得不够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上高中主要是为了上大学”的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包括社会、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处于这样一趋势中。多年来未改变的应试教育模式在教育界固化,在和部分教师谈话讨论中我了解到,目前素质教育确实无法完全落实在教学中。一方面,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另一方面,如果九江市一中实行素质教育,而别的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为主,那么会导致本来占优势的一中的学生成绩却大幅度降低,使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受到了影响,会造成就读在一中的学生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一中失去长久以来所积累的教学优势。归根结底,升学才是学校、家长等关注的重点。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学校之间在培养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分数的心理,一味地注重学生成绩,并未完全贯彻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我想这正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落实的原因吧。
2.音乐欣赏课中多媒体等教学设施不完善
音乐欣赏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种情感课,它不单单靠老师讲,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的用心感受。因此,应多使用多媒体等技术来更好的配合完成教学工作。九江市一中的音乐欣赏课的课件是多年前从网上买来的,并不是自己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的课件,而且使用年份较长,一直以来没有新的变化,所以教学内容不够新颖,也不需要教案,只要照着课件播放,每节课都是差不多的“套路”,再稍微讲解一下,一堂课就结束了。另外,在前面教学设备中提到,九江市一中的音乐教室没有钢琴,所以在课堂上无法更好的展示一些必要的歌唱或者互动。
三、培养高中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一)了解学生,变通教材
如今,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创新,音乐课的形式越来越灵活,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而我们要如何用不变的教材上好音乐课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教学,我发现学生不太喜欢上欣赏课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音乐专业知识与音乐素养都比较低,绝大部分学生甚至都没接触过基本乐理,也就是对音乐这一学科完全没有入门,而在这种“门外汉”的情况下,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投其所好”,例如,将流行音乐引入教学课堂,拓宽教学资源,重整教学内容。由于流行音乐已成为当代的主流音乐,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因其有现代化的节奏,简单易唱的旋律,使学生对它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古典、民族音乐的兴趣,因此适当的在教学课堂中导入部分大家熟悉的与课题相关的流行音乐元素,便能够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
(二)教师的唱奏示范
很多时候,教师现场的唱奏示范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令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感,而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是能够尽量做到“十八般武艺,样样略懂”。这不需要教师有多么深厚的功底,但是对各方面“吹拉弹唱跳”的知识还是应该略知一二。
在教学课堂上,能够自己表演出来的音乐或舞蹈就尽量自己表演,这样的效果,会比用多媒体直接播放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比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快。例如在欣赏音乐教材第一单元蒙古民歌《草原小姐妹》时,讲到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而什么是长调?这时候,与其解释长调的定义,不如唱一首《牧歌》来表达,这样学生既能理解定义,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唱或者表演,让有特长的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增强对音乐的自信,也可以鼓励其他稍微腼腆内向的学生勇敢站出来展示自己、突破自己。
(三)构建互动课堂
互动理论最初起源于20世纪初,影响较为深远。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师生的互动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脑袋并不是空白的纸,也不是用来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种认知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因此,知识是源于学习者的个体通过新旧经验的作用来进行构建的。
而互动除了师生互动还包括生生互动。例如,我在上《拉丁美洲音乐》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这节课里包含了三首作品,其中有一个作品叫《美丽的小天使》,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三拍子的律动,也为了让课堂效果更好,我设计全班同学在听到这首歌曲合唱部分的时候,第一拍一起拍桌子,第二、三拍拍手。然后分为两大组,a组拍桌,b组拍手合作完成三拍子的律动。
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律动,再比如节奏互动,让学生分组学习一条或一条以上的节奏,练习多次后,再将所有的节奏合在一起表现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自己的节奏,又养成了倾听他人声音的习惯,才能完美的将节奏都融合在一起。
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师生营造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因此能大大的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与期望。
(四)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课堂的普及,使得教师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一些有效的有趣的教学视频资料等,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
例如,在实习期间,我上了一堂《爵士乐》课,在讲解爵士乐的前身拉格泰姆和布鲁斯的时候,我加入了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两个视频片段。通过观察片段里主人翁在演奏钢琴时的表情以及对音乐作品的速度、力度、节奏等因素的处理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拉格泰姆与布鲁斯的音乐风格特征。利用学生喜欢看电影这一心理特征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达到教学效果的手段,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因此不可以喧宾夺主。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能整堂课、所有课都使用或依赖多媒体。
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有兴趣才有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乐于与教师互动交流形成愉快的教学关系。把兴趣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相信音乐欣赏课让每位学生更加懂得美、欣赏美的时代会到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谢嘉幸 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袁善琦.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指导教师:胡雅曼
论文作者:邹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课论文; 互动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