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药防治方法探析论文_陈郅春1高玉萍1陈玉铭2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药防治方法探析论文_陈郅春1高玉萍1陈玉铭2

陈郅春1高玉萍1陈玉铭2

(1.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汽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743000;2.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743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以高血压为主的眩晕和急慢性肾病(水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相同病机与治法的的归类对照,采取同治互促法,旨在通过风、痰、瘀、火、郁、湿和虚七个方面的探讨,总结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防治方法,为遏制高血压与肾损害的相互转化探求良策。

【关键词】高血压性肾损害;方法研究;中医药防治法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风盛犯脑清窍失,窜肾水肿疾难已

风邪伤人,有内风与外风之异。然总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做为风伤眩晕的圭臬。内风,乃因心肝肾三脏功能失常,风阳难挫而上越所致。阳亢风动,或阴虚阳亢,上冲脑窍,清窍失灵而为眩为晕,向下伤肾而水失其主,乖溢四旁而为水肿。故顾护肝肾之因,使风阳不亢而风自抑,脑肾自得其养,脑清肾安。马鸿斌教授擅以天麻钩藤饮或建瓴汤以顿抑风势。玉米须更为不可多得的上品,既降低血压,又可渗利水湿而消水肿。李时珍认为:黑豆甘平无毒,“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诸毒”,又能补肾益阴,治疗心肾疾病尤佳。

然外风者,即由自然界风邪侵袭人体所成,有风寒、风热之殊。风寒外袭,既可单独上冲脑窍而为眩晕头痛,也可诱发内风而为之,还可随湿下泄,伤及肾络而出现水肿与尿血。治疗此证使用活人败毒散逆流挽舟,眩止肿消。而风热犯脑伤肾,临床更为常见,可用桑菊饮,叶天士枇杷叶煎(枇杷叶,杏仁,滑石,薏苡仁,通草,茯苓,山栀,淡豆豉),使风散脑清,水肿尿血消除。需要说明的是,治风要须当坚持一定疗程,方可全清脑肾之风邪,并消除风邪造成的渐进性损伤,否则疾病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或病情向纵深发展,伤损更重,危害更深,甚至不治而殆。

2、痰蒙神窍脑失醒,留滞肾脏也恶心

痰浊为病,因脾肾阳气式微,津液不化,加之气机郁滞,导致脾之运化失和,津液停著脏腑经络,非独于肺。痰乃水气之所化,积而清稀则为饮为水,蕴则稠厚则为痰为浊。古人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痰之本”,由于脾主四肢,痰可随经络抵达全身,而成“急症”、“怪病”、“痼疾”。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有言:“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若调摄失宜,气道闭塞,水饮停胸膈,结而成痰,其为病也,症状非一,为喘为咳,为呕为泄,为眩晕心悸怔忡,为员濩寒热疼痛,为肿满挛癖,为癃闭痞膈,未有不由痰饮之所致也”。由此可见,痰之为病,冲蒙头窍而成眩晕,停著肾脏即成水肿癃闭之疾。治之用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以涤痰醒神,止呕通关。

3、瘀积脑络精弗供,停著下焦肾难复

瘀者,血积之患也,既为他病之果,又为他病之因,为高血压及肾病必见之证。人之一身,全由血之供养,血稍失却常道,缓行脉中,或溢于脉外,即为瘀血。明代虞抟“血瘀致眩”之论即是。瘀之形成,常因气水壅遏,血液难通,或因阴阳气血亏虚,血行无力所致。既有头痛、眩晕、尿浊自觉之症,又有尿中蛋白、潜血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化验阳性指征。古今医家对于瘀证诊治经验甚丰,不论瘀结何处,多由血府逐瘀汤加水蛭所化裁,常加水瘀悉化之药,如益母草,泽兰、川牛膝等。对于眩晕、水肿、关格,使用瘀证治疗的医家甚众,刘宝厚教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即是明鉴。

4、火热升动性急重,眩仆尿血导下通

火者,热之甚也;热者,火之渐也。“气有余便是火”。《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朱丹溪更曰:“无火不作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鼓峰“眩晕之病,悉属肝胆风火”更为具体。阳质之人,五志过极,加之素嗜膏粱烟酒,火气郁久而上攻头窍、下伤肾系,眩晕头痛、血尿水肿、癃闭关格即可发作。医者常以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泻肝火而凉血,间或以导赤散、小蓟饮子,或加大黄釜底抽薪、引火或导浊下行而收全功。

5、气郁食积当重视,协除痰火险势熄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体内气血津液与阴精皆得其动,气滞则痰食瘀滞。乃因情志不遂、抑郁寡欢、凝神思虑,或因少动使然。《丹溪心法》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食积之症,常被忽视,小儿纯阳之体,阳热本盛,而脾胃运化功能欠佳,食虫积滞、风痰纳差皆由气滞引起,若不配合理气消郁之法,诸证难已。邹云翔认为激素毒副作用的表现类似郁证,善用疏滞泄浊法,以越鞠丸加郁金、白蒺藜、合欢皮、陈皮等散郁抑毒以除之;刘炳凡[1]以人参养荣汤、补骨脂、菟丝子、骨碎补、鹿角胶等治疗肾功能不全的贫血,贫血得以改善,但血中非蛋白氮却升高,经加焦三仙、鸡内金及停用鹿角胶等动物胶以消郁理气,使之转而降低。

6、湿蕴化热伤脾肾,扰血动风为其宗

由于湿邪伤体,或脾胃虚弱,运化不力,湿浊内生,蕴蓄化热,或壮火食气,伤及脾气而不敛精,损及肾气失却固摄,或湿热久羁,阻滞三焦气机,升降出入失司,精微难以敷布,同时体内津液失却常道而渗溢,于是水浊内停,扰血动风,上犯神窍而为眩晕,泛溢周身而成水肿,下泄尿窍而成尿浊。莫新民等[2]用葛根渗湿汤(葛根18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干姜3g神曲15g白蔻6g木香3g砂仁5g青皮5g陈皮5g猪苓10g泽泻10g丹参10g郁金10g,水煎服),以治湿性高血压,龙胆泻肝汤、三仁汤也切合病机。刘宏敏用速效晕安汤(葛根30g泽泻30g仙鹤草50g)治脾虚湿盛眩晕,此方既可健脾利湿,又可宁眩止血,还可助力舒经。

7、虚证复杂缓中补,顾护正气多方图

虚证眩晕与水肿,复杂难辨,《灵枢·卫气篇》:“上虚则眩”,二病之虚证通常有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四型。现分述如下:

7.1气血亏虚:由于气血生化乏源,或耗损过多,致使脑腑清窍失养,必当头目昏眩,肌肤失养而苍白无血色。脾虚运化无力,水湿泛溢肌肤而成水肿。李梴认为“上盛下虚”致眩晕之“下虚者乃气血也”。当以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而消息。高宪玺[3]用归脾汤治气血两虚性高血压,可以加入平熄内风、利水消肿之药。

7.2肝肾阴虚:此型对于眩晕及慢性肾病较常见,多见于血压不甚高者。《王旭高医案·卷二》曰:“营阴虚则风阳易逆,脾胃弱则肝木易横”。而且阳亢风动也可再伤肝肾之阴,其病益重。最宜使用杞菊地黄汤。

7.3脾肾阳虚:其证致虚阳逆乱者较寡,而发水肿恶心者弥多。临床以真武汤、金匮肾气丸、实脾饮等温肾利水,亦可摄纳浮阳。

7.4阴阳两虚:人体内因长期患病,体质极度虚弱,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或因更年期冲任失调,气机逆乱,而致清窍失养,精微不固,治当调补阴阳,以右归丸或二仙汤。

8.诸证参合最为上,药食动补必效彰

在临床上,高血压或肾脏病人,症状繁多,病因病机十分复杂。顽疾来之缓慢,治必煞费时日。必须认真分析,仔细辨证论治,结合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气血津液互动互化原理及古今验案,灵动施治。正如岳美中圣训“临证宁拙勿巧”,理出各种症形脉络,证简未必用小方,证繁未须施大剂,恰中肯綮。同时,采用确实有效的药物(包括不同剂型、给药途径、中西药物)、食疗、导引、调神诸法,其效方若桴鼓顿现,病色渐可阴霾消散。

综上所述,只要医生在风、痰、瘀、火、郁、湿、虚七端合理施治,病者在饮食情志等方面调摄得法,高血压的肾损害还是可以得到有效防治的,肾脏病的高血压也可得到遏制,更能提高心肾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光宪.刘炳凡临证秘诀.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184-185

[2]莫新民.何清潮.实用中医辨病证治大全.山西:陕西科技出版社,2006:182

[3]高宪玺.高血压病实效经典.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60

论文作者:陈郅春1高玉萍1陈玉铭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8月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1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药防治方法探析论文_陈郅春1高玉萍1陈玉铭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