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期货市场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_期货市场论文

大豆期货市场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豆论文,期货市场论文,产业发展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市场已经走过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而这十年也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十年,大豆期货市场和大豆产业一起经受着体制转轨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商所大豆期货市场在自我完善与发展中,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内在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大豆产业的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大豆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已经非常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相互协调,互为影响,大豆期货市场作为一种高度制度化、规范化的市场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促进了大豆产业的规范与进步。大豆期货市场的发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行业前景,加入WTO后,随着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大豆期货市场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为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带来更加积极深远的影响。

一、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2月。1994年,大商所成为国内15家试点期货交易所之一。199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大商所继续进行期货试点,成为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之一。2001年,大豆期货合约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分别为90779392手和19125.68亿元,同比增长168.44%和151.41%;豆粕期货合约的交易量和交易金额分别为3823964手和638.98亿元,同比增长229.71%和199.8%。共成交期货合约9460万张,比上年增长了171%,成交金额1976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3%,分别占全国期货总成交量79%和总成交额的66%;日均成交额为82亿元,日最高成交额226亿元。进入2002年以来,交易规模继续稳步提高,1-7月份共成交合约5085.75万手,较去年同期增长11.86%,成交金额10387.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5%。

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的情况看,按可比口径计算,2001年,大商所大豆期货交易量约为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TGE)大豆期货交易量的5.3倍,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所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交易量的28%,而在1997年至2000年间,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在8%-9%之间,稳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002年1-7月份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交易量继续增长,是TGE交易量的7.04倍,是CBOT交易量的20.57%。目前,大商所已经成为全球三大大豆期货市场中发展态势最为强劲的市场。

大豆期货市场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内在运行质量也明显提高。首先,期货交易机制不断完善,市场内在稳定性提高。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大豆期货交易机制基本成熟,市场自身稳定平衡能力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在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持仓分布的合理性与现货承受能力的增强上,大豆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具有投资价值、安全性最好的主要品种之一。其次,市场监管措施有效,交易所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交易所在风险监控、合约设计、规则研究制定和市场培育上日趋成熟。通过对交割月合约加强保证金管理,敞开交割,有效解决了期货市场交割月逼仓这一问题。交易所对市场的有效监管,使大豆期货市场形成了稳定的投资者群体和良好的市场氛围。最后,投资者交易行为趋于理性成熟,抗风险能力增强。在中国大陆期货市场试点初期的几年,很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比较盲目,但近几年,随着期货市场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投资行为也逐渐回归理性,现在,会员和客户非常注重对国内外大豆的生产、消费、进出口、CBOT大豆价格走势以及各项政策的研究分析。在交易方式上,更多的投资者开始使用多种交易方式进行组合交易,除套期保值、跨月套利、期现套利这三种方式外,国外发达市场中一些重要的交易方式如抢帽子交易、跨品种套利、跨市套利日趋普遍,会员及客户通过加强大豆基本面因素分析,采用更安全、更适合自己的交易方式来实现保值或投资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资理念和手段的理性与成熟。

二、我国大豆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大豆的产销政策

我国对大豆品种一直实行积极的产销政策,使大豆在保持稳健生产的同时,成为我国目前四大粮食品种中市场化最高的品种。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通过严格的计划购销措施,控制包括大豆在内的所有粮食的流通全过程。而在1979年以后,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粮食的购销政策逐渐松动,大豆在四大粮食品种中市场化改革的力度最大。到目前为止小麦、稻谷、玉米在一定范围内仍存在保护价收购,而对大豆品种而言,国家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保护,商品化率高过70-8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变为经济与粮食双重作物,成为主要粮食品种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品种。

2、大豆的生产、流通与消费

从大豆生产情况看,建国以后,我国大豆生产一直保持平稳增加态势,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意识到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增加大豆播种面积。与此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大豆生产成本有效降低,促使了大豆单产量的提高。建国50多年来大豆亩产提高了191%,年均增幅达到3.75%;从流通情况看,目前国产大豆呈现多渠道流通格局,国家收购、定购比例逐年下降,1994-2000年,政府的大豆收购量分别为732、522、438、515、400、247和238万吨,六年间下降了67%,而同期国产大豆产量一直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这说明国家控制的大豆数量越来越少,直接进入市场加工的大豆数量越来越多;从消费情况看,我国的大豆消费近年来发展很快,其中榨油消费成为其中的主流。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资料,我国榨油用大豆的消费量从1992/93年度的503万吨,上涨到2000/01年度的2022万吨,九年间增长了四倍;从进出口情况看,大豆是四大粮食品种中国际贸易最先开放的品种,进口基本没有配额管理,仅征收3%的进口关税,宽松的国际贸易政使进口大豆逐年增加,成为我国大豆市场有效的补充。

3、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随着大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我国大豆产业也出现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先在以下几点:(1)以大豆为加工原料的压榨行业成为国内农业相关产业中技术含量最高、管理水平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行业。大豆在我国的广泛消费促进了我国油脂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国外资金开始进入大豆压榨行业,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际大公司分别在我国投资建厂,使我国的大豆加工能力成倍增长。我国大豆加工业在引入外资的同时,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也被同时引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这些压榨企业多是当地企业管理的明星企业;(2)国内的大豆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得到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大豆最早的国家,后来由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生产的发展,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出现下滑势头。但最近几年来,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大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强化了我国大豆的非转基因特征,使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开始回升,并涌现出像黑龙江农垦集团这样足以与国外大型农场抗衡的大型企业生产集团;(3)大豆的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相关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大豆市场已经形成已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市场为龙头,众多批发市场为龙身的大豆市场体系,相关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有效发现价格进行套期保值,初步解决企业经营农产品品种中经常面临的各种风险。

三、大豆期货市场在大豆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如前所述,从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历程看,大豆是四大粮食品种中国家取消保护政策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受到国际冲击最大的品种,应该说大豆早在1996年就已提前加入了世贸组织。经过六年多的发展,我国大豆市场与国际市场充分融合,大豆生产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保持稳健发展,榨油业则发展成为农产品加工行业中成长最迅速、风险管理意识最强、市场竞争力最强的行业之一,而这其中大豆期货市场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1、大豆期货市场为大豆生产流通提供科学的价格信号,合理引导大豆种植

在大豆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中,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作为一个日益成熟有效的粮食期货市场,在指导大豆生产种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期货市场价格的引导下,近年来,大豆生产较之于其它大的粮食品种如玉米,在产量与价格上始终比较稳定。图五是1995年以来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对比图。从中可以看出,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期货价格往往领先于现货价格一段时间,而在交割日期,期货价格自然回归到现货价格。这充分反映了在我国大豆现货价格波动较大的现实情况下,大商所大豆期货价格走势仍能与现货价格保持紧密联系,所提供的价格信号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黑龙江农垦集团多年来通过利用期货价格的超前性和权威性,科学安排生产种植,解决了生产种植过程中的被动调整状态,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黑龙江农垦集团下属的120多个农场,都配有大商所的行情终端,可以随时了解到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在安排大豆年度种植面积时,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是最重要的决策指标之一。1995-2001年间,尽管大豆现货市场价格由于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变化较大,但在期货市场价格的引导下,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却始终比较稳定。以2000年为例,玉米、小麦、水稻价格持续走低,而在豆期货价格比较高。农场调减了其他品种的种植比例,而将大豆种植面积由680万亩调增到1200万亩。同时,期货市场的优质优价原则,也引导大豆质量的提升,黑龙江农垦在参与期货市场后,大豆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大豆期货市场为相关的大豆加工企业提供了理想的避险工具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为大豆相关现货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随着市场的不断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油脂、饲料等大豆相关企业依靠自身特有的行业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参与到大豆期货市场上来,回避大豆价格风险,改善企业经营。

以大连华农企业集团为例,1993年大商所成立之初,其前身华农油厂便尝试大豆期货交易,至今该企业已经摸索出利用期货市场、促进企业经营的有效途径。首先,华农企业集团在期货市场设立采购部门,常年通过期货市场收购大豆。改变了以往集中采购、全年加工的传统经营方式,大大降低了库存,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同时保证了大豆原料的质量和采购资金的安全。其次,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避开价格变动风险,锁定正常利润。1998年,华农企业集团在美国订购5万吨交货期在三个月之后的大豆,由于担心价格下跌造成采购成本上升,他们择机卖出5万吨大豆期货合约,三个月后,价格果然下跌,但期货市场的卖单使得他们获得1080万元的收入,弥补了大豆进口产生的损失。华农企业集团在通过大连大豆期货市场采购现货、回避风险的同时,非常注重研究大豆期货价格的变化,使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根据未来市场供求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在国内油脂行业经营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大连华农集团的年平均增长率仍达到29%,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都成为大商所的会员,利用大豆期货市场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许多大型粮食进出口企业如中粮进出口总公司、中国饲料进出口总公司、中谷集团等也参与大豆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以现货托底,期货套利,不仅回避了价格风险,而且增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可以说,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已经成为国内大豆相关企业经营中的得力助手。

3、大豆期货市场有大豆订单农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出口

发展订单农业对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产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行订单农业过程中,粮食流通企业与签约的农户在生产前按约定价格签订收购合同,农民将其价格风险转移给了粮食流通企业。但作为订单农业的重要组织者的企业仍然承担着巨大的价格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订单价格是否合理,以及签约后粮价的波动。仅仅依靠单一的现货给了粮食流通企业。但作为订单农业的重要组织者的企业仍然承担着巨大的价格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订单价格是否合理,以及签约后粮价的波动。仅仅依靠单一的现货市场,粮食企业就只能被动地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种风险极有可能转化为企业的巨额亏损。期货市场作为风险转移和风险再分配市场,为企业分散、转移粮食价格风险提供了有效的避险工具。黑龙江农垦集团根据大商所的大豆期货价格合理确定订单价格,同时通过开展大豆套期保值业务,锁定成本与利润,有效回避了订单农业中的价格风险。

2000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黑龙江省对轮作区的400万亩大豆实行“订单生产”。在大豆播种前,大商所2000年11月和2001年1月份大豆期货价格已经上涨到2340-2400元/吨,省农垦集团下属农场根据期货价格进行测算,在期货市场交货价格约为2100元/吨,扣除由产地到大连的费用约260元/吨,在正常年景,农民种植大豆成本为1600元/吨—1800元/吨,于是农场以1900元/吨—2000元/吨与农民签订了合同。与此同时,农场参与大连大豆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锁定了农场的市场风险,实现了计划利润,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目前,农场实行订单农业的大豆达到30万吨,农场预计增收3000-4000万元,农民估计增收6000-9000万元。

4、大豆期货市场在国家粮食产业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因此,通过期货市场,国家可以预见某种商品未来的价格走势以及现货市场供求的远期矛盾,使国家可以正确地进行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如动用国家储备,重新制定收购价等,以影响商品供给,使市场供求趋于平衡,从而在宏观调控中保持主动地位。同时,由于期货价格对各种价格影响因素尤其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反应极为灵敏,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利用期货市场的市场化手段,快速渗透到相关行业中去。

近年来,国外转基因大豆由于价格优势,不断涌入国内,2001年全年达到1400万吨以上,直逼国内大豆年生产量,严重冲击了国内大豆生产。面对这一局面,国务院于2001年6月6日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安全检查、标识等制度,以加强转基因生物主要是大豆的进口管理。当日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大幅上扬,各合约全部出现涨停板,每吨大豆上涨60元左右。2002年1月7日,农业部公布了与《条例》相配套的三个管理办法,该办法对进口转基因农产品的相应要求客观上会抑制国外转基因大豆进口,从而达到调节国内大豆进口节奏,减缓进口转基因大豆对国内大豆市场的冲击,刺激国内大豆价格回升和保护国内大豆产业的目的。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对此做出了强烈反应,大豆期货价格连续大幅上涨,1月7-9日三天累计涨幅超过130元/吨。

借助于期货市场,国家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宏观调控政策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大连大豆期货价格的上涨,直接带动了黑龙江主产区大豆收购价格的攀升,农民提高了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企业也增加对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使用,这将有力推动大豆主产区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据农业部估算,2002年东北地区(含内蒙古)大豆播种面积将较去年增长3.2%。吉林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吉林省对大豆、玉米轮作面积由2001年的509万亩增加到700万亩,其中玉米面积约减少20%,水稻面积约减少7%,大豆面积增加33%。

四、入世后我国大豆产业与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面对加入WTO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挑战,我们必须及时调整大豆产业政策,优化大豆种植结构,推行大豆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我国大豆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确立在全球大豆市场中的有利位置,全面振兴我国大豆产业。在这一产业背景下,大豆期货市场应不断进行自身的完善与提高,在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大豆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竞争格局将不会改变。这种格局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在充分享受进口大豆的低成本,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及时灵活调整大豆的种植结构,充分发挥国产大豆的比较优势,更深地参与大豆的国际分工,积极开展大豆国际贸易,占领国际市场,通过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来弥补被进口大豆挤占的国内市场份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内大豆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以及受国际市场的冲击,我国大豆供给能力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发展大豆生产,增强我国大豆的自给能力,加大我国大豆的科技含量,提高大豆单产,推动大豆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引导大豆生产向产业化方式推进,发展大豆精深加工。

为使我国大豆产业在开放的市场体系中获取竞争优势,应适当调整目前的大豆产业政策,建立完整的扶持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世贸组织为保护成员国的农业利益,在《农业协议》中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条款,即“绿箱政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绿箱政策”,支持和保护大豆产业,提高国内大豆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些政策可能包括:建立对大豆生产的补贴支持政策;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打破行业部门界限,使农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一体化管理;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等。

2、大豆期货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加入WTO后,我国期货市场将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商品价格波动更加频繁,国内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巨大的市场风险,企业运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需求将变得更为迫切。同时,加入WTO之后,我国商品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期货市场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将变得比较宽松。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大豆的生产量、消费量以及国际贸易量在世界大豆市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额会有很大增长,国内期货市场价格的国际化特征将更为明显,大豆期货市场作为我国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其作用空间将日益扩大。大连大豆期货市场经过十年发展,已经搭建起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基本框架,就大豆单个品种而言,已跻身世界前列。现已有豆粕这一大豆相关品种,今后还会推出豆油期货,大豆期权等,大豆期货品种的系列化将使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具有更强的国际吸引力,已被国际同行称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从目前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中的地位、市场自身的发展来看,其完全有可能成长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中心和交易中心。尤其是2002年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的推出,对增强我国在国际大豆市场中的地位,构建国际非转基因大豆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中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以榨油指标体系为基础的黄黄大豆2号合约的推出,大连大豆期货市场在形成中国特色的黄大豆1号期货市场的同时,将更加充分地体现其国际化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大豆期货价格体系。

可以预见,加入WTO后,大连大豆期货市场拥有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成为世界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则制度。同时,作为我国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大连大豆期货市场不仅要继续关注大豆期货的交易,更要注重开发其他的粮食大品种的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不断进行品种创新,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  ;  ;  ;  

大豆期货市场与我国大豆产业发展_期货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