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园林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管理措施论文_王国宇

新时期园林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管理措施论文_王国宇

王国宇

身份证号码:33252919740920xxxx 3118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量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更加的重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这对园林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各方面的影响,园林施工技术依然有很多的难点,影响着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着重对新时期园林施工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管理措施,以期提高园林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难点;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极大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并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园林绿化工程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施工中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在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但随着建设的不断深入,园林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着很多技术上的难点问题,如果对存在的难点不能进行有效地解决就难以保证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1园林施工技术存在的难点

1.1植物的选择

城市属于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和特殊的地方,所以想要在城市建设森林公园需要考虑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公园中植物种类的选择。由于城市森林公园的特殊性,对种植的植物的要求较多,所以在对植物的种类进行选择时,工作人员需要提高重视,不但要对植物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还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从而种植适合当地环境和气候的植物,避免出现种植种类不合适的现象。

1.2植物移植问题

在进行园林公园的施工时需要种植很多的植物,因此会出现如何对植物进行合理的移植的问题。虽然植物的移植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存在着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植物和移植现场的环境不相符,即在选择移植的植物种类时,没有对当地的环境、气候等条件进行分析和考虑,从而导致了移植的植物无法在当地生存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移植的时间不对,这也会导致植物的移植成活率不高。在对植物进行移植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使其可以更好地生长,避免出现烂根等问题。植物种类的选择、种植时间的选择以及土壤的选择都会对其移植的成活率产生影响,进而增加园林的总成本。

1.3土壤问题

对于植物而言生存环境很重要,因此园林的建设对土壤的要求很高,若出现土壤污染现象,必然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重视园林的土壤质量可以促进园林内植物的顺利生长,因此在进行园林建设时必须避免土壤污染现象,一旦出现污染,需要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

1.4后期养护难点

园林工程施工活动结束后,后期养护工作十分关键,直接关乎到园林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和绿化效果。部分施工企业施工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检查,施工不够规范,未能及时验收和检查,其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隐患,制约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园林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大大提升园林工程的养护难度,制约后续的园林养护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苗木存活率大大下降。

2施工技术难点解决策略

2.1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建设的情况,因此为了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大力开展园林建设。在进行园林建设工作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一般不要种植外来的物种,尽可能的选择本地常见的植物种类,这样才可以提升种植的成活率,降低植物种植的成本。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对种植的植物进行科学的培育,并结合植物的类别进行划分,按照类别进行种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主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适宜种植时间,因此尽量在最适宜的时间段进行种植,从而提升植物的成活率。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设计单位在进行园林设计工作时,还需要结合景观设计要求,对植物的种植地基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植物的成活率。

2.2提高植物成活率

在开展园林施工时,需要种植各类的植物,比如灌木、草本植物等。在进行种植时需要按照植物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和时机。同时,植物的种类不同,生长特点也不相同,因此对土壤和阳光等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选择种植模式时,需要具体植物具体分析,最大程度的为植物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提升成活率。此外,在进行施工时,需要按照图纸内容进行,对植物实施分批种植。完成上述的工作后,还需要安排专业人士对植物进行养护,避免植物的死亡,降低施工的成本。

2.3保证土壤的质量

园林施工的开展需要保证植物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对种植的土壤进行重视,严格进行土壤检查工作,保证土壤的质量符合规定:①植物种植需要的土壤不能含有杂物,因此不能在砂质的土壤当中种植;②使土壤的pH值控制在7-8之内;③土壤需要含有各种有机质;④土壤需要具备较好的团粒结构。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的土壤大部分都存在或轻或重的污染,比如土壤呈酸性、碱性或者含有较多石块等。土壤出现酸碱化主要是因为垃圾造成的土壤污染,所以,想要获得无污染的土壤,我们需要将垃圾隔离在园林的外边,实现无污染,确保园林的土壤质量。针对那些已经被污染的土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等合格之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3强化施工管理的相应措施

3.1完善管理体系

园林项目一般都很复杂,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此外,想要提升施工的整体质量,也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对此,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施工技术,必要时还需要聘请水平很高的人才,同时对管理制度逐渐进行完善,从而对提升施工管理工作的质量。针对园林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违规现象,需要对其实施禁止策略,必须立即进行改正,然后才可以继续施工。制定了有效的管理体系之后,需要严格进行落实,提升园林施工的整体制度,同时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2认真落实管理养护工作

园林项目竣工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从而确保园林的绿化效果,避免出现重视建设,轻视管理的现象。园林的养护人员需要熟悉各类养护知识,同时还需要将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身上,使他们意识到园林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园林的管理单位还需要对养护工作者实施定期培训工作,确保养护工作者具备专业的养护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养护工作。此外,还需要强化养护宣传工作,比如在园林内部粘贴海报,时刻提醒人们注意环保,从而降低破坏现象发生的几率,确保园林的完整和整洁。

3.3强化施工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提升园林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强化施工队伍的建设工作,积极培养施工人员,比如采取讲座、培训等方式,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施工技术。此外,园林的建设包含很多的内容,因此需要用到很多的知识,在进行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实施强化训练,让他们熟练地掌握各种施工技术和相关知识,这样才可以在施工时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从而创造出更加具有节能、环保和美感的园林。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标就是满足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需求,而且还要对环境的保护打下基础。因此,在建设的时候就要对其质量进行相应的把控,保证技术难点科学有效的解决,进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燕玲.新形势下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J].江西建材,2017(8):211-211.

[2]郑生义.关于园林施工新工艺管理在园林工程中的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3):88-89.

[3]王彦庆.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J].科技视界,2017(33):171-172.

[4]郑岑岑.园林工程施工中的树木栽植技术探析[J].商情,2017(45):142.

论文作者:王国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园林施工中的技术难点与管理措施论文_王国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